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澳洲的歷史與政治學博士。做過不少莫名其妙的工作,體驗過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件,經歷過很多科學經驗不會承認的故事;因為這些都太神奇了,反正列出來大家也不會相信。
蔣友青在臉書上「恐嚇」美國學校,遭到檢方聲押,後來以八萬元交保。消息一出,果不其然,新聞媒體守候在蔣家兄弟門口,又開始一窩「瘋」地追逐「新聞」了。
相較於我們熟知在1970年代出生的蔣家第四代蔣友松(蔣孝武子)、蔣友柏(蔣孝勇子)、蔣友常(蔣孝勇子),1990年才出生的蔣友青(蔣孝勇子),23年來的青春和兩蔣幾乎扯不上關係;但因為蔣家後代的名號,讓媒體很有興趣地追逐著他,也因此,蔣友青也快崩潰了。只是,媒體怎麼不去訪問美國學校?新聞報導不是應該需要「平衡報導」嗎?網友對此給了答案:「記者英文不好,無法訪問」。
網友看到相關新聞,多數認為蔣友青真的生病了;蔣家的光環、兩個親哥哥名校紐約大學(NYU)出身等等壓得低學歷、曾擺地攤的蔣友青得了心病。蔣友青出生在蔣經國過世後,從沒因為蔣家權力享受過特權與好處,然而卻遭到媒體追殺,因此深得自認為同是魯蛇(loser),也沒有好長輩照顧的網友們同情。
有網友認為,想藉機以「轉型正義」打擊蔣家的媒體,不應該針對絲毫沒有享受過蔣家特權、且被蔣家遺忘的蔣友青。媒體可笑的新聞邏輯大概是:「因為蔣家威權統治台灣,蔣家人個個優秀,怎會出現loser?」但若真正要談歷史與轉型正義,這些媒體卻又突然對兩蔣歌功頌德。
看到媒體競相追逐蔣友青,場面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還記得以前媒體追逐陳幸妤的畫面嗎?有趣的是,媒體追逐陳幸妤,但卻不敢追逐馬唯中、馬元中。還有,媒體一直很清楚地捕捉到周美青的畫面,但新聞的文字總是有「周美青低調」這五個關鍵字。看清楚了嗎?這就是媒體的「眉角」。
要說蔣友青有心病,其實台灣媒體也有失心症。媒體對於芝麻大小的新聞事件窮追猛打,真正該關心的重大議題、國際情勢毫不在乎。
正常且專業的媒體應該是怎樣?專業新聞媒體會把全球重大消息呈現給你。但是台灣電子媒體不在乎全球重大議題,只對花邊有興趣;例如,澳洲籍的環球小姐Jennifer Hawkins在雪梨一場服裝秀「走光」,台灣媒體竟然將此訊息當作國際新聞頭條報導。當時人就在澳洲的我,看到台灣媒體把澳洲媒體與澳洲人眼中的芝麻不重要趣聞當作新聞頭條,感到十分詫異。
台灣的電子媒體除了報導藍綠政治新聞、突發社會重大事件外,永遠不會討論或報導有重大意義的事,媒體甚至會將重要的訊息刻意忽略,只會讓觀眾看到幾年前就已經被「獨家」過的Youtube影片、已經有好幾家媒體都「獨家」的美食新聞、抄襲日本新聞、轉載中國新聞、報導街坊趣談、小道消息,再不然就是報導一夕爆紅名人的生活細節,或者是Makiyo打人後生活日記、阿扁今天吃什麼、林書豪今天逛什麼、歐陽妮妮撿到兩百塊。講實在的,中國雖然新聞審查、沒有新聞自由,但中國的新聞報導都比台灣有深度、有意義多了。
已故的紐約大學(NYU)教授Neil Postman在1985年出版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死於娛悅:娛樂業年代的公共論述),探討電視新聞娛樂化的嚴重現象。不過,我相信歐美日的電視新聞並不如台灣如此病入膏肓;至少我們熟悉且在台灣就看得到的NHK新聞、我在澳洲唸書時的澳洲電子媒體,都不像台灣電子媒體般的視野膚淺、新聞重複、邏輯跳躍、不知所雲。
我們的媒體環境,正在讓有心做好新聞的文字記者、攝影記者以及其他媒體人失望,甚至離開媒體。
如果,你聽到媒體記者這樣採訪,真的不要意外:
「你的家人死了,你有什麼感覺?」
「警察正在進行臨檢的『動作』。」
「死者已經呈現了死亡的『動作』。」
臥虎藏龍的鄉民們有句名言:「如果你認真,你就輸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認真看新聞,你就輸了。不如轉到20台附近,看看National Geographic、Discovery、卡通,或轉到70台附近觀賞體育競賽;這些頻道不僅比「新聞」頻道有意義、有趣多了,也比不斷重播的電影台和購物台好太多了。
如果你真的非看電視與新聞不可,那麼,拔掉有線電視的線,裝上小耳朵,或許,你會發現原來電視裡還有另外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