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轉進印度!

友善列印版本

約莫在十五年前,有經濟學家創造了「金磚四國」這一名詞,表示相當看好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國的經濟發展,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也幾乎把這四個國家捧上了天,讓市場熱錢紛紛湧入。然而,金磚四國似乎沒想像中發展的順遂。

的確,它們曾一度是超級潛力股,但展望未來,僅剩印度還呈現上升階段,更精確地來講是:「眾人皆差唯印度好」─這點可由上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修中國、俄羅斯、巴西的經濟成長預估,唯獨印度逃過一劫來佐證。遺憾的是,台灣尚未嗅出此端倪,若依舊堅持一味地巴著中國,不趕緊去擬定新的經貿外交政策,恐怕是逆行世界潮流,到頭來吃虧倒楣的是自己。

檢視金磚四國今日表現:巴西近年停滯不前,財務赤字高築,市場氣氛甚是悲觀,已瀕臨衰退邊緣;俄羅斯在普亭過去幾年交替擔任總理、總統的強勢領導下,確實曾有起色,但近期因石油價格崩盤以及受西方制裁,經濟面大為受挫;而自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表現一枝獨秀的中國,現時成長明顯放緩,GDP面臨「保七」捍衛戰;反倒是印度,新總理莫迪上台後,力主多項結構性改革、重點式獎勵製造業回流,展現出強烈拚經濟決心,正逐步領著印度一飛沖天。

雖說印度現時的經濟總量排不上前頭,但成長率最快在明年可望超越中國是預期的趨勢。印度即將大幅崛起,有人口數據來支撐這項論點。除了龐大的人口基數,印度也具備可觀的勞動力來驅動經濟:預估五年後,印度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九歲,是世界最年輕的國家,遠低於日本的四十八歲、美國和中國的三十七歲;年齡優勢外,會講英文的印度人也具一定比例,高科技人才又發展多時,像有「印度矽谷」之稱的邦加羅爾市就頗負盛名;換句話說,未來的印度,不只人多且年輕,素質還不低,因此勢必能走向更高層次。

馬政府執政下的台灣,政經方面急速靠攏中國,貿易依存的大幅提升,已讓人民隱約產生危機意識。過度傾中讓兩岸陷入「大魚吃小魚」的不對等,如此氛圍之下,多少醞釀出為阻擋黑箱服貿強渡關山的太陽花學運,來踩個保命的急煞車。就現實經濟層面來看,將來不再是中國獨霸,假以時日印度或取而代之成為區域經濟新霸主,基於最基本的分散風險原則,台灣沒理由不去增進和印度關係的發展。

再者,在國土安全的思維下,台灣也應與印度建立互信基礎。印度的軍事實力穩坐全球第四,僅次美、俄、中,近年來更顯而易見地挹注更多國防預算。為穩固國安,日本已巧妙展開和印度合作,構築防止中國向外擴張衝突的包圍網。日印雙邊的默契,由兩方先前的接洽即可瞧見箇中奧妙,其中又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動作較為積極。美國的「亞太再平衡」、「重返亞洲」等外交政策,雖不言明印度是重要盟友,但背後默默支持印度來制肘中國,早被認定並非不能說的秘密。而台灣作為第一島鏈的關鍵,怎有辦法置身事外?

時至今日,台海衝突已冷卻不少,但不可否認,中國對台灣還是很大的威脅,並無法完全排除武力侵犯的可能性。然而,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盟友,除了美日,幾乎屈指可數,而日本在憲法第九條的限制框架下,又不得以隨意派兵支援;九六年首次的總統大選,雖在中共飛彈恫嚇下,美國派出第七艦隊協防退敵,但今非昔比,台海若再陷衝突,美國為國家利益是否再度出手,是很大的未知數,更甭提前些年曾在華府甚囂塵上的「棄台論」。所以,台灣也該效法日本,巧妙運用中印在領土邊防、南海主權的矛盾,來加深與印度的合作。

關鍵字: 莫迪金磚四國印度GDP巴西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