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楊兆中
12 月 12,2013
黎智英在港受挫:從電視廣播杯葛壹傳媒說起
在北京治下第16年,香港的核心價值已被消滅得七七八八,政制民主化原地踏步,就連一直百花齊放的傳媒言論自由,也因為媒體之間的意氣之爭,而幾近面目全非,試問這樣的香港,是大家熟悉的香港嗎?香港的前途,又該如何走下去呢? 說的是香港最大的電視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在11月20日發出公告,即時將香港最大的印刷媒體集團壹傳媒集團,列為不受歡迎媒體,...
吳乃德
12 月 12,2013
為什麼是曼德拉?(四之四)
以視野和謙虛來領導 當年有一千多位ANC的同志關在羅本島。他們在獄中成立三人領導委員會,曼德拉為最高領導人。當時許多黑人運動激進派「汎非洲議會」的成員也關在羅本島,他們對ANC的中產階級領導人懷有敵意,也經常批判他們的溫和路線。曼德拉並不和他們辯論。運動路線本就沒有標準答案,辯論也不可能有結果。曼德拉只是以溫情對待他們。有一次流行性感冒侵襲監獄,許多同志都病倒,...
藍弋丰
12 月 11,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五):可不可以不要錢?
能源政策是要向後看50年,如果看不到50年後的趨勢,至少要跟上20年後的趨勢,如果看不懂20年後,最起碼,不能老是用20年前的觀念在看事情,這就是我們要討論分散式能源,以及各種新能源、節能技術發展的原因。 但是,有人說,台灣人最愛「摳死當」(cost down),輜珠必較,而且沒有遠見,連產業本身升級必要的研發投資都捨不得花了,還花到節能或自有能源去? 從更大的觀點來看,...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林濁水
12 月 10,2013
【華山論劍】中國大有作為是這樣的嗎?島鏈風雷(一)
當習近平到美國高唱要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和「太平洋夠大,足夠讓中美兩國一起遨遊」時,中國就向全世界正式宣告奉行了20多年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時代已經結束,中國就要開始大有作為了。 習近平這兩句話很清楚地表示了中國不再能容忍美國在太平洋繼續維持獨覇的地位。會面當時,歐巴馬迴避了這問題,在萊斯掌國安會後,雖然終於跟著說中美兩國的確要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但依她口氣,雙方對「...
吳乃德
12 月 10,2013
為什麼是曼德拉?(四之二)
許多年後,南非政府宣告將釋放曼德拉,條件是曼德拉必須公開宣示放棄武力。這讓曼德拉陷入兩難。武裝組織「民族之茅」正是曼德拉所創建。「非洲議會」先前的主流路線一直是非暴力抗爭。在曼德拉對武裝革命的堅持下,「非洲議會」的領導階層妥協讓步:不禁止「非洲議會」的成員加入「非洲之茅」,可是「非洲議會」的公開路線仍然是非暴力。曼德拉雖然之前曾經積極參與、也領導非暴力運動。可是宣告非暴力路線不可能成功的,...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賴天恆
12 月 10,2013
【時事想想】台灣缺少曼德拉式的轉型正義
這幾天台灣很流行追憶曼德拉。但或許我們更該做的,是瞭解曼德拉所做的,並且在台灣實現本島所一直欠缺的轉型正義。 曼德拉為了人權、平等獻上了自己的一切,包括在一生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的牢獄生活中所失去的自由。而他所實現的,是讓經歷將近半世紀之久種族隔離的南非,能夠走出歷史的傷痛與仇恨。 許多人說曼德拉提倡寬容與憐憫。確實,在南非追求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在曼德拉的堅持之下,...
政黨政治
丁允恭
12 月 10,2013
【週二想想】 大眾爺世代加油,嘿荷!
當拓梓跟我預告,他這個禮拜也要來談五府千歲/三太子的議題,我心中第一個感想,其實是原來我們的Hamilton式神話學竟然也已粲然大備,可以形成一個系譜清晰的符號系統,並且用在政壇的譬喻裡面也毫無違和。美麗島與律師世代的前賢們已經是五府千歲,而野百合的阿哥阿姐們則是活跳跳的三太子等等,大家一起來演個六國大封相,好不熱鬧。 而對於五府千歲的議題,很恰巧的就在上週,...
黃帝穎
12 月 09,2013
挺中航空識別區?馬總統曲解國際法
中國航空識別區(ADIZ)納入東海,引發國際爭議。美國、日本及南韓都以實際行動派軍進入,證明中國自以為的航空識別區沒有國際法效力,但一向堅持釣魚台屬於我國的馬總統,卻一反常態,未對此提出抗議,而馬總統說要提出航機資訊給中國的理由,更嚴重曲解國際法,令人擔憂。 馬總統對於中國設置防空識別區表示:「我國民航當局為維護民航安全,願意依據國際民航組織所訂規範,...
吳乃德
12 月 09,2013
為什麼是曼德拉?(四之一)
(編按:曼德拉(1918年7月18號—2013年12月5號)逝世讓舉世哀悼。他生前訴求跨越了種族與宗教、南北貧富對立與東西地緣政治的對抗;總是帶著一抹微笑的曼德拉被視為南非的馬丁路德‧金恩、當代的甘地,魅力持久不褪。本文分析為何曼德拉有此奇魅,他的領導力如何產生?當世還會有這樣的人物嗎?今天起,連續四天,吳乃德和大家一起想想。) 曼德拉1988年的生日前後,...
簡維萱
12 月 08,2013
我城的牠們:從「看不見的迫遷」看見都市浪犬
我們在城市中踏浪(善於遺忘) 牠們沒有選擇的逃亡 我們有發展的慾望 卻不懂一種對安穩的渴望 小摺輾過牠們曬太陽的地方 摩天輪遮蔽牠們熟悉的夕陽 文創鎮住牠們回不去的聚會場 末日是我們的幻象 對牠們而言卻是一種日常 牠們只有尾巴 我們卻有吉他 喇叭 公民肥皂箱 網咖 和劇場...
‹
…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