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史努比
1 月 05,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厚道與幽默感:死亡之握和那些鄉野傳奇
台灣政治人物普遍缺乏幽默感是眾所週知的事實,否則馮光遠就不會顯得如此特殊;而許多政客更糟糕的是將所有的嘲諷(parody)都視為惡意,打壓這些嘲諷不遺餘力、賤招盡出,至於他們自己,卻可以無限制的製造種種指控和抹黑。這就是為什麼,前總統府秘書長羅智強近日「死亡之握殺的是人的厚道」一文值得好好探討。 簡單的說,網路、媒體上流傳的馬英九「死亡之握」,在英文裡被稱為詛咒(curse)...
文捷
1 月 04,2015
【時事想想】半強迫的尾牙表演是另一種勞動權剝削
台灣各家企業年終尾牙活動近日已接續展開,各大中小型企業延續華人文化傳統,都會舉辦尾牙來「犒賞」員工一年為公司付出的辛勞,不少政府部門也都會舉辦尾牙慰勞公務員一年辛苦。但以台灣社會觀察,近年各大公司的尾牙,卻有逐漸朝複雜化、綜藝化與資方導向化的方向演進,以致出現勞方與資方在尾牙宴上「反客為主」的問題。 其結果,往往導致原本是資方及管理階層要犒賞勞方、員工的年終聚餐,...
政黨政治
黃俊翰
12 月 29,2014
如何匡正議長選舉之弊?一個責任政治的觀點
於2014年九合一選舉贏得勝選的縣市長及縣市議員已於12月25日正式上任,媒體與大眾的目光焦點自然的關注在各縣市議會的議長選舉。過去,我國不論是在中央層級的立法院或是在縣市層級的各縣市議會,皆必須推舉院長、副院長議長、副議長之職,而又以院長、議長職位的競爭最為激烈,各政黨為了爭奪院長、議長之職,無不前仆後繼,使用黨紀、亮票,甚至還傳出買票,爭取議長的職位。買票本身即涉及違法行為,因此毋須再作討論...
文化研究
林育立
12 月 27,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六】打開傷口是為了復原─專訪史塔西檔案局局長(下)
清查公務員建立公信 在威權政治的深層結構,公務員與情治機關難免有一定的連動,有時還身兼警察國家的打手,當政府轉型成民主後,倘若無法就公職人員的責任有所釐清,人民將無從信任政府。因此,史塔西檔案局當初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清查前東德公務員和史塔西的關係,積極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史塔西檔案法》明定,各政府機關主管,得向檔案局提出詢問,要求釐清轄下軍人、公務員、法官、議員、選務人員,...
葉怡廷、胡元瑞
12 月 26,2014
我看台北國際醫旅:待價而沽的公共性
12月20日台北國際醫旅甫於新北投開幕,筆者看著師長與北市政府官員、政商代表,西裝筆挺地相繼上台祝賀,並深深以全台首創的「醫」「旅」合作一條龍服務而自豪,而另外一邊被欄杆和保全隔著的,是舉著板子的民間團體「人民民主陣線」、「基層護理工會」,發出來自一般民眾、基層醫療護理勞動人員的憂切與憤怒,這樣場內場外對峙的情況,代表著什麼? 這裡原來是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的門診分部,...
12 月 26,2014
宋皇佑
雲林人,5年級律師,喜歡探討、也比較同情有趣的想法。小抬槓有興趣,寫文章是不得已
林育立
12 月 25,2014
【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五】打開傷口是為了復原—專訪德國史塔西檔案局局長(上)
威權體制下,人可以為了名利出賣家人和朋友,檢調為了升官,「把無罪辦到有罪」。威權轉型成民主後,這段不堪的過去該如何面對?德國在東德轉型正義的實踐,之所以被國際社會視為值得參考的範本,相當程度是歸功於情治檔案的利用和開放。在這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工程中,由國會立法成立的獨立機關史塔西檔案局,一直扮演著主導的角色。 聞之色變的黨國打手 史塔西(Stasi)...
司法人權
張紹中
12 月 25,2014
最近的法務部,歷史上的護家盟
法務部提了一狗票反多元成家民法修正案的理由,幾乎沒有半個能通過公共辯論過程的邏輯檢驗,這個已經有很多人談了,那不叫法學上的技術見解,那叫為特定價值觀背書,技術或許會有技術上的難題,但沒有價值立場,人才會有。 這件事更值得批判的地方在於:法務部在立法院的報告,是作為修法時,新法在執行上的技術面參考。行政體系在價值的選擇上,本來就可能非常保守,但作為官 僚,必須擁有專業與效率,...
文化研究
尤耀格
12 月 23,2014
是語言癌,還是一統語法的快感?
近期《聯合報》做了個「語言癌」的專題報導,後續引發一系列關於溝通語法「正確」與否的討論,該篇報導簡而言之在於以「進行一個XX的動作」做為語言癌的具體病徵,分別就日常生活耳熟能詳的事證,如阿基師的記者會、中央部會首長的政令宣達,或是電視媒體連線報導時不知所云之現象進行「剖析」,並宣稱將提供治療解方,使語言乾淨與健康。 「語言癌」不是太新的題目,...
文化研究
萬宗綸
12 月 22,2014
「語言癌」是一個誤診的動作
《聯合報》製作了「語言癌」新聞專題後,我原本以為這個概念只是有趣好玩而已,沒想到後續竟引起不小的迴響,甚至引起官員的注目,《聯合報》追蹤報導指出,教育部長吳思華讀到專題後相當重視,就在教育部輿情會報中,指示研擬因應措施,活化學校語文教學。 事情演變至此,我不禁正襟危坐(覺得很瞎)--心裡想:「難道『語言純淨論』(linguistic purism)要復甦了?」(註:指「...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