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丁允恭
11 月 12,2013
【週二想想】品牌作為一種(可能的)歧視體系
是的,這個禮拜,我們來講講品牌。 當我決定要就這個議題發表意見的時候,內人斜著眼睛看我說:「如果你要寫影評也就算了,或許你還可以標榜自己作過影展的策展人,人家做膝關節,你至少還可以當個髖關節,但是你的服裝品味在我看來無法認同,你的評論可參考性應該不高。」這實在是頗為傷人的一段話,同樣是個人的意見,我的意見權重就遠不如「那個」個人意見。當然這本身也是一種品牌問題。 會講到這個,...
李蔚
11 月 12,2013
張懸「被台獨」背後的僵固結構
不管「張懸這個人」的歌聲多麼撫慰療癒,面對中國女學生的抗議的態度如何從容得體,都不能避免「張懸這件事」已經成為一把利劍。狠狠割開了從「APEC王張會」、「國共論壇」到「紫金山峰會」以來,共產黨和兩岸政商集團張起的一塊寫著「兩岸和平一家親」的脆弱布幕。 「 No politics tonight!」一句驚天抗議,連同後續網路上中國憤青長篇累牘的叫罵,像循著蜜糖而來的蟻群。...
新一
11 月 13,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一頁荷蘭「寬容」史:話說「多元成家」引起的「包容」爭議
含括同性婚姻、伴侶制度與多人家屬制度的「多元成家」法案,在網路引起各種正反兩造的連署對壘。持異見者的藝人,受到支持多元成家的網友鄉民攻訐,於是便有人以自詡多元與包容性大的台灣,不該圍剿持異見的藝人云云。 記得,末法時代,魔王波旬發大願,要求徒子徒孫披上袈裟毀壞魔法,本師聞之淚下。於是,披上袈裟,口頌阿彌陀佛者,可能是魔不是佛。同樣的,要求寬容或反歧視者,...
藍弋丰
11 月 13,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二):從電話線消失說起
上週告訴各位:全球的電力公司主管多數認為電業已經到了全盤改變的關頭。這個改變到底是什麼,上回說:全球電業主管們擔心的是「分散式能源」。 想必許多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的朋友還一頭霧水,這週延續上回的話題,我們將一起繼續思考這個題目,但,讓我們先賣個關子,先擱下電業,而從電信業開始談起。 記得一個老笑話嗎? 從前,有台商到中國偏遠鄉村,臨時想起有事要聯絡,去跟村民借電話,...
社會安全
佐瑪
11 月 13,2013
療癒小鴨:游於藝術之外
黃色小鴨的風潮已經席捲台灣一陣子了,但我還是想說些什麼。 在台灣,藝術展在近年來十分興盛,從梵谷到即將開展的達文西,以大師之名的藝術作品往往是票房保證。而當代藝術則總是默默在美術館、藝文空間伸展自身的論述與意象,感受不到群眾的擁抱。荷蘭當代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的作品Rubber Duck(黃色小鴨)卻反其道,從食衣住行各面向都可以看見小鴨的身影,佔據了新聞報導、日常消費...
林琮盛
11 月 13,2013
【中東想想】當台灣國旗和以色列相互邂逅
第一次,在伊斯坦堡的機場轉機排隊時,身旁一位來自賽普勒斯的大媽好奇地問我:「Are you Chinese?」我馬上回答:「No, I am Taiwanese」。排在我前面兩位的男性旅客,就來自中國大陸。他們也只是笑笑,沒有啥太大反應(算我好運嗎?)。而這位大媽,則用「Oh(拉8度音)~~Taiwan~~」的表情回答我。 第二次,漫步在特拉維夫的街上,「掛」...
CHIU MEi
11 月 14,2013
【時事想想】菲律賓,風颱過後的省思
相關新聞: 如海嘯過後 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地球圖輯隊) 「魔鬼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中時電子報) 海燕重創菲律賓 損失慘重(BBC中文網) 衛報週評: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的省思(立報) 這星期,看了國際注目的菲律賓風颱新聞後,覺得心底有什麼被它點燃著。 多張由各國攝影記者所拍攝到的「超現實」場景,或說是「極寫實」的畫面,史上令人驚駭的海燕颱風過後,...
全球脈動
TEWA
11 月 15,2013
新移民在德國:你的故事,還是我的?
紀念館,書籍,展覽 - 猶太人大屠殺是全德國人必須承擔的共同記憶。但對於德國的外來移民來說,這又具有哪些不同的意義? 德國一向被認為是「歷史轉型正義」的典範。因逝者已矣,歷史的見證者不再。評論家爭論不休著:似乎整個國家都已被塑造成一座紀念塔了; 我們是否只存在一種方式來記憶這段慘痛的歷史?亦或者我們可以用靈活的方式來適應這個不停轉變的社會呢? 德國已經是一個移民國家 。在這裡...
Ko Tsì-jîn
11 月 15,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灣次文化「台客」風(中)
上文提到兩篇「台灣文化宣言」,以及一篇評論。 《抓狂歌》的「新台語歌」宣言,和過去的「閨秀之氣和江湖酒色」台語歌劃清界線,誓言負起「反映時代、記錄人心」的任務。 然後伍佰的「台客」宣言,也來告別過去,宣示不再向新台語歌「致敬」,台客是「現在進行式」,是「當下一種自信的表現」,也是「未來的」。 最後是馬世芳的蓋棺論定,如今新台語歌只是學生論文裡的名詞,殘存於新生代作品裡的...
國防外交
劉志聰
11 月 15,2013
【時事想想】外交休兵踢鐵板
台北時間十五日清晨,非洲甘比亞總統府發表聲明,指出為了「國家戰略利益」,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此事是否因中國施壓力引起,仍不得而知,但北京對非影響力日增,是不爭的事實。稍早,也傳出中國打算在台灣另一非洲友邦、聖多美普林西比設置貿易辦事處。台灣對外關係危機四伏,對馬政府引以為傲的外交休兵路線,無異當頭棒喝。 馬總統去年四月出訪甘比亞,與賈梅尬伏地挺身博感情,...
‹
…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