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塔米‧安薩里
3 月 26,2017
【書摘】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
書名: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Destiny Disrupted: A History of the World Through Islamic Eyes) 作者:塔米‧安薩里 譯者:苑默文、劉宜青 出版社:廣場出版 出版日期:2017/03/22 歷史尚未終結 雖然歷史尚未終結,但是九一一事件後的這段時期還不夠長久,還不足以沈澱進歷史:...
電影戲劇
陳怡秀
3 月 22,2017
【日本想想】《牯嶺街》在日上映「花樣」多 窺見日本人看電影有多搞剛
「這音箱真的不是在電影院會出現的東西呀」,螢幕前的男子原本想拍一拍手邊的音箱,但又忍不住縮了縮手,碎念一句「值幾百萬呢還是別碰了」。電影開演前有人在前面拿著麥克風說話,音箱還大剌剌地擺在外頭,實在是在電影院難見的景象,事實上,這是我3月20日時在日本的電影院角川CINEMA有楽町觀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的一景。說著話的人,是日本的電影導演富田克也,而音箱持有者,還是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這麼多...
全球脈動
紹沖
3 月 13,2017
緬甸投資人看新南向政策
新政府新南向政策涉及東南亞、南亞及紐澳諸多國家,並於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設置「新南向政策專網」供民眾瀏覽相關資訊,立意甚佳,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身為一名緬甸小投資人,為投資東南亞,我親赴馬來西亞、緬甸等地考察,參與不知幾場東南亞國家投資說明會,除親身體驗更吸取他人實務經驗,方才決定轉移資金至東南亞。而政府的資訊過於書面,很多「魔鬼藏於細節中」,對棘手的關鍵問題皆點到為止,甚至避而不談,...
林穎東
3 月 09,2017
【時事想想】野柳紅線事件
網友說 某位網友最近在臉書上po出一張野柳的照片,照片內除了野柳特別的地質地形外,更有一條怵目的紅線在照片中,網友憤慨的責罵野柳管理單位,認為該作為「造成無法回復的嚴重破壞」,質疑「真的很難想像腦要殘到什麼程度才能做出這種事。」 許多網友也紛紛轉貼、分享,在下方留言,媒體也跟風一起報導,大抵上輿論風向皆與原po類似,認為管理單位很糟糕,使用方法太粗暴等等,應該可以利用石堆、告示牌、...
歷史書寫
晏山農
3 月 05,2017
【山農說書】二二八的迷霧與新徑(上)
歷史是段無垠的鐵道之旅,但每逢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的N十年乃至百年紀念,就是停歇暫憩的大站月台,爾後再思考何去何從的大哉問。於是屆滿七十周年的二二八事件,除了追思會、音樂會、史蹟巡禮、研討會、書籍出版、藝文展示……等例行活動,是否還有新義初創,眾人都引頸企盼或狐疑之中。 話說陳永興、鄭南榕、李勝雄等人於1987年組「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透過演講、遊行打破島嶼長期的緘默;...
歷史書寫
阿圖賽
2 月 28,2017
【縮影人間】幽暗角落的二二八受害者泣聲
從1990年代開始,政府每年幾乎都為二二八事件道歉,然而道歉卻無法解決二二八事件的核心問題: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 二二八事件雖然早已成為國定紀念日,行政院也在1992年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不過,二二八事件始終只有受害者,不見加害者、不見元兇。在二二八事件那段時間裡,失蹤者的家屬,四處探聽家人被誰抓走,長官公署、縣市政府、憲兵隊、警察局、警備總部等等,沒有任何單位承認自己的作為。...
司法人權
張國城
2 月 27,2017
【二二八70週年】二二八事件並非偶然,亦非反共黨滲透不得不然
228事件已屆70周年。關於228事件的討論,一般對當時政府血腥鎮壓已無太大爭議。但是對於政府鎮壓的原因,仍有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本省人打外省人」,當然這種說法,即使是真,也不能掩蓋228事件中政府的責任,更不能因此合理化血腥鎮壓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需要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台灣社會是否已經具備著228事件發生的土壤?如果是,又是甚麼原因造成的? 很少人注意的是,...
歷史書寫
張肇烜
1 月 24,2017
【人心人術】白姑娘:上天賜給澎湖的天使 一生守護台灣痲瘋病患
她出生在中國,求學在美國,卻將一輩子都奉獻給台灣。她無私照護沒有人敢靠近,沒人要照顧的痲瘋病患40年,直到身體衰老,她都不願離開台灣,最後的遺囑是:「把我的骨灰,撒向澎湖的大海......」 白寶珠(Marjorie Ingeleiv Bly),人們都稱她「白姑娘」,因為父親到中國傳教,她在中國出生;八歲時遭逢猛烈戰火,她們倖免於難,回到美國明尼蘇達繼續求學;在那個年代,...
國防外交
張智程
1 月 19,2017
【京都想想】川普政權誕生,蔡英文外交戰略的最後缺角:「台俄關係」
川普政權的誕生,意味著今後的全球政經形勢中,美國在其國家戰略上可能出現尼克森・季辛吉時期以來「美中俄三方關係」的大逆轉,顛覆美國「聯中制俄」的戰略,並以相同的現實主義地緣政治戰略邏輯,隱隱形成「聯俄制中」的全新結構。 台灣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全球政治新局勢中,必須調整節奏,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回顧蔡英文政權擬定外交戰略中,可以發現英政府除了強調首重與美日合作之外,...
書評書介
江南
1 月 18,2017
【書摘】《蔣經國傳:江南版》
書名:蔣經國傳:江南版 作者:江南(劉宜良)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7/01/13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0975 (編按:本次新版為更換封面,內容未作更動,下列文章為已故媒體人陸鏗為本書所作序言) 江南不死(代序)── 兼論蔣經國為什麼要殺江南 陸鏗 《蔣經國傳》的作者江南(...
‹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