【縮影人間】虱目魚之味

友善列印版本

因為堅持台灣主權與尊嚴的民進黨政府上台,中國不再續約台灣契作的虱目魚。虱目魚是台灣人的傳統食物,便宜卻又營養,是早年台灣人攝取營養的重要魚類之一。談到台灣的虱目魚,也總會令人想起日本人的秋刀魚。

秋刀魚是日本人飲食與生活文化的一部份。在日本文化中,秋刀魚是秋天代表性的魚類,代表著時令與飲食文化的結合。秋刀魚和台灣的虱目魚一樣相當便宜,但同樣也是極富營養的食材。

秋刀魚不僅是日本人的庶民生活文化,也見諸於文藝創作中。詩人佐藤春夫在其作品「秋刀魚之歌」(秋刀魚の歌)中,開頭就寫著「唉!秋風啊,你若有情,請傳達訊息,有個男人在晚餐時,獨自吃著秋刀魚,陷入沈思。」佐藤春夫的「秋刀魚之歌」,就是借用秋刀魚在日本文化中的意義,藉以引伸描述男女、家庭與故鄉飲食習慣間的複雜情感。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秋刀魚之味」(秋刀魚の味)則是許多台灣電影人推崇的作品。這是一部以庶民生活為背景,描寫日本戰後父親嫁女兒的故事,以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娓娓道來人生的縮影。雖然「秋刀魚之味」全劇都沒有任何凸顯秋刀魚的鏡頭,但如同秋刀魚滋味般的人生,正是這部電影所描述的平淡且真實的日本庶民生活。

秋刀魚之於日本的意義,或許,對許多台灣人而言,就好似虱目魚之於台灣的意義。

台灣和許多東南亞國家同樣都有食用虱目魚的習慣。在台灣,17世紀荷蘭人殖民台灣時,就曾經記載台灣有養魚用的「塭仔」(oenij),清國文獻則是記載台灣魚塭養殖的「虱目」。台語中的「虱目」(sat-ba̍k)一詞發音來源有不少說法,有一說是來自菲律賓語的虱目魚發音Sabalo;因為根據考證,台灣的虱目魚應該是來自於東南亞。

虱目魚不僅是許多台灣人的共同記憶,也是現今飲食文化的進行式。2011年,中國與台灣展開為期5年的虱目魚契作,2016年期滿不再續約。不續約是政治因素還是市場因素,令人費猜疑,因為中國人不吃虱目魚。2015年起,中國負責承銷台南契作虱目魚的福建海魁水產集團,在收購虱目魚後就全數留在台灣販售。畢竟,魚刺細且多的虱目魚並不得中國人胃口,台灣人才有吃虱目魚的傳統。

台灣人的虱目魚料理方式非常多元,包含內臟、魚皮等等在內的整隻魚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虱目魚的料理,當然以台南一帶最有名,台南的街頭巷尾都有販賣虱目魚料理名店。很多台灣人,或許像我一樣,很羨慕台南人;只要一出門,令人垂涎的虱目魚是處處唾手可得的小吃。

在台灣錢淹腳目之前的年代,那時尚不富裕的台灣,蘋果是臥病在床者專屬的水果。小時候,為了一嘗蘋果的滋味,希望自己也能生病都算是一種奢求。台灣尚未富裕的彼時,便宜的虱目魚也是台灣人營養攝取的最佳來源之一。對於許多台灣人的記憶而言,當歸黃耆虱目魚湯是記憶中的媽媽味道,現在也是漢醫師推薦改善體質的一帖便宜良方。許多人的小時候,在冬天的夜晚,每當聞到當歸的香味,就知道電鍋裡有一盅令人溫暖的當歸虱目魚湯。

虱目魚,從數百年前就是台灣庶民文化的一部份。對許多人來說,虱目魚之味對台灣人的意義,就如秋刀魚之味對日本人的意義一樣──平凡但真實。現在的虱目魚,雖然因為兩岸關係染上了政治色彩,媒體以中國拒絕再續約契作台灣虱目魚來解讀兩岸政治議題。不過,虱目魚終究是屬於台灣人特有的飲食文化,中國人不喜愛虱目魚,再如何強銷虱目魚到中國,充其量也只是滿足中國的台灣人餐廳需求,以及在中國經商或工作的台灣人思鄉之情吧?

終究,虱目魚還是台灣人的味道。在國外唸書時,曾經寄居在一位台僑的家裡;這位台僑總是從台灣帶著處理過的虱目魚肚來到異鄉,冰箱冷凍庫滿滿的虱目魚肚,是台僑對台灣的記憶,其實也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虱目魚之味」,不僅是台灣人的記憶,也是現在進行式的飲食之味、生活之味,更是深層的台灣文化之味。因為,虱目魚之味一直紀錄著那個樸實與真實的台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