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方和陳為廷的愛恨情仇

友善列印版本

不管書寫清華大學歷史者是否有願意,我想「陳為廷」都應該被記上一筆。原因不是因為他多麼火紅,有多少新聞能見度或是帶領清大學生重新走上學生運動的舞台。而是他一個人催化了許多事情發生:被他帶領、被他感染、被他激怒。像是催化劑一般,讓許多人事物都動了起來-好壞皆然。

他不是英雄,只是他就是有辦法可以讓你往前走。即使理念與他相背,你都會不自覺的跳出來做點什麼:辯論也好、批評也罷,但你就是走進了公共領域。換個角度看,真是個「討人厭」的人。

看他最近在清大掀起的風波就好。我一直都知道清華大學的態度就是如此:藏在和藹面容下的傲慢、高高在上的姿態、自以為是的陳腐觀念。只是沒想到,這次表現地如此赤裸,毫不客氣。

清華大學自認要成為「人文薈萃學術殿堂、博雅與專業人才培育場域、創新科技研發重鎮以及多元進步社會推動基地。」(清華大學簡介)不過在整件事件中的氛圍告訴我們,其實這些都是「培養一位企業愛用者」的點綴-為了在文憑氾濫的人力市場找出創新價值的「藍海策略」。

但有人說清華不是跟學生說「先成為人,再成為公民,再成為士農工商。」嗎?搞清楚一點,這可是清華學院首任執行長王俊秀教授提出的口號,想當然爾,校長當然肯定。但清大從來沒有堂而皇之的對外宣布這是辦學方針,即使在網頁上也不見蹤跡。

1月8日,清大校務會議討論,是否要撤回日前校方因為陳為廷在立法院詰問教育部長的事件而發的「道歉聲明」。會議上許多教授引經據典,言必稱尊師重道、維護社會觀感,甚至擔心企業主會對清華有不好印象。即使這些教授學的儘是西方知識,但我們仍可以在他們的言行中看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影子。

他們心中的倫理道德儼然是「長輩對晚輩單向的倫理要求,是帝制中國裏三綱五常的翻版,完全不是民主制度所注重的獨立思考、互相尊重之原則。」(2013.01.10 祝平次 自由時報)投票結果以十五票比四十八票被否決,校務會議不願收回道歉聲明。

台灣的民主轉型在許多地方並未竟全功,處處都有威權殘留。在民主化的浪潮中,大學校園裡的權力結構抵擋了校園民主化的機會和深度。這些教授們學的是西方的知識,可是腦子充滿三綱五常的權威,不肯深入地了解何謂「民主」。或許校長和部分教授們心中最理想的,是具有中華文化色彩的民主制度:「你可以投票,不過我說了算。」

 

【延伸閱讀】

1、清華大學《基進筆記》對於1/8校務會議的聲明

2、校務會議上,我所見所聞荒謬的一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