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書評書介
黃昆輝、鄒景雯
4 月 30,2018
【書摘】《新時代的台灣》:辜汪會談
書名:新時代的台灣──邁向正常國家之路 作者:黃昆輝、鄒景雯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4月17日 1990年李登輝總統經國民大會投票當選總統後,決定推動兩岸關係,雙方透過不斷的人員接觸試探後,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透過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帶話給李總統,表達了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提議。 李總統收到信函後,認為兩岸領導人對談的時機尚未成熟,...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劉威良
4 月 23,2018
借鏡德國:當狗攻擊人之後
德國最近發生兩起狗攻擊人致死的事件,飼養狗的議題再度躍上新聞版面。這兩起攻擊事件是一隻狗在黑森邦小城咬死一個七個月大的嬰孩,另一起是在漢諾威攻擊一家母子(母親52歲,兒子,27歲)兩人致死。這兩起在前後一個星期左右發生的攻擊事件,肇事的兩隻狗都是一般廣為所知,多飼養作為攻擊用的斯塔福郡㹴(Staffordshire-Terrier)的混品系犬隻。這樣的事件怎麼會發生,到底是狗攻擊人,...
文化研究
陳瑞麟
4 月 11,2018
【科哲絮語】怎麼樣才算是科學?或者,一門學問的科學性程度有多高?
時至今日,臉書上仍然有很多朋友喜歡討論「科學是什麼」,或者,問「某某東西算不算科學」如「中醫是不是科學」等等問題。問「科學是什麼」或者「某某算不算科學」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哲學問題。二十世紀前期,科學哲學家波柏認為這個問題是科哲的核心問題,他稱作「劃界問題」(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也就是問:能不能在科學和非科學之間劃出一條明確的邊界?波柏提出他著名的「可否證性」判準...
書評書介
宋澤萊
3 月 29,2018
【書摘】《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是神祇或是贓官?是藝術品或是記功碑? ──楊廷理在宜蘭開發史上的貢獻
書名:《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 作者:宋澤萊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8年3月1日 前言 楊廷理是清朝前期的遊宦,他堅持朝廷應該在噶瑪蘭設立行政區,是使清朝能將噶瑪蘭納入版圖的最重要人物。在台灣的開發史中,楊廷理當然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過,在朝廷的眼光中,他卻是一再犯案的贓官,只是這些所謂的貪汙案件到最後都沒有能完全打倒他,...
社會安全
許玉姍
3 月 22,2018
【女人想想】青少女懷孕下的父親角色/性別迷思
「年紀這麼小就懷孕,哪有能力養!」、「既然懷孕了,就叫男生負責阿!」、「沒有結婚怎麼可以懷孕」是我從事青少女懷孕服務時常會聽到的話語,而相信大多數的人對這樣的話語不大會有異議。 小勳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一步步進入婚姻,小勳的父母認為有了孩子就一定要結婚才算正常家庭,強烈要求小勳與男友結婚,但小勳男友已另結新歡,對家長的安排選擇消極的抵抗,表示雖然接受結婚,婚後仍會繼續與現女友交往;...
司法人權
Nam Quốc Văn
3 月 07,2018
【越南想想】越南女性革命抗暴先驅:二徵夫人
每年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源自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女工為抗議低薪及惡劣工作環境而走上街頭;直到1975年,聯合國才正式認定國際婦女節並確認婦女的平等地位與參政權。在越南,早在二千年前就有婦女帶頭抗暴、爭取權益的案例,她們就是俗稱「二徵夫人」(Hai Bà Trưng)的「徵側」(Trưng Trắc)、「徵貳」(Trưng Nhị)二姊妹。 公元前111年古代中國漢朝「...
財政金融
秋禾
3 月 07,2018
他鄉之稅——願者上鉤的日本「故鄉稅」
日本是社會福利完善的國家,國民健保、老年年金、失業救濟和長程照護等都行之有年,頗上軌道。實施這些制度的成本,有賴每年來自人民的龐大稅收。 日本的地方分權和地方自治,不但是行政,也包括財政。日本的稅賦,即區分中央稅和地方稅。中央稅是國家徵收的一般所得稅,地方稅是居住地的地方政府徵收的個人稅。也就是說,在日本有戶籍又有一定收入的人,不但得繳所得稅(國稅),還得繳居民稅(地方稅)。其中,...
書評書介
杜正宇
2 月 27,2018
【書摘】《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書名: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編者:高雄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 譯者:王興安、王瑋麟、江仲驊、莊紀源、雷晉怡 出版日期:2018年2月14日 出版社:遠足文化 選譯檔案說明(摘錄) 二十世紀以降的臺灣,出現了許多重大史事與轉折,而這些重大事件又與國際情勢緊密關聯。透過多元的觀察與記錄,不但可以補充既有觀點,也能讓我們掌握世界各國看待臺灣的角度。有鑑於此,...
歷史書寫
陳亮宇
2 月 25,2018
【荷事生非】光榮故事的另一面:反思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在亞洲的殖民歷史
荷事生非先前為讀者提供相當知性的歷史季主題──「荷蘭歷史月:回首荷蘭黃金時代」,無論歷史教室、章回小說、藝術畫作或博物館展覽介紹(註1),都是以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為背景,凸顯荷蘭人曾經風光的一面。與此同時,位於海牙的荷蘭國家檔案館(Nationaal Archief),也在2017年11月底舉行了一場論壇:「重新思考荷蘭東印度公司」(...
社會安全
李坤融
12 月 26,2017
視覺障礙者的工作選擇權:除了按摩,是不是別無選擇?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工作是相當侷限的,不論是社會大眾或求職平台,會常態性的將固定障礙分類至某些工作職業上,像是我們會將肢體障礙媒合到配鎖店,將視覺障礙媒合到按摩店內。像是我們根據杞昭安(民國77年)調查台北啟明學校畢業視覺障礙者的工作職類,92位受訪者當中,從事按摩業者佔了七成,而從事的行業有演唱將近一成。可以看出過去三十年左右,我國對於視障者還是以按摩業居多。...
‹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