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應該建立自己的史觀

友善列印版本

總統蔡英文日昨公開代表政府向原住民道歉,席間並引述連橫《台灣通史》的序文,凸顯漢人史觀對原住民族的刻意忽略,間接暗示原住民過去所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其實是源自文化與歷史上的被歧視。

依我陋見,蔡英文的話顯然語重心長。表面上,她是在譴責過去漢人政權對原住民族的錯誤觀點,但實際上,她似乎也在暗示,原住民若要走出往昔被漠視的扭曲地位,必須建立自己的史觀,藉以重塑自身的主體性。如果筆者這般的解讀無誤,那麼蔡英文引述連橫的話,等於回應了在總統府場外抗議的原民所提出的質疑。

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是,過去的原住民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歷史,他們主要透過祖靈神話故事與相應的儀式來確認自我的主體性與身分認同。因此,從清代撫蕃,西方傳教士進駐,經日本人對高砂民族的調查,一直到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的原民政策,林林總總的一切文字紀錄,其中容或有若干原住民協助完成,但總體而言,都不是原民對自我的省視,而是「他者」的觀點。而隨著這些外來政權的統治與宗教文化上的試圖涵化(Cultivation),原民先是失去語言上的自主性,被迫放棄族語,使用漢文、日文或其它拼音文字;接著放棄文化與信仰上的主體性傳承,自願或被迫地改信基督教或接受其它文化習慣(例如節日慶典),甚至,最後放棄了自己的名字,任憑外來政權要他們姓野田橫田或是趙錢孫李。

換言之,至少在過去近一百多年來,台灣原住民總是被迫透過「他者」在定位自己,因此漸漸失去自我的主體性。到了今天,說來諷刺,原住民若要了解自己,也必須經由過去「他者」的有形紀錄來重新形塑自我。一如所謂的「台灣人」對自身的過去一無所知,必經透過歐洲人、日本人的紀錄與描述才能勉強拼湊出屬於台灣人文化與歷史發展的軌跡般。事實上,外來政權絕不會停止對「在地」文化及歷史的同化或掃除,不論是日本人或過去所謂的「外省人」都是如此。而被同化或掃除的對象,也不僅止於原住民,早年來台、後來變成所謂的「本省人」的閩客漢人也概括其中。不論是日本的皇民化,或是國民黨政權的中國史觀,手段類似,目的雷同,都是為了消除原來在地民族的自我屬性,轉而認同、服膺新來乍到者的政治意識。

這些年來,為了重建台灣在地的文化歷史、重塑台灣人的主體性,很多學者孜孜矻矻於台灣民俗及歷史的研究,目的無它,就是為了破除過去威權統治時期所建構的「外省人至上」的政治意識型態,同時也對抗來自「大中國」一統霸權觀的欺凌。這些努力的成果反映在二次政黨輪替上,以往被禁制、扭曲的台灣史觀也終於得以再現,這對建構台人自我屬性而言,意義非凡。

因此,原住民如果希望擺脫百餘年來被「他者」誤解、壓迫的地位,恢復祖靈的榮光,獲得絕對的尊重,那麼不能僅僅期待「他者」道歉或伸出友誼的手,而必須積極重建屬於自身的文化與歷史。坦白講,多數人對原住民都是無知的,包括筆者在內,我們所認識的原住民,很少是實際接觸或踏查得來,而是透過非原住民的紀錄零星獲取。這些來自「他者」的書寫是否帶有偏見?正不正確,我們無從得知。唯有原住民們自發性地重構自我,凸顯主體性,方得教育「他者」如何正確對待這片土地最早的住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