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菲律賓,風颱過後的省思   

友善列印版本

相關新聞:

如海嘯過後 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地球圖輯隊)

「魔鬼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中時電子報)

海燕重創菲律賓 損失慘重(BBC中文網)

衛報週評: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的省思(立報)

這星期,看了國際注目的菲律賓風颱新聞後,覺得心底有什麼被它點燃著。

多張由各國攝影記者所拍攝到的「超現實」場景,或說是「極寫實」的畫面,史上令人驚駭的海燕颱風過後,成堆濕淋淋的殘骸瓦礫、土石木條黑壓壓地全擠在一塊,求救欲哭無淚的憂懼眼神一一入鏡,受災最嚴重的塔克洛班市,路邊有死亡數日的浮腫棄屍被人用瓦楞紙箱輕微蓋上;人們掩鼻逃離惡臭,人們挨餓氣急大聲求救;有的菲律賓少年在地上用銀灰色的噴漆寫下大大的英文字體:

《WE NEED WATER,WE NEED FOOD》

也有躺在救難處一個擁擠的角落,就這樣誕生了一個灰黏色的幼嬰,女嬰被用臉巾隨意包裹著,挨在母親哭腫的臉旁,她的母親為她取了一個名字,是在此次災難中剛死去祖母的名字,那些恍如隔世的畫面,強軔與脆弱的雙面人性在螢幕一一展開,令人不敢直視它們。

十一月十一日全球190多國正在波蘭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9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國會議」,在華沙開會的菲律賓代表薩諾先生( Naderev  Yeb  Saño) 一邊陳述菲國的嚴重情況,一邊為菲律賓國民請求:務必正視地球環境與溫室效應的嚴重問題,薩諾在會議發言結束後,他拿出手帕拭淚,令人心酸地陳述著:菲律賓整個國家正在受難,他代表菲國人民:懇求國際人道與物資的援助,並企盼此次會議能建立一個分擔災變的國際機制。

此次為期12天的聯合國氣候會談(UNFCCC COP19/CMP9),以及1997年于日本簽訂的《京都議定書》都在在提醒必須將地球資源重新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權也成為21世紀的重要議題,比如在京都會議期間,美國要求主要開發中國家中國、印度都必須共同承擔溫室效應的後果。

法新社也指出: 這次會談將為2015年在巴黎舉辦的大會鋪路,並為2020年將產生的「新全球氣候協議」提出更具體的內容,歐盟國家希冀能做好降低廢氣的排放;國際組織「第三世界網路」(Third World Network)報告說明: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估計在2016年達到400 ppm,歐盟的氣候專家米夏拉克(Michalak)也談到了應從這次菲律賓嚴重災難中預見:全球都必得盡力執行「減碳」計劃,同時幫助較貧窮的國家地區因應氣候變遷而形成的眾多天災。

看著太平洋海域的島嶼地圖,其實非常擔心就在菲律賓上方的台灣島啊!如此接近的台灣島國,同樣是在夏秋時節不斷遭受颱風、地震影響的福爾摩莎。我想及自然寫作作家吳明益的長篇小說《複眼人》,這本小說裡也描寫了海嘯與暴雨的驚人力量,小說家用預言虛實的方式記錄了一個島嶼的故事,這個島嶼叫做「瓦憂瓦憂島」,在《複眼人》的第31章這樣寫著:

「It’s a hard rain’s a gonna fall.

一場暴雨將至。

而此刻正要甦醒的瓦憂瓦憂島民,覺得昨晚風特別大。

其實晚上瓦憂瓦憂島的風總是很大,不過島民並不知道,在最近幾百年間,每個夜裡瓦憂瓦憂又就往北移動○‧○○○一條穴蟲的長度,縮小一張手掌的面積。

海溝附近的深處出現了巨大創口,震動則往海溝兩側傳去,以前所未見的力量,掀起海嘯。

海嘯的意志堅強,彷彿一把巨大無比的刨刀,將大洋上另一塊垃圾渦流往瓦憂瓦憂島推進,在三分三十二秒的時間內,將這個小島的生命體與無生命體,盡皆刨入海底。」

是以,人類不應該繼續藐視地球的自然環境,溫室效應已經被科學家證實它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異常現象,比如:龍捲風、森林野火、暴雨水災、空氣污染、強颱熱浪等生態災難越來越莫名地頻繁,一些連科學家、科學儀器都無法完全預測,亦無法防止災情的天災人禍,它們正在走入巨大荒謬的、漫延國際的、瞬息畸變之中,如果人類繼續恣意妄為下去。

菲律賓風颱過後,能否喚醒全球更加重視自然環境? 是否將帶給世界一記警訊? 

或者,只不過是掬一把同情之淚。

 

【相關連結】

2013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談(UNFCCC COP19/CMP9)

菲律賓代表懇求國際援助影片

海燕風颱歐洲新聞影片

◎《京都議定書》中文版

◎《京都議定書》原文版

第三世界網路(Third World Network)

太平洋垃圾渦流影片

◎作家吳明益的長篇小說《複眼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