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杜弘毅
12 月 16,2013
夾在中美弭兵下的公務員總統
最近中國擴大防空識別區 (ADIZ) ,觸及東亞諸國敏感神經,同時也引爆台灣外交方向的辯論。馬英九總統對此事的曖昧搖擺態度,再度為自己的執政投下了不信任票。前輩郭正亮教授在網上所書 〈中美日博弈下的台灣策略〉一文中,對馬政府之智蘊機鋒讚許有加,認為台灣應樂見美中合作,強化兩岸關係,區隔日本。該文對美國政策雖明悉有餘,然其結論令我輩無法苟同,故撰本文補充之。...
陳子瑜
12 月 16,2013
下一個百年追求
民主政治,雖然在學說上有許多不同的定義,然而共通之處是都承認國家實質的主權在人民手上,以及落實人權與法治精神。我根據這項原則,提出較通俗的民主定義並進行後續討論:民主,就是由人民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回顧台灣史,自從一九二零年代,受到當時民族自決的風潮,而於林獻堂等人創立的台灣文化協會中,喊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這項口號以來,台灣人這三個字,便以政治民族的雛形首度出現在歷史上...
全力中年
12 月 15,2013
【時事想想】神與人之間的「曼德拉們」
新聞連結: 曼德拉靈柩運往老家凖備下葬(BBC中文網) 超瞎!曼德拉追思會 冒牌手語譯員亂比(雅虎新聞) 原本該是莊嚴肅穆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追思儀式場子裡,兩件鳥事使焦點完全「走鐘」。一是手語翻譯員亂比一通,二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忙著和丹麥女總理、英國首相卡麥隆自拍。 法新社那名按下快門的攝影記者事後說明,歐巴馬並非輕佻,...
李拓梓
12 月 15,2013
【週日想想】國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國會怪談系列一
馬英九上台之後,常常推出各種名之「改革」的方案,但無論是奢侈稅、證所稅或者二代健保,他的改法常常讓人聞之休克,制度越改越糟,受害者滿山遍野,怨聲載道,「賣勾亂啊」幾乎變成全民共識。他就像童話故事裡面的國王,只是國王點石成金,他點金成屎。這位自我感覺良好的改革倡議者,雖然屢戰屢敗,卻好像從來沒問過自己,改革的目的是什麼? 改革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改革者有更好的名聲嗎?...
全球脈動
張智程
12 月 14,2013
【京都想想】悲哀!「秩序」大國日本
日本這幾天的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新法上路,在網路上引起了很大的波瀾------新「道路交通法」規定,嚴禁腳踏車靠右行駛。腳踏車靠右騎這種連小惡都稱不上的事,過去頂多會被警察攔下來宣導一下就算了,結果新法不但禁止腳踏車靠右騎,還訂了法律效果---三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五萬元以下罰金。也就是說,今後只要騎個腳踏車不小心逆向被警察逮到,最重可以讓你吃三個月的牢飯。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法律,...
書評書介
沈政男
12 月 14,2013
【書評書介】擺盪在生活與戰鬥之間
書名:擺 作者:丁允恭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翻開丁允恭甫出版的首本短篇小說集《擺》,目錄裡的〈鮪魚肚斯基的生命之門〉最先吸引我的目光。 「托洛斯基的托洛,唸起來像toro,鮪魚肚。」原來鮪魚肚斯基是這個意思,多麼鋒利的一把戲謔嘲諷的生魚刀片。沒有意外,寫的是學運青年的世俗化,中年大肚腩裡填裝的,...
張之豪
12 月 13,2013
【時事想想】反抗國民黨的武裝左獨革命者
「曼德拉前總統畢生致力於爭取南非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為了廢除南非種族隔離政策,身陷牢獄長達27年之久。⋯⋯『鬥士已逝,人權精神長留』,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位來自南非的人權鬥士。」——中國總統,馬英九,2013/12/5 「曼德拉是『享譽世界的政治家』,在漫長的歲月裡,領導南非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反種族隔離斗爭的勝利,為新南非的誕生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政黨政治
林惺嶽
12 月 13,2013
給民進黨的建言
國民黨一黨專政與戒嚴統治數十年,積壓了太多的民怨,美麗島事件的人馬,就是率先挺身揭發國民黨威權統治的罪行,以鼓動民怨凝聚成政治革命的能量。歷經逆境衝刺,終於成立在野黨,進而取代國民黨,登上了執政的舞台,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然而,民進黨的掌權階層卻犯下了兩大錯誤。 其一是,他們認為進駐總統府是揚眉吐氣的開始,而沒有警覺到,執政也是嚴酷的考驗的起步,因此沒有兢兢業業的善用權力,...
新一
12 月 12,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烏克蘭人教給台灣的事
冬天的街頭,烏克蘭人的抗議情緒,卻越演越熱烈。1991年,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烏克蘭,其地緣政治的兩難,一言以蔽之,可說是以俄羅斯與歐盟(北約)之間的政經往來夾纏為演繹展開。 尤其,烏克蘭的能源跟東部經濟,高度倚賴俄羅斯的供給與挹注。同時,烏克蘭雖然脫離俄羅斯,但軍事的歷史遺留,讓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大部主力依舊駐紮在烏克蘭境內。於是,「俄羅斯 vs. 歐盟(北約)」...
楊兆中
12 月 12,2013
黎智英在港受挫:從電視廣播杯葛壹傳媒說起
在北京治下第16年,香港的核心價值已被消滅得七七八八,政制民主化原地踏步,就連一直百花齊放的傳媒言論自由,也因為媒體之間的意氣之爭,而幾近面目全非,試問這樣的香港,是大家熟悉的香港嗎?香港的前途,又該如何走下去呢? 說的是香港最大的電視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在11月20日發出公告,即時將香港最大的印刷媒體集團壹傳媒集團,列為不受歡迎媒體,...
‹
…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