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人術】不只照顧台灣長輩⋯⋯印尼移工Pindy在台灣捏出一片天                                                                                                                                      

友善列印版本

她從印尼爪哇而來,有人叫她「外勞」,有人說是「外籍看護」,Pindy來台灣照護台灣長輩;因緣際會下,她認識了捏麵人師傅,學習台灣本土捏麵技法,在台灣捏出一片天,也捏出自己和姐妹們的未來......

「我來自印尼中爪哇島,在台灣當看護......」嬪蒂(Pindy)是人們口中的「外勞」、「外籍看護」。根據最新統計資料,新住民和外籍移工在台灣人數已分別達到52萬和66萬餘人,我們都同在同一個台灣生活著。

過去繁華的台中「第一廣場」,現在已有不同的異國新風貌,也更名為「東協廣場」,Pindy就在這裡舉辦捏麵人作品展。

來台灣之前,Pindy是家中長女,家境不好,她在高中畢業後主動向父親說:「我要出國工作。」貼心的長女,希望到國外工作,儘管會比較辛苦,但是能夠減輕家中的負擔。

然而Pindy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第一站她就近到了新加坡,一方面學習英文,也增加工作經驗。結束一年餘的新加坡工作,她回到印尼,再次充實自己,Pindy學習基本的中文,也學習照護老人、小孩的技巧,下一站,她要到台灣來!

然而,在印尼雖然學了中文,實際到了台灣,Pindy還是不敢講話。Pindy到宜蘭照顧阿嬤,她很怕講錯話,因此剛來台灣的前半年,她很少說話。

「台灣人很善良!」雇主鼓勵Pindy多看電視學中文,也鼓勵她不要怕說錯話,多講多練習,中文就會愈來愈好。在雇主鼓勵之下,Pindy的中文愈說愈好了,現在可是連台語都會說呢!

民以食為天,在台灣吃的習慣嗎?「台灣米比較好吃」,適應力強的Pindy也喜愛台灣的食物,不過因為信仰的關係,不能吃豬肉,每天都要作五次禮拜,經過溝通和說明,雇主漸漸地更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信仰。

當年移工政策規定三年時限到了就需出境,轉眼間,在台灣三年的時間過去了。Pindy帶著在台灣的收入回到印尼。

回印尼後,她結婚走入家庭,也生了兩個孩子,她用在台灣賺的錢支持先生做生意,不料卻是賠錢收攤。印尼的婚姻不若想像中的幸福圓滿,她結束了婚姻關係,獨力扶養兩個小孩,當起「單親媽媽」。

養孩子要錢啊!收入要從哪裡來?離開台灣已經超過5年的Pindy,為了要讓孩子能夠過好一點的生活,Pindy將孩子託付給媽媽,她決定二度來到台灣。

Pindy怎麼也想不到,一樣是隻身來到台灣,這一次她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卻有意想不到的滿滿收穫。

Pindy這次來台灣,一樣擔任看護,她到台中照顧長輩。有次因緣際會之下,在台中醫院隔壁床的家屬是一位非常熱心的捏麵人師傅楊清仁,主動邀請Pindy學習捏麵人。

本來只是想打發時間,學好玩的,在Pindy學習過程中,也曾覺得挫折,她覺得自己捏得不漂亮;在楊清仁師傅鼓勵下,Pindy不捏製一般常見的可愛卡通人物,她開始嘗試捏作印尼文化的人偶,啟發了Pindy的創作夢想之路。

工作之餘,Pindy樂於創作,她創作一系列印尼文化為主題的捏麵人,更在台中「東協廣場」舉辦展覽。

她希望透過捏麵人,讓台灣人認識與了解印尼的美好,也讓同鄉能夠重溫家鄉的風情。

仔細看Pindy的創作,常有一家人團聚的意象,Pindy解釋:「一家人,這是在我心中的想法,我們一個家庭這樣子。」

透過創作,某些層面,Pindy也撫慰了自己和姐妹們的心靈。

「也是會哭......」一個人在台灣生活,她也是為人母,她也想家、想孩子,透過創作,「感覺心裡都很有親近這樣子......」Pindy說。

來台灣已經7年多了,Pindy不只是看護,照顧台灣的長輩;她空閒的時候,創作捏麵人,在台灣捏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夢想天空。

更感人的是,Pindy完全不藏私,她主動在東協廣場、台中清真寺等地教導其他移工製作捏麵人,因為她覺得這項技藝可以幫助更多同胞脫離貧困。

Pindy說:「雖然我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我能教一個是一個。」因為印尼沒有人製作捏麵人,她覺得這會是很好的技藝,大家學會了,也可以到印尼觀光地擺攤販賣。

不管我們是什麼人,台灣人也好,印尼人也好,Pindy來台灣照顧我們的長輩,她在台灣也學到本土技藝捏麵人,透過印尼移工的巧手妙製,一團小小的黏土,融合了台灣本土技藝與印尼文化,也捏出移工在台灣的新夢想和新未來!

關鍵字: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