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邱星崴
8 月 25,2013
【貓貍想想】國家暴力、地方暴力與暴民
一方兄的革命咖啡店被砸了。這些日子以來,許多抗爭討論都在這裡進行,平時也舉辦講座和親子市集,是個不折不扣的公民基地。而今,被砸了,玻璃碎落在「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的旗幟和貼紙上。這象徵著地方暴力對「暴民」的宣戰:不准再挑戰既有體制。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還真的「拆」到他們了。 816縣府前的水陸大法會以及818的行政院佔領,這些超出他們想像的公民運動,就像是根十字架,...
李蔚
8 月 25,2013
【時事想想】從台灣觀察薄熙來案(二之一)
千呼萬喚,薄熙來案終於在山東濟南開審。這兩天的媒體,提供了大量的案情:唐肖林拿了多少錢給薄熙來;薄熙來在對質時問得曾經自白向薄行賄的徐明啞口無言;然後,薄熙來更大爆妻子谷開來有精神病等等...... 這些熱鬧非凡的案情,再加上薄熙來的「生活作風問題」--- 在中共的語彙裡這就是「淫亂」的代名詞 --- 甚至某位「薄女郎」最後竟然疑似被谷開來害死,送給德國商人成了塑化人體標本...
李拓梓
8 月 25,2013
【週日想想】大稻埕開小酒館,會不會太跳tone?
從媒體退役的好友,因為認為當記者造業太多,因此決定開酒館撫慰人心,遂在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附近的靜巷裡,開了間賣葡萄酒的雅痞小酒館。偶而好友聚會約在那裡,一方面是捧場,一方面台北賣葡萄酒的小酒館不多,而我與幾位同好剛好又是酒黨。不過每一次邀約新朋友光臨,都會被問到,「大稻埕開小酒吧?會不會太跳tone?」 大稻埕與艋舺是台北最早發展起來的兩個所在,早年繁華熱鬧,算是台北的鬧區。...
文化研究
,
政黨政治
葉知秋
8 月 24,2013
人權,台灣的努曼諾爾
努曼諾爾,英國小說家J.R.R.托爾金筆下的傳說之島。 這是主神賜予善良伊甸人的應許之地,也是唯一能望見眾神之國維林諾的聖潔之地。 然而,這座島嶼最後卻沉沒了,沉沒於伊甸人的墮落與腐化。 魔君索倫化身成美麗的形體,用最漂亮的甜言蜜語誘惑努曼諾爾人;隨著時日經過,努曼諾爾不再是抱持高潔理想人們居住的島嶼,而是一群貪婪、專斷,不容異己,就跟魔王米爾寇一樣的黑暗者聚居之地...
國防外交
吳秉聲
8 月 24,2013
若有文化思維,外交景致或許不同
近來馬英九總統啟動「賀誼專案」訪問我國南美洲唯一友邦巴拉圭及加勒比海友邦,包含海地、聖露西亞、聖文森與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值得注意的是在出訪前夕,一篇路透社所發出的詳盡報導卻嚴肅指出中國正積極與我僅有的幾個邦交國發展經貿聯繫。這篇報導提及對岸正在我國最大的邦交區塊中南美洲藉著大量投資以取得重大影響力,一旦兩岸局勢有所改變,這些邦交國極可能一夕之間轉向(註1)。...
高若想
8 月 23,2013
【時事想想】華光末日:全區拆遷將至,居民罰款難題未解
華光社區即將在八月底面臨全區騰空的命運,居民不僅沒有受到任何安置保障,被迫拆屋還地之外,更有數百萬的不當得利需要償還。筆者認為,社區形成乃過往時空背景下,政府長期缺乏適當住宅政策,加以疏於管理國有土地所致,不應讓社區居民單方面承擔所有責任。 法務部作為土地經管機關,根據《各機關經管國有公用被占用不動產處理原則》,逕以訴訟排除的方式驅趕住在國有土地上的居民,並要求其償還不當得利,...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8 月 23,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既不中華,也不台北
《候鳥來的季節》入圍2012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主要場景包括台北關渡自然公園與雲林農鄉,入圍者莊凱勛在片中台語運用頗為突出,一場在雲林老家與哥哥衝突扭打的對手戲張力飽滿,堪稱近年來台片經典場景之一。 整體而言,《候鳥來的季節》成績可觀,在自然主題和城鄉男女之間沉著鋪陳出人物情感與視覺美感,為新世紀台片指標,新台語片力作。今年上映的《志氣》,改編自台北景美女中拔河隊贏得世界冠軍的故事...
主權兩岸
林濁水
8 月 23,2013
【華山論劍】拆政府與國家人格分裂症:民進黨兩岸戰略系列十二
民進黨立委也在拆政府,他們提修憲案要廢監察院拆解中央政府五權分立架構。 中華民國五權憲法五權分立,大不與人同,完全是孫中山的奇思異想;他的設置,在學理上不通;是對三權分立制度的誤解,在權力運作上弱化了立法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制衡能力;號稱準司法機關,但彈劾的實際效力上連檢察官的起訴權都比不上,等於是向行政法院提出的檢舉權而已;至於糾正權,不痛不癢,行政權決不會因糾正而改過遷善,...
陳子瑜
8 月 23,2013
公民不服從既非暴力也非暴民
自從818公民不服從行動佔領內政部以來,各方評論幾乎都聚焦在這樣的行為是否屬於「暴力」、這些群眾是否屬於「暴民」?倘若我們從暴力一詞的內涵出發,或可解決雙方各執一詞的狀況。 暴力一詞,就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定義來看,意為「激烈而強制的力量」;朗文辭典之定義(violent)則為「試圖傷害或殺害他人的行為,例如擊打、射殺」,或是「有如上傾向」之人。綜合中英兩方說法,...
賴天恆
8 月 23,2013
秩序做為排除異議的手段
上個月我在蘋果日報論壇《禮貌是打壓弱勢的手段》一文中指出台灣政壇的亂象:「當人在體制內好言好語地請命時,就徹底忽略;弄到眾人忍無可忍站出來抗議時,就開始貼上『理盲』、『沒禮貌』、『暴民』的標籤。」 雖然不令人意外,但政府以相同的手法對付聲大埔案的受害者與聲援的民眾,仍讓人感到相當失望。日前30名聲援大埔的民眾衝進行政院丟雞蛋潑紅漆。行政院除了在第一時間動用警逮捕抗議民眾之外,...
‹
…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