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流浪過多年,喜歡閱讀形形色色的人類。
多年前,在那個沒有週休二日的年代裡,每逢「國旗日」,就是小朋友最開心的時刻。每當牆上日曆紙出現國旗,即代表該日為國定假日,也正是當年我們這些小孩口中所謂的國旗日。不過,那時最討厭的事,莫過於國旗日還是得到學校參加升旗典禮,而且還要先自行去書店買面小國旗,把國旗帶到學校站在操場曬太陽,聽師長訓示與該紀念日相關的演講,並再高呼反共口號後才能真正放假回家。
翻開牆上的日曆,那時候給小孩子使用的國旗日有好幾個。元旦叫做開國紀念日、3月29日是青年節紀念革命先烈、4月4日兒童節、4月4日或5日是民族掃墓節(清明節)、4月5日先總統 蔣公逝世紀念日(請記得蔣公前面要空一格表示尊敬)、9月28日教師節紀念孔子誕辰、10月10日國慶日、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10月31日先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
在這些國定假日中,其實可以發現國民黨政府刻意連結個人威權政治色彩與民族主義血緣、歷史文化道統等等的作法。
在上述的國定假日中,所謂的青年節是要紀念黃花崗起義的烈士,然而起義的日子是陽曆4月27日,而非陽曆3月29日。1911年4月27日,剛好是農曆3月29日,並非陽曆3月29日,但國民黨政府一路錯到現在,依舊採計錯誤的日子。
至於民族掃墓節改為國定假日則是與蔣介石的逝世有關。蔣介石在1975年4月5日辭世,該日剛好是台灣多數漢語族群的掃墓節日(客家人並非4月4日或5日)。1975年5月15日,國民黨政府發佈紀念蔣介石命令,將「每年民族掃墓節(清明節)為蔣總統逝世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並舉行紀念儀式。」因為國民黨政府過去數十年來就將清明節與紀念蔣介石逝世的「先總統 蔣公逝世紀念日」合併舉行,這種將威權時代個人崇拜與民俗紀念日結合的作法,導致部分台灣人常誤解兩個節日其實是同一天。
9月28日是紀念孔子誕辰,孔子的儒家學說被認為符合中國政治特色的威權統治,這也難怪中共現在也特別喜愛孔子。10月10日雙十國慶,雖然是武昌起義成功的日子,但其實與孫文領導的革命系統並沒有直接關係。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節或是台灣再淪陷紀念日,目前已經陷入爭論。
今天,恰巧是10月31日,「先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這個國定假日的由來,也是在1975年5月15日由國民黨政府頒訂。當時國民黨政府宣布:
「總統蔣公崩逝,舉國痛悼,為表達全國同胞對總統蔣公永恆崇敬,內政部特擬訂紀念有關事項如次:
(一)由政府明定:
(1)每年民族掃墓節(清明節)為蔣總統逝世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並舉行紀念儀式。
(2)每年十月卅一日為蔣總統誕辰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並舉行紀念儀式。
(二)由政府統籌於台北市興建一座「中正紀念堂」,所需經費除政府撥款外,可接受各界自由樂捐,其他各地不必分別另建。
(三)由教育部制定總統蔣公紀念歌,頒行全國。
(四)由教育部以總統蔣公畢生豐功偉業之事蹟,經天緯地之思想,編為各級學校適當課程之教材,垂諸永遠。
(五)在各縣市建立總統蔣公銅像一座。
(六)各機關學校部隊之禮堂、會議室、以及正式集會之場所應於正面牆壁懸掛國父遺像,對面牆壁懸掛總統蔣公遺像。
(七)即日籌編「總統蔣公哀思錄」,於本年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謹敬發行。」
11月12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在紀念孫文誕生。12月25日則是中華民國行憲紀念日,不過小時候的許多師長在暗諷,這是違憲紀念日,因為蔣介石一直在違憲連任總統、凍結憲法。此外,也有另一個笑話在流傳,因為蔣介石為了娶宋美齡為妻改信基督教,乾脆將行憲日擺在耶誕節該日,如此就可以光明正大放耶誕節。不過這個與耶誕節有關說法或許也有源頭,在1947年12月25日制憲國民大會代表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後,蔣介石發表談話:「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就是耶穌降生1947年的聖誕節,將是我們中華民國和全體人民統一獨立平等自由新生機運肇始的一天。」
在那些國旗日的台灣人記憶,存在著現在年輕人無法體會的諸多故事。當年的國慶典禮幾乎年年閱兵,壯盛的軍容讓台灣人感覺反攻大陸必能成功,每次國旗日的口號:反共必勝、建國必成、消滅萬惡共匪、中共暴政必亡等等,一直到後來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都讓台灣人覺得國家反共非常有希望,加上時常傳來反共義士駕機投奔自由的新聞等等。這些幾乎都讓台灣人感覺到全世界的反共基地就是台灣,台灣人不僅肩負著反共復國大業,也是全球反共的希望所在。
在那些日子,如果有人把蔣介石或蔣經國的肖像和觀世音菩薩併陳在牆上,這一點都不意外。當年的蔣介石和蔣經國,都和金日成、金正日與金正恩一樣是神的等級。這是台灣人在那些國定假日的集體記憶,對當代的人而言或許荒謬,但這些的確是發生過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