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見與看不見的足球賽

友善列印版本

四年一度的體育盛事2014巴西世界盃足球賽於台灣時間13日清晨4點,在巴西聖保羅哥林多人(Arena Corinthians)體育場開踢,開幕戰由地主隊巴西以3比1打敗克羅埃西亞。巴西隊不僅此刻晉級16強機會濃厚,同時也早就是球迷眼中的冠軍大熱門之一。

但在四萬多觀眾,還有電視機前幾十億人之外,卻有許多全副武裝的鎮暴警察待命,這裡上演的不是歡樂嘉年華,空氣中彌漫的是難掩的濃濃煙硝味。場館幾公里之外,則是大片未見改善的貧民窟,街頭隨處可見的是毒販、濃妝艷抹準備招攬外國遊客的雛妓,還有倒臥街邊、衣不蔽體的嶙峋少年。

從去年六月開始,巴西人在至少四個城市抗議他們的政府為了「辦一場給外國人的世足賽」,砍掉交通、醫療、教育等都市建設的預算。去年巴西更發起超過百萬人的示威活動,要求政府取消世足賽,將主辦比賽的110億美元(約台幣3300億元)經費,用於改善教育與醫療服務品質,但訴求未能傳達。抗議者批評政府應該把這些錢投資在公共衛生、教育、交通和國防,甚至有半數民眾認為巴西根本不該辦世足。除此之外,多達75%巴西民眾認為這樣龐大的預算其中弊端重重,除了本土建商、官員的勾結貪瀆外,還有政府為迎合國際足總的醜陋文化而付出的大筆巴結、通關費用。

巴西政府為確保世界盃順利進行,承諾將在抗議地點興建合宜住宅,條件是民眾不得在世足賽期間示威抗議,但無住屋工人運動組織已經發起民眾在聖保羅的球場外搭建帳篷,佔領空地表達訴求;地鐵、機場員工也因為加薪問題而先後在賽事來臨前發起罷工。這些雖都不致真正影響賽事的進行,卻為這個「足球之國」矇上了一層諷刺而淒涼的色彩。

而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Dilma Rousseff)在比賽開幕的前一周曾親上火線為世足賽進行了辯護,她堅稱反對世界盃的巴西人只是「極少數」。巴西的官員也出面強調,世界盃帶來的實質好處將在未來幾年內顯現,現在的反彈輿論可能也會改口叫好。他們的社會學家Xavier Freire更說:「如果巴西成了本屆世界盃的冠軍,政府也完成了80%的工程,那到時候巴西人就會忘記工程延宕和付出成本的問題。」

姑且不論最後巴西的金杯是否能夠真的平息人民的怒火,可以確定的是,抗議、示威、罷工的氛圍,依然將無時無刻的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包圍著巴西的12個舉行賽事的城市。

隨著人類的足跡跨入第二十一個世紀,全球化的浪潮無可避免的席捲了這個星球的每個角落,跨國企業林立、國際分工體系蔚為潮流,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工廠鏈相繼出現。漸漸的,消費者開始不太問這個拿到手上的東西是如何被製造、被誰製造、用什麼製造的,而是關心這樣東西是怎樣被「大眾看待」的,這就是被創造出的品牌價值。既然人們在乎的是「品牌」、「形象」、「名聲」,而這幾項都需要經由熱鬧的新聞影像剪輯還有精緻而富質感的前衛廣告包裝走進大眾的視線。所以真正花了多少成本做了什麼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得不計成本地讓消費者「看見」了什麼。

不僅在商業世界中,這種現象不知何時也蔓延在政治裡。

人們(或者可能只有主政者)開始不重視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質建設或是城市改造,反而將目光放在無法投影在視網膜上太久的「國際能見度」,甚至進而影響了投票的政治意願。當然,被別人看見是非常重要的事,尤其如果也像是台灣一樣處於這樣詭譎的國際位置,但我認為,若是具體的都市建設和規劃管理能做出讓各國都無法忽略的成績及水準,那該比辦理大型國際盛會還要有效。當主辦賽事的一半預算就可在當地直接蓋起合宜住宅還有許多醫院、學校時,但政府卻仍堅持拿這些錢風光的辦完一個月的比賽後再在原地另花一筆錢用場館、選手村改建,不能不說這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邏輯。

作為一個算不上是足球迷的觀眾,我不會矯情的要人們發起拒看或抵制世足賽的行動,畢竟這是場全人類都共同參與的盛事。唯一想做的,只是提醒大家在觀看南半球的這場繽紛嘉年華後,能夠記得巴西深切彰顯的種種問題,並不忘注意2017年也將要在台北登場,目前粗估預算高達370億的世大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