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此生必找的10萬個樂子

友善列印版本

至少我比經濟部長誠實:這標題就是恐嚇,絕對不是精算結果。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最近諸如「此生必遊的100個景點」、「此生必吃的500道菜」、「此生必學400道料理」、「一生一定要去的50家餐廳」、「非去不可的50家民宿」之類的書超多。而且景點有分台灣篇、中國篇或世界篇,料理有分海鮮、肉類、蔬菜或各地美食等,所以這些數字還可乘以數倍。

站在書店的架前,我不禁讚嘆,天啊,一人一生必玩之事,有沒有這麼多啊?按照此類書名繼續增加的趨勢,該不會哪天,把這些被列為必找的樂子加總起來,扣除交集,也能達到好幾萬個。但人要過到這樣,未免太忙太操了吧。

對了,還有更強的:「此生一定要帶孩子去的50個……」,呼,我腦中浮現一個累到眼睜不開、腿走不動的孩子,被盯著旅遊書趕路的大人拖行的畫面。

你大概會說:不就是個書名嘛?誇張一點才引人注目,誰會當真?可是想想看,在競爭激烈的出版市場,各路編輯行銷好手會樂此不疲,一再運用此招,想必就是真的好賣。在我家附近的公立圖書館,上網去查,書名有「此生必」的書,全都要排隊借,最久的「估計等待182天」(半年孩子都大了吧)。

所以不要小看這流行話語,它必定有呼應一些什麼,又觸動了一些什麼。你不會百分百遵行,但很可能你的動機被悄悄提升了幾趴而不察覺。

那麼這些被呼應跟被觸動的什麼跟什麼,到底是什麼?且讓我再補充一個現象:這類叫人一定要做哪些事,甚至是幾十歲之前一定要做哪幾十件事的書名,不是現在才有,至少大約十年前就流行過。所不同者,以前都是關於事業、理財、處世等,最近這波,則是玩樂享受的主題大盛。

看,大陰謀已呼之欲出:「他們」以前指導你如何工作賺錢,現在連你的休閒時光如何打發,都管定了!你以為你下班後是自由的?不!你不是,「來,照我講的,你今天要跟同事去這家餐廳,週末要帶小孩去那個遊樂園,然後要住那家民宿,回家後也別畏苦怕難,一定要做這道菜,別忘了下次休長假你要出國去這裡度假五天四夜。不要?那你的人生太無趣了,你白活了,你會後悔的!」真是太恐怖了啊啊啊……

什麼?我太激動了?呃,好吧。我是說,這種逐漸把玩樂義務化,並以焦慮感去驅動的社會氛圍,當然不是來自這些書名。媒體報導、商業宣傳、同儕言談等,都有貢獻。我印象中的經典之一,是廣告界名人孫大偉2010年底辭世後,《商業周刊》專題報導他會工作又會玩的快意人生,當然重點放在玩。字裡行間的熱切歌頌,比此類雜誌的常態水平還更高出一截,連我這早就覺悟自己根本沒很喜歡玩的人,讀來簡直都要懷疑自己是否虛度了半生。

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填寫興趣嗜好,不是「旅行和美食」?好像規定的一樣,其整齊劃一,跟古時候作文必寫「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竟相去不遠。這還發生在高唱做自己的時代,顯得有些可疑。

或許是時候解救被驅使玩樂的人們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