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與老厝:當十四張的歷史成為公園時

友善列印版本

最近,一位新店的市議員參選人的臉書上,看到了有關新店十四張歷史公園的規劃願景。這位市議員參選人,希望將安置歷史建物以外的區域,全部規劃成具有兒童遊具的公園,雖然,此舉獲得部分支持者的反應,卻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在地的居民)。他認為,既然名為歷史文化公園,應該要以當地的歷史進行規劃,而非打造成處處可見,毫無特色的一般性公園。雙方因而進行了一些辯論,然而,這場辯論並沒有維持多久就結束了。這件事引起了本人的興趣,並重新思考十四張的歷史問題。

個人認為,這位議員與居民,讓我們看見了一個重要,卻從未有人關注的問題:「十四張的地方意義」。十四張,就以新店的開發史來說,它不僅是最早進入大坪林的門戶,也是最晚都市化的區域。當新店於1980年代實施都市計畫時,因某些因素,而成為農業保留區。自清乾隆中葉開發以來,當地有著一條約250年的古街(店仔街)與渡口,且先有漳州墾民於此定居,後因漳泉械鬥,使得墾民易主,由泉州安溪人取代之。在都市化前,共有陳、劉、林、吳、黃,以及連等居民於此建起安身立命的老宅居住。隨著時間演進,這些家族已在此住了五代或七代以上,並留下了多棟年代悠久的古厝。

就以歷史意義而論,十四張不僅為新店第一街的發源地,還能讓活於當代的人們,看見當地過往的樣貌與生活方式。然而,負責執行都市計畫的官員與學者,完全不在乎當地有何事物,而讓道路、建地,以及捷運基地隨意的穿透、破壞這些文化資產。這個結果,因而引起了日後一連串的搶救在地歷史與老樹的行動。例如:路竹會長-劉啟群與來自三落厝的一位居民,歷經與市府的多次交涉,才終於換得了劉氏三棟老厝的異地保留;陳家的月記居老宅,雖遭拆除,劃為公園用地,但承載家族記憶的老芒果樹仍留在原地。只是,他的命運極為坎坷,先是遭施工單位於樹的基地,鋪設道路,而對老樹的生長造成阻礙,所幸陳家子孫發現,通報地政局。該局處在辦理會勘後,便要求施工單位要移除這條危及樹木生長的道路。目前,它的棲地不佳,雖經提報,通過列保為珍貴老樹,未來仍有隱憂。

繼續回到他們的對話,市議員參選人認為,歷史文化區的面積已夠,所以其餘的部分可做其他規劃;這位居民則強調,為何不能再多做一些呈現地方歷史的規劃?的確,過去在市政府的忽略下,當地的老宅因而成為阻礙重劃的障礙物,因此,當市府抽起一塊正中央的地,將其規劃成歷史公園時,為何不能多做一些事,而僅認為有三棟房子就已對當地有所交代了?這就如同,為何古蹟只能做咖啡店?以及如上所提,今天保留的古厝,都是劉氏古厝,而無其他姓氏或是新店最早的商業街,這些東西,雖然沒了,若能利用剩餘的空地,補充這些已消失的事物,何嘗不是一種對市府過去疏忽的最好補償?

事實上,就以目前的觀察來看,市府並不想要多做一些事,而是喜歡挪用現有的一切,作為自己的政績,如同陳家的老芒果樹,民間歷經艱辛搶救下來,然當市府向外界宣揚央北重劃區的成果時,順便也把這棵老樹做為當地的特色,並對大眾聲稱「完善保存在地記憶及既有綠色資源」。這個做法,讓陳家的子孫,深感自己的努力遭到消費。這棵曾面臨九死一生的老樹,市府並不積極介入,而是歷經他們不斷的陳情後,才有作為。

這棵老樹,原為民宅的私樹,後因重劃才成為公樹,身分極為特殊,有著許多承載陳家記憶的故事。這使得我曾詢問市府負責單位,是否能設置解說牌?然而,該處處長卻表示:「設置解說牌一事,還要研議,以前並無這樣做,且那屬於突出物,會有傷人的風險」只是,據友人提供的資訊,農業局(該局處的上司)過去才在土城大墓公的老樹旁,設置了一塊解說牌,講解一棵列保的珍貴樹木。藉由這個案例,讓我們看見,身為管理老樹的公部門,是如何利用許多一鳴驚人的說法,來掩飾自己不想作為的心態。

很快的,劉氏三棟古厝的異地重組,即將動工,到時,我們也許能再次看見,市府將民間人士的努力,挪為自己政績的報導。事實上,不論對這位與市議員參選人辯論的居民,還是十四張的幾個老家族來說,他們只希望市府能對十四張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交代,而不是只想著收割成果,敷衍了事。

再說一次,十四張的歷史公園,由於位居重劃區的中央,不論是離鬧區,還是捷運都有一段距離,如果妥善規劃,當地絕對可以成為新店的文化基地,甚至也有機會成為如萬華剝皮寮的歷史街區,或是國際旅遊指南上的知名景點。市府在規劃上,需有遠見,而非規畫成處處可見的庸俗公園。

最後,我們仍須感謝這位議員與居民所發起的討論串,至少他們注意到了這個現今的議員參選人,所忽略的小而重的議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