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公民
司法人權
撲馬
10 月 21,2014
【撲馬想想】律師時代與社會運動
「唉呀,台灣的律師世代應該要結束了。」這是柯文哲在許久以前,準備參選台北市長所脫口而出的感慨。 誠然,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有著許多法律人從政的例子,其中亦不乏律師。我們兩屆總統都是法律人,的確是時候民眾會對法律人產生厭惡了。 不過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社會改革當中,律師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有些律師,就像柯文哲所說的,積極從政來改革社會,以政治領袖的身份去實踐法律人的夢想;...
文化研究
吳學展
8 月 02,2014
年輕人,該做什麼?
「年輕人,好好找份工作吧!」 這句話是許多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人經常從保守人士得到的「建議」,在運動現場時,波麗士大人更經常以此作為柔性勸離的台詞。 圖說:平日上班、假日加班的過勞公民。圖片來源:割闌尾計畫臉書 七月廿八日公民1985行動聯盟(以下簡稱1985)召開記者會,...
李維倫
3 月 31,2014
【時事想想】當公民到來,國家也就不遠了
一、 我一直以為,台灣人民(people)還不是公民(citizens),因為台灣還不是一個國家。 我是從「生活上的心理狀態」來區分人民與公民。人群活在世上,追求生活的保障以及維護共同生活的人情義理。這樣的一群人若可以用一族裔、地區、或國家的名字稱之,我們就稱他們是「某某人民」。而「公民」特指屬於一個國家的人民,這群人除了有上述特徵外,...
賴彥甫
3 月 22,2014
【時事想想】穿西裝的暴民
政府強勢推行服貿協議的黑箱作業,引發民眾群起抗爭。當學生佔領立法院時,卻被政府方冠上暴民之名,說他們侵犯國會等於踐踏全民而備受譴責,但其實宣稱國會這樣的民主空間象徵全民而具有神聖性的說法是虛構的,可以說是一種假惺惺說詞所包裝的反動修辭。這種神聖性的宣稱值得被批判和檢視。 國會之所以被冠上神聖之名,意在彰顯它應該獨立運作,具有不可玷汙、不可侵犯性。...
Bukuw
3 月 21,2014
【時事想想】佔領國會,何不一起來?
兩岸服貿對於我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今年考碩士班的時候,出了一題比重四十分的兩岸服貿議題影響分析,當時花太多的時間在學校課業的學習,忽略了社會正在面對的議題,最終只能以十行言不及義的內容完成這個題目。 (作者提供) 在考場裡看到這個題目的那個時刻,我才意識到,沒有所謂「在對的時間全然地做最該做的事」或是「學生就應該盡自己的本分讀好書」,...
廖千瑤
3 月 19,2014
【時事想想】兵臨城下河臨汛 臉書猶貼小確幸
來自四面八方,烈士們正在前進,企圖以血肉之軀挽回台灣的最後命運。就在各位登入線上遊戲打打電動、漫無目的地看著充斥媒體的怪力亂神、八卦與小確幸的時候,一群不畏流言攻擊的勇士們,正努力突破國家暴力的層層關卡,企圖替我們收回身為人民的最後尊嚴。 (圖:【服貿協議粗暴闖關 群賢樓前守護民主之夜 】臉書) ...
張任宏
11 月 25,2013
只有抗議者該為議題失焦負責嗎?從臥軌、脫衣到丟鞋
近日來丟鞋抗議層出不窮,苗栗縣長劉政鴻、總統馬英九及行政院長江宜樺都曾先後被當作投擲的目標。許多人認為應理性和平表達意見,避免暴力行為才不會讓議題失焦。然而,模糊焦點到底是抗議者的行為、媒體的報導還是觀眾自己的選擇呢? 首先,從新聞媒體的角度來看,不論紙本或電視媒體都分別被版面跟時間所限制,勢必只能擷取事件片段報導。日前江宜樺院長觀賞「看見台灣」,...
政黨政治
,
社會安全
Milk
10 月 21,2013
【時事想想】不願面對的真相 :攔鞋網
時事新聞連結: 馬英九全運致詞 遭丟鞋跟鼓噪 馬英九9度遭扔鞋 英文維基百科全紀錄 就在我喝完一杯熱咖啡,打算關機睡覺的時候,朋友從Twitter(推特)傳了一則新聞給我,內容大致是這樣的:「總統馬英九今晚赴台北小巨蛋為全國運動會致詞,受到民眾砸鞋的意外招呼」。 而新聞的下方,是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說,可憐的鞋子被污辱了;也有人說,可以不要這麼沒水準嗎? 當下的我,...
洛書
10 月 19,2013
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三之三)
1985的重要貢獻與自身危機 簡單來說,我對1985聯盟的判斷是:它是近年來動員市民最成功的團體,在這個基礎之上,也是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立場最不反動,對社運的友善程度最高的團體。而且會去1985聯盟場子的人,多半都不會去當前的既有社運現場;但是去過1985聯盟漸漸開始理解與思考社會議題的人,未來卻更有可能被社運團體組織。 因此在客觀效果上,1985聯盟的貢獻其實在於啟蒙。...
洛書
10 月 18,2013
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三之二)
能夠停留在原始路線的1985 既然1985在做的是一個「再政治化」的工作,那麼另一個問題也就隨之而出:它的路線在哪裡? 雖說1985與其他近年出現的運動有著種種不同,但是路線取徑其實沒有相差太大。我認為近年來青年社運的系譜,大多是以反父權/反威權為起始。比方說個人感受到學校、社會的壓迫,或是體驗到國家對人民的壓迫,而體會到自己與同儕缺乏反抗的能力與手段,進而踏進這條路(...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