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想想】充滿家庭感的以色列啟智中心(下)

友善列印版本

Kibbutz Harduf身心殘障者啟智中心的運作資金主要由政府資助。送進「Houses」(大家庭)的身心殘障者(成員)都經過政府和該中心負責人的審核。

然而,照顧身心殘障者最大的挑戰,絕非例行性的勞力工作,而是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突發狀況。若缺乏耐心、愛心、反應能力和EQ,第一個禮拜的「陣亡率」機率極高,不少無法適應的志工因此離開。反觀在此地負責照顧身心殘障者的工作人員,卻擁有天使之愛的精神,令人動容。

在Harduf啟智中心,工作人員和志工的例行任務,包括幫無法自理生活的成員刷牙、餵食藥物,甚至協助洗澡。有些成員平時表現宛若常人,但情緒或身體的失控卻往往在一瞬間。

我負責的一位成員、28歲的Tomerh是一個擁有180多公分、110多公斤的大塊頭。看著此等身材,其智力只略是5、6歲小孩。

第一天參與工作時,我陪著幾位成員在林中散步。魁武的Tomerh一邊蹣跚地走著,一邊用雙手用力打自己的額頭,力度足以讓整個林子響起回音。「他有暴力傾向嗎?」,當時第一次參與照護工作,我心中不免禱告,別照顧到這個大傢伙。

「Tomerh行為看起來很嚇人,但不會傷人」,另一位House Farther(大家庭家長)、貝都因人「阿敏」一面抓著Tomerh的頭,避免他的腦袋不斷頂著阿敏的頭殼,一面告訴我:「Tomerh以後就交給你了」

這個任務宛如惡耗。

認識Tomerh這2個多禮拜,我幾乎沒聽過他完整地講完一段句子。Tomerh只會用極簡短的音來傳達需求。例如:「PiPi」意旨「上廁所」;「lo、lo」表示「不要」;「can」意謂「好」。

對Tomerh而言,英文絕對是外星語。為了能和Tomerh互動,我特別學會「站起來、很棒、來、去睡覺、吃飯、什麼、快點、往前走、坐下、餓了、左、右...」等希伯來文單字。

除了溝通充滿挑戰外,Tomerh也無法自理洗澡。每天晚上6點到7點的沖澡時間,就是志工的重點工作。除了要試水溫外,還要幫他洗頭、抹肥皂,拿著蓮蓬頭,從頭到腳沖一遍;此外,睡覺前的刷牙時間,志工也得端著牙刷、塗上牙膏,在Tomerh面前擠眉弄眼,請他張開尊口刷牙。

一切搞定後,還得用鐵鏈鎖住衣櫃,免得半夜時分,他異想天開地把衣物全部翻出來。

照護成員的過程中,永遠無法預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意外。一位美裔猶太人強納森是一位能自理生活、講話雖有點口吃,但仍似正常人的成員。

但狀況總是在意料之外。一次傍晚,幾位志工協助強納森清理房間時,站在洗碗槽清洗桶子的他突然僵得像蠟像,弓著雙手、直挺挺地站著。

接著,175公分、80公斤的強納森活生生在眾人面前,以垂直的角度往後一倒,朝地面撞出巨響。強納森癲癇發作了。之後半小時,他抽搐、躺在地上翻著白眼。每個人只能比他更無助地看著他,等待其恢復神智。

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精神壓力,很難讓人置身事外、若無其事。

在啟智中心服務10多年的大家長Asti在一次跟我深談的過程中,傾訴了她的工作體驗。

性格像媽媽的Asti用一種慈祥、和緩的口吻說:「在這裡,很多事情都很簡單(simple),不論是成員或工作人員都是」。我回應:「我嘗試把每個成員當成朋友」。

「不,不是當朋友」,Asti強調,她是把每位成員視為「家人」,「你會用什麼心態對待家人?」Asti反問。

「嗯...」,我沉默不答,而用另一種方式回覆:「我感受到,這裡的工作人員都充滿『愛』。即便成員情緒失控,甚至出現暴力傾向,都能處之泰然,不慍不火」。

「對,沒錯」,Asti說,「就是愛!」。她強調,這裡的成員沒有「自私的自我」(egoism)。成員的反應都是直接、強烈、沒有任何心機,「他們都屬於這裡大家庭的一部分,在這裡,他們擁有自己的人生」。

Asti感性地說,正因和這些成員朝夕相處,令她獲得真正的自我。當她為這些「家人」付出同時,也從中體認到有意義的人生。她強調,照護這些身心殘障者,首要把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身心殘障者的行為和反應。當用平常心、愛心、耐心接納他們時,這些成員也必定能感受到,也用正向態度回應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