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對資本家的孺慕,真讓人瞠目結舌

友善列印版本

麥當勞母公司要販賣台灣麥當勞的經營權,引起台灣網友的激烈討論。毛澤東曾說過:「你對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某個問題的發言權」,我當然不會像毛澤東這樣箝制言論自由,畢竟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發表謬論的自由。不過在閱讀資料之後,筆者必須直言,很多台灣人對這次麥當勞母公司要販賣台灣麥當勞的經營權這件事的看法,根本就是瞎說。

先不說在台灣沒有多少人知道美國本土火熱的勞工運動「Fight for $15」已造成麥當勞母公司的營運成本大幅提高,這群瞎說的人根本連一四四一期《商業周刊》對這件事的獨家報導都沒讀過。

於是我們看到一幅奇特的景象。在全世界都巴不得麥當勞快點滾蛋的時候,只有台灣人在那邊自虐,說台灣不夠開放、說台灣的勞工福利太好、說台灣反核能、說台灣不夠貼緊中國才導致麥當勞賣出它在台灣的經營權,真是無知到了極點。

這種無知其來有自。台灣人骨子裡就是有一股對資本家的孺慕之情,台灣人就是認為資本家對社會都是貢獻卓著、認為資本家都是赤手空拳打天下有真本事、就是認為資本家講的話都是至理名言。台灣人這種對資本家的錯誤仰慕,其實與台灣受薪階級缺乏階級意識是一體兩面的。

一般右派理論推崇的自由經濟,其理論大致上是說自由經濟的運作必須透過自由市場來運作,在自由市場中,透過良性競爭,讓優者得利,劣者退場。理論上在自由市場中,人人憑著自身的高品質產品與優秀的經營能力來競爭,人類文明也才得以前進。不過人類文明的發展,所謂自由市場只是一個理想,在實務中並不存在全然公平的競爭,長期下來,資本家與財團實際上已掌握這星球大部分的財富。

不過,無論如何,只要大家日子還過得下去,台灣大部分的人不太會去找資本家麻煩。而且在以自由經濟理論為創作素材的資本家傳記中,確實也紀錄了一些振奮人心的故事,這些故事也確實讓很大部分的台灣人認為自己只要努力,也有可能跟上成功者的腳步。看看台灣在上個世紀八零年代晚期流行的葉啟田金曲《愛拚才會贏》,這種樂觀的氛圍渲染於台灣每個角落。當時台灣經歷所謂的「經濟奇蹟」,台灣在美國的扶持下每個人都賺了不少鈔票。資本家當然賺了更多,但是台灣人不計較,因為一來畢竟在自己的口袋錢也變多了,生活好轉,沒有意識到應該反抗剝削;二來台灣人還認為,搞不好自己運氣好也可以成為資本家呢!所以台灣人普遍沒有意識到資本家已經大幅掠奪、剝削勞動方的財富的事實,即使有意識到也不想反抗。

除了以上兩點以外,國民黨的黨國控制、教育與宣傳也是資本家的化妝師。在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的推動首重喚醒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而國民黨的黨國控制、教育與宣傳則成功消滅了台灣受薪階級的階級意識。國民黨不僅在宣傳與教育上刻意混淆「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左派」與「共產主義」這幾個觀念,讓理性的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討論在國民黨一手遮天的環境中根本不可能在台灣打下基礎,它還牢牢控制了台灣的工會組織,這使得台灣人對財富重分配的議題自然缺乏認識。

問題更糟的還在後面。國民黨所發展的黨國資本主義根本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能夠在市場中佔優勢的,不是國民黨的黨營事業,就是跟國民黨有所勾結的企業。這種榨取型的經濟模式必然導致「彼得定律」的效果更嚴重,經濟成果更被少數人把持,貧富不均更加嚴重。

以前台灣人接了一大堆美國訂單,感覺不到問題的嚴重,現在台灣人接的訂單變少了,症狀爆發了,真正的藥方卻仍然受到阻力。一堆人跟著資本家和國民黨喊著「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無視貧富不均是台灣的重大問題與財富重分配是當務之急。台灣受薪階級不僅缺乏階級意識,還對資本家充滿孺慕之情;我們台灣人的國民所得這麼低,居然可以忍受這麼高的房價,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都表示台灣人的集體腦袋需要重新打造,這也表示台灣的啟蒙事業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