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許建榮
1 月 21,2013
那些為台灣民主努力過的「境外勢力」(下)
外國友人的秘密救援行動 1970年代開始,不少外籍學生、報社特派員與外籍友人等等,以個人為單位,透過秘密管道救援台灣政治犯,或向外傳遞台灣人權與民主運動訊息。日本的三宅清子與美國的梅心怡(Lynn Miles)是最著名的兩位秘密聯絡網成員。他們與在台灣的人權工作者如田朝明、謝秀美(謝聰敏之妹)、陳菊,以及一些在台的外籍人權志工聯繫,建立和海外台灣人社團、人權組織的聯繫管道。其中...
許建榮
1 月 21,2013
那些為台灣民主努力過的「境外勢力」(上)
一般來說,台灣將外國人對台灣政治犯的救援行動起源界定在1960年代,但實際上更早。1949年,逃離中共游擊隊回到台灣的史明,在1951年武力推翻蔣介石政權行動曝光後,於1952年潛入日本天山丸貨輪由基隆偷渡到神戶,但遭到日本政府逮捕。日方原本要將他遣返台灣,未料國民黨要求引渡史明,反而促使日本認定史明為政治犯,因此給予政治庇護。 ...
文化研究
周盈成
1 月 21,2013
【週一想想】此生必找的10萬個樂子
至少我比經濟部長誠實:這標題就是恐嚇,絕對不是精算結果。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最近諸如「此生必遊的100個景點」、「此生必吃的500道菜」、「此生必學400道料理」、「一生一定要去的50家餐廳」、「非去不可的50家民宿」之類的書超多。而且景點有分台灣篇、中國篇或世界篇,料理有分海鮮、肉類、蔬菜或各地美食等,所以這些數字還可乘以數倍。 站在書店的架前,我不禁讚嘆,天啊,一人一生必玩之事...
蔡英文
1 月 20,2013
溫暖親切的老阿哥仔──祝賀鍾肇政先生米壽
鍾肇政老師的典範深深印烙在我內心,給我一股感動,一股溫暖,也給我一股力量。 2008年擔任黨主席時,我才有機會接觸他這一號「大老」,但幾次的親近,才發覺他真是一位可愛的、充滿赤子之心的「老阿哥仔」。 雖然早已看過電影「魯冰花」,也聽過他的貫耳大名,但過去一直無緣親炙。我們都知道,鍾老的《台灣人三部曲》是台灣大河小說的開山之作,鑿穿了統治者為人民設下的銅牆鐵壁,...
李拓梓
1 月 20,2013
【週日想想】劇變年代中的快樂小學生
那天是星期三,之所以我還記得,是因為小學星期三都上半天課。所以我記得媽媽在睡午覺,我在檯燈下閱讀《西遊記》或者《說唐演義》之類,東方出版社那種字很多的兒童讀物,一切一如那些年前前後後平凡至極的任何一個下午,波瀾不興卻暗潮洶湧,就在我閱讀的當下,蔣經國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渡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天。 強人逝世,政壇驚天動地,當時的副總統,法定繼位者李登輝在記事簿中這樣寫: 「(...
彭瑞金
1 月 20,2013
臺灣文學瑰寶鍾老米壽
鍾肇政先生出生於一九二五年元月二十日,今年欣逢他八十八歲生日,人稱米壽,是肇政先生家人、親人的喜事,也是臺灣文學界的喜事。 國家有文學耆老,筆耕超過一甲子,最近一期的《鹽分地帶文學》還有鍾老的近作發表,老當益壯仍然保有創作續航力,確為國家之寶、人民之福。不過,在此群魔亂舞的時代,我們不敢期待像鍾老這樣的國之瑰寶,得到普遍的重視,...
長平
1 月 19,2013
台灣這個境外勢力
她是誰?「南周事件」讓一句話成為流行語:「伊能靜,但伊不肯」。南方周末抗議宣傳部門強化審查,演化成一場呼籲言論自由與政治改革的社會運動,台灣藝人伊能靜在網路發出聲援,隨即被「喝茶」,被禁言。她微博解禁之後,立即亮出自己的護照,講述她曾有機會加入日本籍但決意放棄,「我想回到我的根」,做一個台灣人。 她的支持者放心了,她自己也感覺名正言順了。但是,...
環境經濟
陳清泉
1 月 19,2013
水沙連的美麗與哀愁
又見BOT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剝奪與不當開發,這次受害者是美麗的水沙連。 水沙連位處集集大山以東,丹大山以西,大甲溪以南,濁水溪以北,清領時期被歸為「化外生番之地」,為治外封閉地區。一六八四年(康熙二十三年)設台灣府,隸屬福建省,水沙連劃歸諸羅縣轄。有關水沙連的地理名詞和位置文獻,首見諸羅知縣季麒光在《台灣雜記》所載。廣義的水沙行政區域涵蓋南投縣埔里鎮、竹山鎮、集集鎮、仁愛鄉、...
李中志
1 月 18,2013
香蕉共和國裡的部長
龍應台以《野火集》在解嚴前夕躍上了知名作家的舞台,龍文對只看中央日報的讀者或 許是不小的震撼,但同時期的《人間雜誌》、《當代》、《台灣新文化》、復刊的《文星》,乃至於各黨外雜誌的寫手,都展現出比龍應台更具深 度與廣度的人文關懷與反省,只是難見容於當局與主流媒體。 所以與其說龍應台是因文崛起,不如說是她精準掌握政治轉型時所容許的最大空間, 以批判者的姿態與執政者相互為用,而取得比真正造反者、...
雨蒼
1 月 17,2013
中國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删改事件——當媒體失去自由(下)
南周事件對台灣人的重要性 相信很多台灣人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都會說「沒在關注」。中國發生什麼稀奇古怪的事,與台灣何干?但是,筆者認為,這件事情台灣人該關心。為什麼?因為台灣有個在中國經商,買台灣媒體還會向國台辦報告的蔡衍明(註39)。 今天發生在南方周末的事——有良知的記者被剔除、被噤聲、被冒名,相信也曾發生在中國時報(註40)。未來,也有可能發生在蘋果日報。我們已經知道,...
‹
…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