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夏安澄
12 月 12,2012
有禮貌的高麗菜
當鐮刀劃過, 與相依的土地分離, 我將被收放進一隻待價而沽的籃子裡. 遺留在土壤中的根, 每天都努力地吸取養分; 葉片層層包裹著的, 是一顆想讓自己擁有甘甜滋味的心. 於是在夏天的清晨, 我珍惜幾滴寶貴的露水, 即使它不夠讓我抵擋整日毒辣的太陽; 當寒冷的東北季風吹過, 我默默地進行轉換與儲存糖分的工作. 成長在這片平凡的高麗菜田, 我很單純地,...
陳勇維
12 月 11,2012
從在野聯盟到執政聯盟
今年4月27日民進黨、親民黨及台聯黨在立院聯手提出禁止美國牛肉進口,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是在野三黨的聯合突襲讓國民黨來不及反應,這是三黨合作好的開始。目前在野三黨僅在兩岸問題有所歧見,但是在民生議題的政策大同小異,而三黨目前最大的敵人不在於彼此,而在於國民黨、在於馬英九。 因此民進黨應該與親民黨、台聯應該展開對話,在野三黨應求同存異,...
林樹樹
12 月 11,2012
當儒家倫理學遇上現代公民社會
在聯合報的片面報導之下,陳為廷與教育部長的「備詢」事件成為台灣這幾天的熱門討論。教長選擇沉默,表示想避免社會對立增加,而陳為廷選擇向社會大眾道歉,希望大家把重點轉移回媒體壟斷上。這次事件,有很多方向可以談,我在此篇文章中將把重點放在「儒家倫理學」上。 在公共議事上,「禮」不應該是首要的,禮可以在私人領域中隨意談論,但在講究法理的公共上,理當先於禮,才不會造成判斷混亂,這是次序的問題,...
吳沛憶
12 月 11,2012
「這個傷口,我們彼此之間可以彌補起來嗎?」:寫在陳為廷道歉之後
竹塹城連日風雨,陽光終於探頭。12月7日午後,坐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前坪水泥地上,等待校長,和連署抗議校方不當處理學生教育部發言風波的教授們的密談結果。 在現場,非常讚賞陳為廷的道歉發言。他的用詞很精準:「我的發言可受公評,對那些因此受到情感傷害的人我道歉。」展現的態度,就是他一貫的,帶點稚嫩的傲氣、情感豐富但還是能被收拾不至失控。在校長令人失望的回應後,他的發言,適時鼓舞了大家。...
陳中寧
12 月 10,2012
邀請社會人士備詢,乃國會武器
日前,學生陳為廷以備詢身份在立院中要求教育部長道歉,此事受到媒體渲染,轉化成一股「新禮貌運動」。媒體、名嘴紛紛討論起師生關係與禮儀問題。不但忽略了教育部發函關切學生運動之不當,更企圖污名化反壟斷運動。 筆者並注意到,立法院內將因此進行朝野協商,討論社會人士備詢之相關規定,此舉根本是在自我限縮立法權。從憲政體制的層面來看,此舉固然令行政機構難堪,但總統制國家中,立法權之使命乃為對抗行政權。...
主權兩岸
陳清泉
12 月 10,2012
兩岸和平的地理學
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會議上,重申推動和平統一,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和「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這絕不是和平的糖衣,而是毒藥。 馬英九政府始終認為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可強化經濟合作、拉近兩岸距離、建立互信機制,先經後政,則和平指日可待。問題是,臺灣片面期待的和平,...
運動休閒
李拓梓
12 月 09,2012
【週日想想】小巨蛋與逝去的棒球場
今年冬天的棒球圈很熱鬧,各國的季後賽剛剛結束,各種錦標賽又跟著開打,首度在台灣舉辦的「冬季聯盟」也如期舉行。只是場內熱鬧,場外卻冷冷清清,看轉播就發現球迷門可羅雀,也難怪有錢大亨搶著要買媒體,積極求售的職棒隊卻乏人問津。 台灣人喜歡說棒球是「國球」,官員也喜歡沾光辦理各種轉播。但走闖各大公園校園,就會發現打棒球的小朋友越來越少,民眾對棒球的喜愛似乎僅限於打開電視,連到球場看球都顯得懶。...
吳介民
12 月 09,2012
高調道歉,作為一種公民態度
陳為廷在12月7日的 「道歉」,8日的蘋果投書,顯現他的誠樸。 但因他的道歉是 「高調道歉」,他反抗體制的態度不妥協,給這個國家機器、製造新聞的媒體、偽善的社會,重重的一巴掌。 是的,這一巴掌已經穿透 「禮貌」,而直指體制的核心。 民主社會要避免落入媚俗順從(conformism)的陷阱,需要有 刺耳的 「聲音」(voice) 這聲音,激情抒發...
胡淑雯
12 月 08,2012
鷹爪犬牙?還是麥田捕手?
「鷹爪犬牙」是一個醜陋的詞彙,當大作家以這樣的字眼,攻擊「發怒的學運青年」,身為讀者的我,感到無比的陰冷、恐怖。在聯合報與大作家的「合奏」中,暗藏了某種巨大深沉的惡意,那 是對青年理想主義的惡意。這樣的惡意來自傲慢。傲慢因無知而頑強。這當中最頑固可笑的是,將學生比做「紅衛兵」:這是對「文化大革命」的無知,或者更陰險的,借用媒體「以抄寫代替採訪」的惰性,煽動大眾的恐懼,將學生塑造成可怕的小魔鬼...
媒體觀察
廖偉翔
12 月 05,2012
面對媒體巨獸,我們應奮起抵抗
這幾天媒體製造出來的「禮貌」喧囂,千萬不要模糊了媒體壟斷的真正問題焦點。 壹傳媒股權交易案的買家浮上檯面之後,由青年學子發起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在行政院外冒雨靜坐,要求陳沖院長出面說明。這些行動在不被主流媒體所報導的艱困情況下、外媒如BBC卻詳實記錄,在在顯示媒體巨獸即將到來,已產生了寒蟬效應。 難能可貴的是,...
‹
…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