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國民黨的十字路口

友善列印版本

全球化確實是無法閃躲的現象,它不但讓世界各國面臨相同的新世代經濟挑戰、相同的社會問題,似乎也製造出了極為相似的政治趨勢。因此,美國總統初選白熱化之際所激發出來的「共和黨、民主黨面臨十字路口」討論,很巧妙的可以移植到台灣來觀察──中國國民黨此刻也站在十字路口,而他們自己知道嗎?

美國兩政黨面臨的挑戰

隨著傑布布希(Jeb Bush)退出共和黨初選以及七旬參議員山德斯(Bernie Sanders)在民主黨初選聲勢水漲船高,兩黨競逐情勢逐漸明朗。共和黨成為川普(Donald Trump)、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和佛州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三足鼎立局面,民主黨則由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和山德斯兩強並立。

已經失去八年政權的共和黨,當然想奪回政權,有趣的是儘管億萬富翁川普目前遙遙領先,支持度不墜,卻有許多人為他的「民粹」路線憂慮不安。川普的政策走向無法一概而論,既保守又開放,他可以主張美墨邊境築牆、驅逐移民等等令人不可置信的政策──有人形容是「老掉牙的世界觀,卻在新世代顯得魅力十足」,另一方面卻也大膽跳脫傳統共和黨神主牌的範疇,例如支持墮胎。

另外,茶黨出身的克魯茲,代表的則是傳統、「基本教義派」的保守派路線。身為移民之子的魯比歐,認為共和黨大選得票愈來愈少,不向中間靠攏不行,想當然爾,他鼓吹較為寬容的移民政策,並倡導一系列的修正改革與「更有包容性」的共和黨。

在民主黨方面,原本看來穩操勝券的希拉蕊,則面臨人老心不老的山德斯強力挑戰。在山德斯的觀念裡,民主黨路線還不夠左,因此希望將美國往福利國家方向移動,主打階級和貧富差距。希拉蕊行政經驗豐富,外交經驗尤其遠勝山德斯,卻被形塑為和華爾街富人站在同一邊的民主黨「建制派」(Establishment)。

美國兩大黨,尤其是共和黨,目前似乎都處在相同境地,已有無數評論以「at a crossroads」為標題,討論兩黨必須面對已經產生位移的新世代政治氣氛,重新調整路線或作出改變的重大選擇。今日的美國,是18-29歲新世代選民首度和戰後嬰兒潮世代人數分庭抗禮──約各占選民數1/3──的國家,與往日已大為不同,自然會有新的政治思潮。

特別是共和黨,在年輕人普遍更為包容多元、思想與觀念更加開放的現在,是否還要抱著死都不能改變的傳統信念與教條,無論是在現實選票或政黨未來兩個面向上,都值得深度思索。

國民黨的十字路口

在這方面,國民黨的處境有點像共和黨。他們都面臨已經劇烈改變的選民結構,核心主張也不再如同往日為多數人認同,而這兩個走向都很可能是不可逆的趨勢。換句話說,即使我們無法大膽預測國民黨即將成為小黨甚至消失(我的想法依然一致:在徹底消滅黨產之前,國民黨不會消失),也可以確定1月16日之後的國民黨已經面臨「一定要作些什麼」的十字路口。

國民黨該作的,自然是檢討敗選原因、路線甚至於核心價值。不過就目前所見,國民黨在選後推出的短短幾頁檢討報告,列舉檢討仍不脫「兩岸論述民進黨拿香對拜,無法凸顯兩黨品牌差異」、「網路經營不夠深化和多元,議題論述未能有效爭取支持」、「缺乏長期培育人才,理念與願景無法贏得多數青年認同」等八股。

所以必須要由我們來幫國民黨作檢討。八年前民進黨敗選,國民黨問的是民進黨是否檢討陳水扁、與阿扁切割;四年前蔡英文敗選,國民黨要求的是民進黨必須檢討兩岸政策,因此民進黨也真的辦出「華山會議」。同理,國民黨至今對馬英九政權能說出的只是「完全執政必須完全負責」這種鳥話,對於徹底背離民意民心的中國政策,更是隻字未提,只用「民進黨拿香跟拜」草草帶過。

這樣子的檢討,看不出來國民黨為什麼會像新科立委曾銘宗說的「台灣依然需要國民黨」。國民黨現在作的,依然是藉由回應外部來掩蓋內部錯誤與矛盾,例如聲稱黨產條例「針對性太強」(這不是廢話,全民討黨產不針對國民黨是針對誰),例如砲轟民進黨立委打算提出的廢除國父遺像,由馬系大將羅智強說出「連國父都要清算」、「謙卑不是民進黨的天性」,由正在競選黨主席的洪秀柱說出國父遺像等同於「祖宗牌位」。

經過兩次大型選舉的失敗,國民黨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呢?他們對「馬英九路線」的看法是什麼?依然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國民黨認知了年輕人的背棄,但他們要如何作才能贏回年輕人?洪秀柱說國民黨絕不該放棄自己的核心價值,但說穿了國民黨的核心價值又是什麼呢?

無怪乎不少評論會拿川普和洪秀柱相比,同時傾全力「擋柱」了,他們知道那會是政黨自殺,卻似乎無技可施。然而,如果國民黨決定不回答以上的問題,即使被視為本土力量集結支持的黃敏惠最後當選新任主席,那又如何?

台灣人民的聲音已經很清楚,九合一懲罰國民黨無用,總統與立委大選就再來一次。但國民黨似乎渾然不知,十字路口的前方十公尺,可能就是萬丈深淵,如果執意往前走,我們所能作的也只有寫訃聞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