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韓紛爭的背後主角

友善列印版本

就在中國盛大慶祝對日抗戰勝利的當下,韓國總統朴槿惠應邀參與極富爭議性的閱兵大典。在決定是否出席之前,朴槿惠尚有猶豫,但沒想到北韓突發暴走行為,反倒成就了朴槿惠此行。事實上,整個八月朝鮮半島都籠罩在對峙的氣氛裡:先是月初,北韓軍方穿過軍事分界線,在非武裝地帶埋設地雷,導致兩名韓國士兵重傷,聯合國軍司令部軍事停戰委員會派出特別調查小組,結論是北韓越界非法侵犯。再來是月底,平壤指責南韓不斷使用大型揚聲器進行心戰廣播,將局勢推向戰爭邊緣,因此發射火砲警告。首爾方面也不甘示弱的回擊,雙方並未傳出傷亡。最後透過馬拉松式的板門店四天協商後,雙方達成協議,危機暫告解除。

有趣的是,部份媒體著重在兩韓的「獨立」談判解決方式,甚至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Scott Swift還認為可供台中兩方在衝突時借鏡。不過當朴槿惠在與習近平會面時,特別感謝中國在談判裡的關鍵性角色,還以患難之交形容韓中關係,等於自曝兩韓談判內幕,更凸顯出中國在朝鮮半島的無可取代性。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砲擊事件後,中國公開表達「敦促有關方面保持冷靜克制」,而非使用過去的「有關各方」此類各打五十大板的詞彙,也讓本來躊躇應否出席閱兵的朴槿惠立即投桃報李。

如果對中國外交史有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在過去,中國的閱兵大典,所能參與的外國元首寥寥無幾,金日成剛好就是能登上天安門的一位。這次中國展現泱泱霸主的氣勢,居然同時邀請南北韓元首,金正恩孰可忍孰不可忍,先是給了中國「不清楚誰去」的軟釘子碰,而在確認朴槿惠出席閱兵後,便派出二把手的崔龍海,擺明王不見王。

自從金正恩、習近平分別掌權以來,北韓與中國的關係陷入較前代更緊張的局勢。北韓的予取予求,一直都對中國造成相當大的麻煩,在冷戰年代,中國還能以意識形態說服自己和北韓。時至今日,北韓的地緣政治位置已不若過去重要,甚至將拖累中國恢復亞洲霸權。這是由於北韓動輒以訛詐行為對付外國,核訛詐表面上是對美日韓的挑戰,暗地裡則是企圖拉中俄重返冷戰格局;外交訛詐則是勒索中國與韓國的不二法門,像是放話金正恩將與日相安倍見面,亦不排除建交;過去金正日時代,還傳出與台灣交易,願意提供地方放置核廢料。這些都一再測試北京的底線,基於東北亞的穩定考量,北京也只能默默地承受,協助北韓度過重重難關。

問題是,當北京開始著手瓦解美國體系,美韓同盟遂成最優先的目標。就南韓來說,經濟靠中安全靠美是最高戰略,如果有一天,威脅消失了呢?安全就可以不必靠美,也是部分南韓人的期望。不過,正常的南韓人都期待國家統一,但都不期待國家馬上統一:縱然韓國是世界第13大經濟體,也無力承擔北韓的失敗財政,以及可預見的大批南渡難民潮。統一的關鍵乃是在中國手裡,只要北京願意援助,平壤就不會立即崩潰,這也是為什麼首爾越來越倒向北京的原因之一。

由北韓暴走事件的快速落幕不難想見,北京為了大閱兵,已用盡方法擺平並滿足金正恩。但對北京而言更重要的是,此次事件加深了亞投行後的韓中交誼,可以說韓國現正走向一種新型的「兩屬」關係。即使美國國務卿Kerry對朴槿惠的行為表示充分理解,但不可諱言的是,美韓同盟已經蒙上陰影。林林總總都顯示,朝鮮半島逐漸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