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環境經濟
黃育徵
11 月 17,2013
台灣願景 2030:活化在地有機資源和既有的處理資產,資源化、產業化
我們擁有大量的有機廚餘和禽畜牧糞便,還有水肥!這些都是現成的「天然資源」! 根據歐盟的分析,每一千噸的廚餘除了可以產出 0.6 GWh 的電以外,還可以產出 400 噸的健康固態肥料(還不含液態肥)。這些產出不但節能減碳,減少環境負擔以外,她還可以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和減少進口的化學和有機肥料,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 前陣子和在環保單位服務的一位朋友請益、閒聊時,我好奇的問道...
林琮盛
11 月 17,2013
【中東想想】以色列的芭樂乾(balagan)和虎子爬(Chutzpah)
「真是balagan!」,若被色列人問到對以色列的看法,你(妳)用"balagan"回覆,對方可能會帶著一抹認同的微笑:「你還真瞭解以色列!」 希伯來文的balagan (姑且給它一個很台的音譯:芭樂乾),差不多是「亂七八糟」的意思。舉個例子,過去三年來,以色列外交部的「罷工」舉動,看在東方文化的眼裡,絕對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balagan。 早在2010年六月,...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1 月 16,2013
《首爾想想》:台灣鯛事件採訪後記
還記得台灣鯛事件嗎?韓國媒體拖拖拉拉,經過兩週之後,總算在11月15日晚間做了澄清,還台灣鯛一個基本的公道,但並未對台灣或業者道歉,台灣當局似乎也不了了之。 這事件起源於韓國電視台Channel A報導現地店家以吳郭魚(台灣鯛)謊充真鯛製成生魚片販賣。他們取景廢棄魚塭影射台灣鯛養殖環境惡劣而造成養殖業者損失,但影片中出現抗生素廢瓶,又被毫無專業的台媒指責「韓國抹黑業者使用抗生素」給模糊焦點...
電影戲劇
董恒秀
11 月 16,2013
【想想看電影】我的意外爸爸、無人知曉
連續看了兩部有關小孩子的電影,皆為日籍導演是枝裕和執導。小孩就是小孩,是枝裕和讓他們在最低壓力下演出小孩的本色,釋放出人的情感,留給我極深的印象。 榮獲2013坎城影展評審團獎,由是枝裕和執導的《我的意外爸爸》,10月25日開始在台灣上映,我是偶然在當天下午看到這部片子,這個偶然開啟我另一扇窗。 是枝裕和電影裡的小孩,就連出現不到一分鐘的小少年,...
國防外交
廖千瑤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這時更要做外交:台灣面對斷交的應有體悟
以色列人在埃及作了奴隸四百三十年,總算有機會可以逃離法老的魔爪獨立建國。但是在建國的過程中,以色列人數度軟弱,受不了苦,甚至還對摩西說出:「難道在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嗎?你為什麼這樣待我們,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呢?我們在埃及豈沒有對你說過,不要攪擾我們,容我們服事埃及人嗎?因為服事埃及人比死在曠野還好」這種沒有志氣的話。即使已經逃離法老的魔爪,...
國防外交
劉志聰
11 月 15,2013
【時事想想】外交休兵踢鐵板
台北時間十五日清晨,非洲甘比亞總統府發表聲明,指出為了「國家戰略利益」,斷絕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此事是否因中國施壓力引起,仍不得而知,但北京對非影響力日增,是不爭的事實。稍早,也傳出中國打算在台灣另一非洲友邦、聖多美普林西比設置貿易辦事處。台灣對外關係危機四伏,對馬政府引以為傲的外交休兵路線,無異當頭棒喝。 馬總統去年四月出訪甘比亞,與賈梅尬伏地挺身博感情,...
全球脈動
TEWA
11 月 15,2013
新移民在德國:你的故事,還是我的?
紀念館,書籍,展覽 - 猶太人大屠殺是全德國人必須承擔的共同記憶。但對於德國的外來移民來說,這又具有哪些不同的意義? 德國一向被認為是「歷史轉型正義」的典範。因逝者已矣,歷史的見證者不再。評論家爭論不休著:似乎整個國家都已被塑造成一座紀念塔了; 我們是否只存在一種方式來記憶這段慘痛的歷史?亦或者我們可以用靈活的方式來適應這個不停轉變的社會呢? 德國已經是一個移民國家 。在這裡...
CHIU MEi
11 月 14,2013
【時事想想】菲律賓,風颱過後的省思
相關新聞: 如海嘯過後 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地球圖輯隊) 「魔鬼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中時電子報) 海燕重創菲律賓 損失慘重(BBC中文網) 衛報週評: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的省思(立報) 這星期,看了國際注目的菲律賓風颱新聞後,覺得心底有什麼被它點燃著。 多張由各國攝影記者所拍攝到的「超現實」場景,或說是「極寫實」的畫面,史上令人驚駭的海燕颱風過後,...
社會安全
佐瑪
11 月 13,2013
療癒小鴨:游於藝術之外
黃色小鴨的風潮已經席捲台灣一陣子了,但我還是想說些什麼。 在台灣,藝術展在近年來十分興盛,從梵谷到即將開展的達文西,以大師之名的藝術作品往往是票房保證。而當代藝術則總是默默在美術館、藝文空間伸展自身的論述與意象,感受不到群眾的擁抱。荷蘭當代藝術家Florentijn Hofman的作品Rubber Duck(黃色小鴨)卻反其道,從食衣住行各面向都可以看見小鴨的身影,佔據了新聞報導、日常消費...
新一
11 月 13,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一頁荷蘭「寬容」史:話說「多元成家」引起的「包容」爭議
含括同性婚姻、伴侶制度與多人家屬制度的「多元成家」法案,在網路引起各種正反兩造的連署對壘。持異見者的藝人,受到支持多元成家的網友鄉民攻訐,於是便有人以自詡多元與包容性大的台灣,不該圍剿持異見的藝人云云。 記得,末法時代,魔王波旬發大願,要求徒子徒孫披上袈裟毀壞魔法,本師聞之淚下。於是,披上袈裟,口頌阿彌陀佛者,可能是魔不是佛。同樣的,要求寬容或反歧視者,...
‹
…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