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文化研究
陳怡秀
3 月 11,2020
【日本想想】武漢疫情的5個新聞日語單字課:瀨戶際、自肅是什麼?
武漢肺炎持續影響日本,將日本國內、大型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船員、撤僑專機的乘客等確診人數加起來,已超過千人。而佔據新聞大部分版面的,當然也是武漢肺炎的疫情現況與政府對策了。以下就介紹五個近期在日本新聞上常見的日語單字「瀨戶際」、「水際對策」、「不急不要」、「自肅」與「デマ」,各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些單字背後隱藏的文化意義。 #瀬戸際(せとぎわ,se-do-gi-wa)...
音樂藝術
Join
12 月 23,2019
【聽那些女孩唱歌】緬懷那閃耀如黃金的流行音樂──紀念羅克塞樂團女主唱瑪麗.芙瑞德克森Roxette & Marie Fredriksson
1980年末期到1990年代的熱門瑞典樂團羅克塞(Roxette),主唱瑪麗・芙瑞德克森(Marie Fredriksson)與腦癌搏鬥長達17年,於2019年12月9日傳出過世的消息,享壽61歲;這個以電影《麻雀變鳳凰》主題曲 ”It Must Have Been Love”廣為世人所知、在排行榜上留下多首金曲的流行天團,以流暢、透徹、充滿活力與感性的樂音,...
音樂藝術
Join
10 月 15,2019
【聽那些女孩唱歌】不只是美艷的龐德女郎,百變天后席娜.伊斯頓
流行歌曲黃金時期的1980,多如雨後春筍的明星級歌手藝人不斷崛起、發光發熱,幾乎讓人目眩神迷、無法一一細數記憶;當然,例如瑪丹娜、麥可傑克森之類家喻戶曉的頂級巨星毫無疑問早已常駐人們心中,但是,總是有一些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青春歲月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多年前在英國倫敦,在我努力寫著我的博士論文時,收音機裡放的是約翰藍儂的Imagine,和席娜伊斯頓的For Your Eyes...
歷史書寫
馬非白
10 月 13,2019
【被遺忘的歷史】禁唱〈收酒矸〉掀起戕害台語歌曲惡風
中國國民黨政權為了在台灣遂行獨裁統治,除政治上的專制恐怖手段之外,還壟斷整個經濟資源的支配權和宰制人民的文化生活。這三個層面的影響以文化生活為最深、最廣、最長遠,造成台灣文化的長期被壓制、扭曲。 極權政權對台灣文化的壓迫,從戰後接收台灣起就開始了,最早是下令全面停止報紙上的日文版,徹底切斷台灣人接受資訊、表達情感的文字工具;繼而強制實施所謂的「國語政策」,採取一連串禁講日語、...
歷史書寫
根雨屋
9月 02,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不能寄的郵票還是要買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卻不是這樣。例如曾經有段期間,防癆協會、紅十字會相繼發行貌似郵票的愛心票,雖然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用,但大家還不得不買。 肺結核是存在數萬年的古老傳染病,就算在今日的已開發國家也難以根除。電影「寄生上流」中,主角就是誣陷女管家罹患結核病,逼使女主人於驚慌失措中將其開除...
文化研究
咻子
8 月 14,2019
【日本想想】麵包超人很「暴力」?關於孩子與大人們的正義英雄像
「麵包超人」(アンパンマン)為日本代表性的卡通英雄,是許多孩子們心目中的正義使者,也是許多大人的童年記憶,不過最近日本卻有一群家長擔心,麵包超人可能對嬰幼兒造成影響,讓孩子們以為可以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孩子與大人們心中的「英雄」,應該是什麼模樣呢? 《麵包超人》的前身要從1969年開始說起,童話繪本《十二顆珍珠》(十二の真珠)中有一篇日本漫畫家柳瀨嵩的作品,...
歷史書寫
根雨屋
6 月 03,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認識台灣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你無法從課堂上認識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地理,直到解嚴10年後的1997年,台灣歷史、地理才在國中的「認識台灣」獨立成冊,高中則遲至2006年才有獨立成冊的台灣歷史教科書。 以往在國民黨的大中國史觀下,台灣的歷史、地理教育,...
歷史書寫
根雨屋
1 月 08,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自稱台灣人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你明明出生在嘉義或台中,但只因你爺爺的爺爺來自「北平市」或山東省,你的身分就是北平人、山東人,而非嘉義人或台中人,這就是「本籍」(或稱「籍貫」)。 中國自古以來就透過籍貫制度維繫人與故鄉間的關係。最著名的例子是兩晉南北朝期間,...
1 月 08,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
半路出家的台灣史研究者,曾任史學研究助理、新聞出版,長期觀察台灣歷史、政治、文化與學術界的發展。希望台灣年輕人能多認識過去台灣的一切。
1 月 07,2019
馬非白
資深新聞工作者,編著有《高雄市黨外風雲》、《近代台灣慘史》檔案等書,現為網路線上媒體經營者。
‹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