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旅日學者,研究興趣橫跨勞動法和國際政治,立志成為征服日本列島溫泉露天風呂的業餘專門家。作為偏好政治力學的「H型人間」,對包括從勞資關係到國際關係的「power balance」都很有興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上月從北京APEC到東協各國的外交戰略出訪行程歸國後,閃電宣布解散眾議院,並於本周日(14日)進行全面改選,為日本政治投下了一枚震撼彈。
回顧安倍首相自2012年上任後幾項重大執政成果,包括推行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倡導大規模金融緩和(日圓匯率貶值)、機動性財政政策、以及勞動市場構造改革的「三本矢(三支箭」)、成功取得2020東京奧運申辦資格、以及修改憲法解釋達成集體自衛權行使的解禁等,在日本甫經民主黨失敗執政、三一一傷痛以及經濟長期不振伴隨中國強勢崛起的憂患氛圍之下,使擁有強勢、效率領導形象的安倍政權政治勢力如日中天。然而,安倍首相為何要在仍有兩年多法定任期的此時宣布解散國會,而開啟了這場令外界摸不清頭緒的全面選戰呢?
選舉的主要爭點:如何面對中國!
這場由安倍首相發動的「突襲式大選」,表面上的「大義」在於將「安倍經濟學」的信任與否交給全體國民進行信任投票,但筆者觀察,實際上的爭點卻是在於美國退守與中國崛起的東亞安全保障關係的再定義。從安倍首相的崛起、2012年安倍政權以來的重要政策與議題設定、以及本次的突襲式解散國會選舉的脈絡觀之,最主要的政治議程爭點即在於日中關係今後的走向──「日本是否要走向一個各層面皆與中國積極抗衡的強權」?
因此,安倍首相選擇在法定任期尚未過半且不存在重大政治危機的時間點解散眾議院的真正意涵,是寄望藉由此刻面對經濟長期不振與中國崛起的憂患氛圍、日本國民的恐懼與企求強人領袖的安全感,透過全面選舉形成一個「壓倒性完全執政」的國會,以便於未來任期內以勢如破竹之姿強勢推動安倍經濟學,同時因應憲法第九條集體自衛權行使解釋變更後一連串的實體法修法;甚至是對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的修憲,以達成實質上的軍事行使限制解禁,使自衛隊的部屬與軍事行動能更補充美軍勢力退卻的缺口,積極有效地牽制中國的軍事擴張。另一方面,也持續實現安倍經濟學的金融緩和戰略,企圖阻止日本經濟持續衰退,同時更積極在經濟戰略上形成雖與中國相互依存,卻有實力抗衡這個耽於經濟掠奪式擴張的區域自由貿易領導國家。
日本民主的憲政危機?
然而這場選舉對日本的憲政民主而言,卻也存在著兩個憲政制度的根本性問題,而必須被評價為日本式憲政民主制度的危機:第一、獨步全球內閣制國家的內閣總理解散國會權;第二、小選舉區選舉制度是否適合不存在明顯兩極政治意識形態對抗陣營的日本。本文簡單說明如下:
一、內閣解散國會發動權的制度破綻
在德國、英國等議會內閣制國家的憲政制度中,惟有在國會對內閣通過不信任案時,方構成內閣解散國會進行全面改選的要件,但日本卻存在特殊的例外狀態,承認除了憲法第69條國會對內閣通過不信任案的國會解散途徑之外,憲法第七條天皇的國事行為,包含解散眾議院一事的解釋,也承認內閣解散國會的發動可以不限於國會通過內閣不信任案的場合。當內閣認為在法定任期內有新的重大政治議程產生,或政府、執政黨有變更基本政策而有必要直接訴諸民意時,可以由內閣自行主導解散國會進行全面選舉。
然而,因為何謂新的重大政治議程產生、何謂政府基本政策變更、以及何謂直接訴諸民意有特別必要等事項的解釋權都握在內閣的身上,因此等同日本的內閣事實上可以在任何自行判斷需要解散國會的場合逕行解散國會。這是一個存在於議會內閣制國家的憲政制度重大漏洞,然而,過往幾乎不進行違憲審查的日本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最高裁判所,又曾經對這個憲政制度做出合憲解釋的關係。安倍之所以突襲式解散國會進行全面選舉,便是精算到此刻為創造自民黨政權壓倒性全面執政最有利的時間點。
二、小選區制度
小選區制度也就是今日台灣立院選舉所適用的「單一選區」制度,由於一個選舉區僅得選出一名當選人,因此制度適合於存在兩種主要政治意識形態或兩黨政治的國家。然而身為多黨制國家的日本,除了戰後自民黨長期執政的「五五體制」確立之初,大略存在保守派自民黨vs.進步派社會黨的兩黨制圖像之外,其後自民黨長期一黨執政,使日本政黨政治成為今日「自民黨VS各種小黨」的自民黨獨大單極體系的風貌。
90年代有「擾動日本政治30年的影武者」之稱的小澤一郎,在五五體制中第一次亂流、自民黨短暫丟失執政的細川護熙政權時代,成功運作發動選舉制度改革,將原本眾議院的中選區制(複數選區制)改制為小選區制(單一選區制),意圖創造二極對決的圖式構造以創造政黨輪替的可能性。小澤的野心實驗,確實於2009年的民主黨政權交替中實現。
自民黨失去長期執政與削弱後,出現小型政黨蜂起組黨角逐國會的現象,包括「日本維新會」、「大家的黨」等各式政黨紛紛成立,這種現象卻剛好在小選區制的制度現實中,造成民主黨政權狼狽下野後,2012年眾議院大選,自民黨即便得票率創歷年新低(僅21%)、卻橫掃近三分之二眾議院席次而得以完全執政。安倍首相宣布解散國會於12月14日進行重新改選,其所計算的策略就是利用在野黨林立卻士氣低迷又整合紛亂之際展開突襲式選舉,企圖藉由低投票率下依賴基本盤動員的組織票戰術,進一步達成壓倒性執政的結果。
日本國民如何看待選舉
針對自民黨藉突襲選舉製造壓倒性執政的算盤,除了第一大在野黨民主黨打出了「現在是建立反對安倍勢力的時刻了」的選戰調性之外,媒體也報導在野黨於各選區有意識的進行提名整合。根據每日新聞統計,本次選舉在野黨(除了共產黨之外)整合成功、只有自民黨與在野黨其中一人對決的選區,從上次大選的64個增加了三倍到195個選區。
另外一個更值得觀察的現象,則是有網路鄉民組織順勢打出的「投給你那個選區自民黨以外的候選人」的「戰略性投票」,鼓勵年輕人一定要去投票並訴求「至少拉下100個自民黨席次」的目標。但朝日新聞的選前投票意向民調卻仍非常不樂觀,政治冷感的日本民眾對於是否去投票表現得非常消極,關心選舉的民意竟然降至29%,再創歷史新低,投票日當天的投票率也出現史上新低預測,每日新聞預測繼上次大選的21%民意之後,自民黨在這次選舉甚至只要獲得全體公民一成的支持即可以取得壓倒性的政權延續。
結果預測:自民黨可望大勝
最後,關於選舉結果的預測,日本各大媒體民調與評論者幾乎完全指向同一個結果:「安倍首相賭對了」。投票率新低、小黨整合失敗,以及最重要的國民對安倍政治經濟路線的安全感需求,將使執政的自民、公明黨連合政權可能拿下超過三分之二席次、且自民黨可以獨得300席的壓倒性勝選,這個結果將把日本帶往何處?我們選後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