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想想】 南韓國會選舉 民調與投票結果的反差

友善列印版本

被視作明年總統選舉前哨戰的南韓國會選舉,終於在上週揭曉。出乎各界意料的結果,為南韓政界帶來極大衝擊。

原本在各家媒體與專業機構的民調中,執政的新世界黨被預測應可在300席國會中過半,最少都能保住國會最大黨地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則下探100席以下。沒想到,晚上6點,選舉一結束,三大電視台所公布的出口民調,新世界黨席次遠低於目標值,並從開票啟動起,落後共同民主黨。

「汝矣島研究所(新世界黨智庫)原本預測是135席,最近上看到140席,但現在很多意見都認為這是『激將策略』。電視台名嘴一般都認為,會有150到155席。」一位新世界黨宣傳主管,在選前三天對筆者分析道。當時不少人認為,新世界黨是要刻意壓低民調結果,打出「告急」牌來催出更多票源。

結果,新世界黨在選舉中僅取得122席,被共同民主黨的123席所超越,變成第二大黨;從在野黨又分裂出來的安哲秀「國民的黨」,在打出「需要制裁兩黨的第三勢力」下,也獲得38席佳績。

共民黨、國民的黨與另一在野小黨正義黨,共拿下167席,南韓國會睽違16年,再度步入「朝小野大」局面。如此結果,套句台灣內容農場最愛下的標題,真是讓人「驚呆了」。

除經濟與社會問題未能改善,而引發社會不滿外,新世界黨將敗仗原因歸咎於黨內「親朴槿惠派」與「非朴」派系間的鬥爭;事實上,去年起,朴槿惠就曾抨擊在經濟路線與國會議程上,和自己意見相左的同黨院內代表(即國會黨團幹事長)劉承旼,並公開呼籲大家「審判『背叛的政治』」,劉承旼被迫辭去職務,兩派之間的鬥爭,浮上檯面。

隨後,在選舉提名階段,與「親朴」派意見相左的黨內人士,都被排除在參選推薦名單。劉承旼最後決定脫黨出馬競選大邱國會議員,最終高票當選。

但雙方的衝突,讓既有的保守派選民,感受到當權者的傲慢,選擇緘默不投票,或將政黨票投給「第三勢力」國民的黨,希望藉此抒發不滿。

「親朴」與「非朴」的鬥爭,近似早先馬英九總統與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暗中衝突;而選舉落敗後,新世界黨內面臨領導階層洗牌與權力重組,至今仍沒能安定下來。

選後第五天,朴槿惠總統終於公開談及執政黨敗選的結果。她表示:「這次選舉結果,我認為是思考民意為何的契機。往後我們將謙虛接納民意,把民生問題擺在最優先次序,以使命感來全力完成大韓民國的經濟發展與經濟革新三年計畫。」朴總統的發言,未具體提到執政黨敗選原因,反而更強調要持續「發展經濟」。

事實上,「拚經濟」的口號已從上任喊到現在,但追求經濟成長的當下,政府沒能解決叢生的分配與公平正義問題,反倒是執意強推國編教科書與研擬禁止蒙面示威等,讓朴總統的說法,被在野黨與反對人士批評為「避重就輕」,毫無反省。

若朴總統無法放下身段,獲得已屆國會多數的在野陣營認同,往後更激烈的朝野衝突,將可被預期。

選後的南韓政局,執政黨勢必面臨陣痛,面對明年底將至的總統大選,「期中考」的結果不理想,陷入跛腳鴨的朴槿惠政府,勢必得戰戰兢兢。

曾任《紐約時報》駐韓記者的資深媒體人沈在薰對筆者表示:「朴總統將面臨三大問題;原本對政府來說已經很棘手的北韓事務,本來要處理就不容易;而在經濟表現不理想與悲觀的氣氛下,而日後要怎麼樣在國會中在野黨協商合作推動改革、會不會遭到劇烈阻擋,還有物色下屆接棒總統的人選,這些事都相當困難。」

而本次選舉,有個同樣該被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本次民調和結果差異過大。除了政黨席次有巨幅變化外,許多顯示執政黨候選人將大幅領先的選區,最終卻由在野黨「狂勝」,起伏之大,令人難以摸得著頭緒。

在被視為「關鍵決戰地」的首爾市鐘路區,新世界黨派出前首爾市長吳世勳與連任五屆的前在野黨黨魁丁世均對戰,KBS與韓聯社在3月23日發表的共同民調顯示,吳世勳以近20%的差距,領先丁世均。

儘管選情在此後有追上的趨勢,但無法接受數字的丁世均,氣到公開放話:「請各位一定要記住這數字,這是不是在扭曲選情,我會證明給大家看。」結果票一開出,丁世均卻以領先近13%的票數勝選。

「我們都理解民調有界限,卻不知會相差到這樣的程度,這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南韓獨立媒體《打破新聞》主播兼製作人崔承浩在選舉當天在臉書評價道。

「幾乎所有行政上的議事決定,都把民調當參考資料,若出現的是被扭曲的結果,說明了有多少議事決策,也因參考民調而被扭曲。若這問題無法修正,我想政治和行政上,就很難反應國民的意識。」

南韓輿論都在事後綜合檢討民調和實際結果的落差,最大的原因,還是民調施測仍以家用電話為主。

事實上,近來南韓朝野政黨,在初選階段已導入「安心號碼」的民調方式。為了防止個資外洩,電信業者將選民的手機號碼,以另一組新型態的數字呈現,提供給政黨自行施測,提升隱私安全。

但根據南韓現行法令規定,出於保護個人隱私,電信業者不能將「安心號碼」單獨交給政黨之外的其他公司,也就是說,現行的民調無法掌握使用手機的受眾,家用電話的施測,讓結果只反映在中高齡族群上,而且出現應答率低落的情況;特別是20到40歲等年輕族群的民意,難以被反映出來。

國會選舉過後,南韓的政治圈與傳播界,都得盡可能尋求與反映最「真實」的民意,無論是朝野的政策方針,還是媒體與專業機構的民調,若無法清晰洞悉市民社會所悉,難保像這次被民調「反將一軍」的現象,又一次重演。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