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CHIU MEi
12 月 14,2012
一座與自然光影、古往今昔安靜對話的博物館
《博物館》 「這裡有餐盤, 卻無食慾。 有結婚戒指,然愛情至少已三百年 未獲回報。 這裡有一把扇子 — 粉紅的臉蛋哪裡去了? 這裡有幾把劍 — 憤怒哪裡去了? 黃昏時分,魯特琴的弦音不再響起。 因為永恆缺貨 一萬件古物在此聚合。」 ...
李蔚
12 月 17,2012
評蔡衍明傳「口中之心」
描述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前半生的傳記《口中之心》,十二月一日在台灣上架。十一月三十日,中天電視台早上六點一開播就有備而來:一條足足四分鐘的新聞。旺旺中時集團旗下的所有媒體: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和另一家電視台中視,也開足音量,口徑一致地「為閱聽大眾服務」。深怕他們錯過了「先睹為快」的機會。 這樣「指東打東,指西打西」的風格,從蔡衍明入主中時集團以來,台灣媒體圈早已見怪不怪...
司法人權
格瓦推
12 月 24,2012
國家的權力限度——論死刑存廢
本文討論死刑存廢的切入點只有一個——國家權力的限度。 從人權立國的觀點,國家的形成,只能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契約,其邏輯為:為了保障生存、分配資源、分工合作,每個人交付出「部分」個人自由以形成公權力。這是國家各級律法的權力基礎,也是構成國家機器的基本結構。在這種精神下,個人是締約者,國家組織及其律法是契約的具體化;保障個人生存是締約的核心目的,公權力是為了服務此目的的手段。...
邱顯智
1 月 02,2013
勞委會告勞工? 關廠工人之悲歌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正義,只是強盜集團 -- 奧古斯丁 官告民,不是不可以,但總是罕見。勞工委員會控告勞工,不只罕見,還很可恥! 當年因公司惡意關廠,而失業的聯福、福昌、耀元、東菱、興利各廠的員工,如今遭到勞委會控告。在勞委會一聲令下,全台各地總計有超過1600名工人遭到勞委會民事求償。光桃園地院就湧進三、四百件同樣的訴訟,勞委會所付出之費用高達1600萬元。 十六年前,...
歷史書寫
藍弋丰
1 月 02,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八:分鐘人:開戰時刻
「分鐘人」,這是啥,新的美國超級英雄嗎?……或許應該說是美國最古老的英雄,而且分鐘人不只一人,有成千上萬人……不打啞謎了,想知道「分鐘人」的故事,咱們還是得從前情提要開始說起。 話說華盛頓的老戰友湯瑪斯‧蓋吉來到了波士頓,擔任麻州軍事總督,這位蓋吉將軍來頭可不小,他與華盛頓是在布雷德克遠征時認識,在那場軍事大災難的一開始,法印聯軍兇猛的攻向英軍,首當其衝的正是蓋吉的擲彈兵,...
劉韋佐
1 月 10,2013
【徵文得獎作品】草莓英雄
身為草莓族,我們被視為是承受不了壓力的一群,而事實是,我們的社會從不能面對時局的改變,只能取巧地怪罪我們留出的血汗,說那是不爭氣的草莓醬。 也許是太為草莓們擔憂,長輩總是耳提面命地要我們勇敢走出自己的路、大膽逐夢、發掘自我潛力……但是,我們所實際面對的,卻是節節攀升的失業率、每況愈下的平均薪資;就業市場的不友善,使得剛畢業的青年畏懼踏入職場,紛紛逃到澳洲當台勞;或立即投身公職考試,...
蘇治芬
1 月 13,2013
檢察官不配提我家的名
四年了無罪確定 四年來沒有開懷笑過 緊鎖眉頭 永遠哭喪著臉 無法掌握的明天 命運戲弄的人生 ⋯⋯ 小時候 鄉下長者常說 可憐的"蘇東啟" 白色恐怖年代 民國50年9月18日 夜半,人被抓走了 我8歲,景象依稀 15年來獨房 黑牢是他的家 獄牆是我們的記憶 政治是我們的宿命 秘密審判 軍事法庭 死刑、無期徒刑...
蔡佳勳
1 月 14,2013
清華校方和陳為廷的愛恨情仇
不管書寫清華大學歷史者是否有願意,我想「陳為廷」都應該被記上一筆。原因不是因為他多麼火紅,有多少新聞能見度或是帶領清大學生重新走上學生運動的舞台。而是他一個人催化了許多事情發生:被他帶領、被他感染、被他激怒。像是催化劑一般,讓許多人事物都動了起來-好壞皆然。 他不是英雄,只是他就是有辦法可以讓你往前走。即使理念與他相背,你都會不自覺的跳出來做點什麼:辯論也好、批評也罷,...
陳雪
1 月 15,2013
「這是不義的」,談二代健保補充費
發文前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有加入工會,或自己成立公司或工作室,我會不會來寫這篇文章?也就是說,倘若我無須繳納二代健保的補充費,是不是不會這麼肉疼,我是否還會義憤填膺,覺得該寫這篇文章? 答案依然是的。 那麼,我是否可以趕緊找個工會加入,讓自己擺脫這個「被補充的族群」,就可以好整以暇地覺得「這也不關我的事」、「那還有什麼辦法」。 以往無論針對各種公共議題發言,聲援其他弱勢者,...
許建榮
1 月 17,2013
【週五想想】習慣性的悲哀
在週末,繁華的台北午後,有二十萬人上街表達對馬政府的火大;雖然這二十萬人火大,但我想,必定有更多的人也很火大,因為,這二十萬人打擾了他們悠閒的週末生活。這,就是台灣! 記得小時候,某次,長輩來家裡聊天時,突然轉頭對我講:「如果你要唸書,將來若不是去當醫師,就要去當法官,絕對不能當律師。」我還無法意會過來時,他又補了一句話:「當醫師和法官都可以收紅包,當律師只能幫窮人或政治犯辯護,...
‹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