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政黨政治
葉意通
8 月 06,2014
臨時會還有開的必要嗎?
上週四深夜在高雄發生的氣爆慘案,除了奪走28條人命,三百多人受傷與無法估計的損失外。一場氣爆,粉碎了許許多多美滿的家庭,也暴露了包括石化工業管理、搜救通報、災防專業甚至是都市規劃、國家整體產業發展政策、中央地方關係等諸多問題。 然而我們也從災難中看到許多人性的光輝,可以說因為這場災難,讓台灣社會拋開彼此的分歧,重新團結守護與重建家園的心願下。也因此,即使幾天前還在激烈對抗,...
新一
8 月 07,2014
【打狗吹水】 從苦難中成長—高雄氣爆後的反思(上)
就在時序從七月跨入八月的那一夜,高雄市前鎮區與苓雅區發生丙烯外漏氣爆事故,造成近30死、近300傷的悲劇。事故發生後,我等才驚覺,原來在看不見的地底,竟有如此多的石化管線,讓高雄人就宛如躺睡在不定時炸彈上頭。於是,我等也才認知到高雄市城市氣象外表的更新,並不會更改高雄市被石化業圍繞的現實,以及歷史錯誤點滴累積所致的苦難。 那一夜的氣爆災難,首先讓高雄市民用生命體會到,長年抱怨的「...
環境經濟
何明修
8 月 07,2014
正常的意外在高雄
在以前,人們認為災難是突如其來的損害。英文的「災難」(disaster)一詞的源頭是指「不按軌道運轉的星體」,正是由於慧星出現是無法被預知的,它被認為帶來厄運的掃把星。因此,許多人間苦難就像是久久才出現一次天文異象,它不能被解釋,也無法預測,最後只能歸諸於各種不可抗力的原因,這即是所謂的「天災」。但是發生在高雄前鎮的氣爆案,目前確定有28人死亡,2人失蹤,超過300人受傷,卻是徹徹底底一場人禍,...
陳錦稷
8 月 07,2014
【政策想想】財務創新,神豬可以用租的!?
今年以來各項民生物資輪流漲價,豬肉漲幅驚人,但中元普渡還是必須以神豬祭拜,於是有了「神豬出租」的業務。根據媒體報導,嘉義東石港口宮附近的居民普渡約使用三百八十頭神豬,其中約三百頭是採取租用方式。類似的財務創新是,參選北市長的連勝文提出市府透過證券化、發行公債,或成立控股公司等多元方式,來為台北市政府增加財源。 資產證券化與中元節神豬用「租」的一樣,都是財務創新,...
財政金融
盧俊偉
8 月 07,2014
【政策想想】社會效益債券的概念、運作與成效
自一九八○年代以來公共治理模式在歷經市場失靈、自願失靈的情況之後,「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的新治理模式逐漸成為歐美國家的關注焦點,並且透過各種法規和政策工具的變革,來激發社會創新的能量。 而要激發社會創新能量,重要的關鍵是要盈利部門所重視的投資效益與非營利部門重視的社會效益進行融合,以形成社會投資市場。而社會效益債券(social impact bond...
李昱德
8 月 08,2014
台灣人自甘落後的地方在哪裡?
八月六日《華爾街日報》刊出一篇題為〈台灣自甘落後〉(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的社論,文中指出台灣人民選擇經濟孤立、阻礙與中國經貿自由化進程將傷害台灣的經濟競爭力,並將暗示台灣人不顧當政者的警告一意孤行,歸咎台灣落後的結果於今年三月間發生的太陽花學運。 國內中央社與聯合報轉載後,獲得相當程度討論,一方面是由於台灣事務在外媒曝光度一向有限、...
林濁水
8 月 08,2014
【華山論劍】 不知不覺的台獨與國家人格分裂症──自然獨(二)
假使今天的年輕人是自然而然的自然獨的話;那麽很有趣的,在自然獨出現的很久以前便有一種姑且叫「不知不覺的台獨」在台灣出現了。 最近南方朔和謝長廷都提到有一種台獨叫B型台獨,他們說馬英九就是B型台獨。 B型台獨的說法來源己久,說法來自於已經去世的民進黨立法委員盧修一。他說不把中國大陸當中華民國國土,中華民國只包括台澎金馬的所謂「獨台」,就是B型台獨。他那樣說,...
王乾任
8 月 08,2014
請辭逼退口水戰,敦促聚焦救災與重建
很久沒有聽到,台灣竟然有政府官員,為了政務推動疏失造成的損害,自動辭職下台的消息了,以至於當我看見高雄市副市長與三位局長,為了高雄氣爆案而集體請辭時,還愣了一下,以為是假消息。 請辭新聞出來後,網路上不外乎兩大派聲音,一派是罵這些請辭的官員「落跑」,不負責任;另一派則認為,留下來善後才是真正對高雄有幫助,不應該請辭。僅僅只有非常少數的人知道,官員為政務負責請辭下台,是「責任政治」的體現,...
中國問題
徐兆安
8 月 08,2014
一個月後回望香港七一遊行
一個月前,香港人爭取普選的運動在台灣媒體獲得大量曝光,各界人士,尤其是社運與學運中人,無不爭相表現對香港的聲援。我在當時(大約是7月4日)寫了一篇「潑冷水」的文章,警告運動沸沸揚揚,但公民展現能量與爭取到實質政治成果,往往是兩回事。投到台灣兩家「比較正常對待民主聲音」的紙本媒體,不意外地都被投籃。事隔一月,爭取普選運動的代表們居然把主導權丟回人大決議(八月底),名義上蓄勢待發,...
王宏仁
8 月 09,2014
高雄氣爆事件,顯示台灣還沒去殖民
高雄氣爆至今,我們看到一幕幕的政治大戲上演,最高潮處,乃是經濟部長張家祝的請辭,在公開聲明中,他寫道:「在惡劣之政治環境下,本部重大政策均無法推動,家祝已感心力交瘁,尤其許多在野人士,只有杯葛,沒有是非,罔顧全民利益,不斷癱瘓各項政務,令人完全無法苟同,長此以往,國家前途極為堪憂。今天,高雄氣爆事件持續紛擾,國家已停滯不前,而地方仍持續指責中央,造成政局動盪不安……。」...
‹
…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