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影人間】台灣走過受傷的土地四十年

友善列印版本

導演齊柏林發生墜機意外震驚全國,時間點適逢日月光被紀錄片「看見台灣」揭發排放廢水遭裁罰1.02億元後,卻又被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定日月光勝訴免罰的敏感時刻。此外,齊柏林在2017年5月重返太魯閣上方,驚見亞洲水泥比5年前挖得更深,此訊息在齊柏林發生意外後,更讓呼籲停止延展亞泥採礦權的連署聲音在網路上迅速延燒。

「看見台灣」讓許多台灣人讚嘆台灣的美,也驚見受傷的台灣。他的辭世,讓台灣人再次想起受傷的台灣。只是,台灣的土地不只是在2013年「看見台灣」上映後才「受傷」,台灣的土地早已受傷超過四十載。

台灣過去高速經濟發展的代價就是環境傷害與生態破壞,媒體人楊憲宏早在1986年出版《走過傷心地:一個記者的公害現場觀察筆記》與1987年出版《受傷的土地:一個記者的公害現場觀察筆記》兩本書中,詳細記錄1970年代與1980年代間,因為經濟發展而被犧牲的台灣環境、土地與生態問題。

那個年代,環境公害和生態問題,與民主運動同樣並列為台灣當年最受關注的議題,當年的公害新聞屢屢佔據新聞版面。今年4月與5月的戴奧辛雞蛋問題,雖然是虛驚一場,但也讓人想起1983年發生在台南灣裡地區的戴奧辛污染事件。當時的戴奧辛污染事件震驚全國,當年有記憶的台灣人對戴奧辛有著除不去的陰影,這也正是今年戴奧辛雞蛋問題引起人心惶惶的主因,畢竟太多人有著恐怖的殘留記憶。

台灣過去四十年的環境公害與生態浩劫實在數不清楚。時間再往前推進,1979年的夏天,彰化縣發生米糠油污染事件,多氯聯苯污染了米糠油,導致台灣約有兩千多人受害,不僅發生皮膚病變也導致免疫失調。此次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油症),可謂台灣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事件之一。兩千多人受害,但廠商卻無力賠償,而且油症患者不在全民健保給付範圍。這些人的傷痛,一直到蔡崇隆導演在2008年的「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問世,並在2009年成立「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後,才引起外界重視。時間經過了35年,長期受害的患者在2015年立法院通過《油症患者健康照護服務條例》後,才得以獲得妥善的醫療照顧。

從米糠油到戴奧辛,環境的公害總是在人體上留下傷害的烙印後,才會讓台灣人意識到公害對環境與人類的傷害。然而,不僅環境公害造成台灣土地的傷害,生態環境與水土保持的破壞,也是對土地與自然最主要的傷害之一。1990年,歐菲莉颱風大雨肆虐花蓮縣秀林鄉,土石流淹沒了銅門村,導致36名村人遭到活埋。銅門村事件讓台灣人見識到土石流的可怕。然而,直到1996年賀伯颱風侵襲台灣,山洪暴發土石流活埋多人,造成51人死亡、22人失蹤的慘劇後,才讓台灣人意識到土地開發對生態環境與水土保持破壞的嚴重性。再者,1997年,溫妮颱風侵襲北台灣,因為林肯大郡旁的山坡被違法開發成為基地面積,溫妮的雨水造成擋土牆崩塌,導致林肯大郡房屋倒塌、28人死亡的慘劇。經歷了賀伯颱風與林肯大郡事件,台灣過度開發導致水土保持發生問題的狀況,才被台灣人所關注。12年後的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包含小林村474人遭活埋在內的681人死亡災情,環境破壞與水土保持議題再度衝擊台灣社會。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旱災與水災同時襲擊全球的現象,促使台灣人更注意生態環境與水土保持的議題。過去十多年來,台灣對於水土保持與治水相關議題建設,相較過去的確進步與改善不少,甫發生的62水災也讓台灣人再次重視相關議題。就在此時,民進黨政府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與治水相關的供水、排水、防洪等等的水資源計畫高達2500多億元,治水與前瞻計畫之間的議題在此刻也成為朝野關注與攻防焦點。就在台灣土地受傷已經超過40年的當下,我們樂見愛護土地的議題成為朝野關注焦點,當然,更希望這是台灣人誠心誠意想要治癒台灣土地的開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