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沈政男
10 月 28,2014
【政策想想】以價值為基礎的醫療照顧──最少花費創造最佳健康
一位84歲阿嬤,坐輪椅,由幾個家屬陪同來看我的門診,身上有鼻胃管、導尿管、腸造口,雙手還穿著網狀套,怕她亂扯亂抓,主訴是住進安養中心幾天,日夜顛倒,躁動不安,干擾難顧,但兩個月前,阿嬤幾乎是獨居,子女住旁邊,阿嬤食衣住行自己打理,也可以做點回收,身體除了很重聽,體能還不錯,沒有慢性病,記性與定向感也沒有大礙。 重點來了,兩個月前肚子痛了幾天,送到附近的區域醫院,一量血壓偏低,...
社會安全
劉介修
10 月 14,2014
【政策想想】日本在宅醫療參訪(二):醫生到你家,不只是為了方便
「老人的終老和生前一樣重要,因為這是在教人們如何面對生命。」(中野一司醫師) 全球最高齡的國家日本,從90年代起開始發動一系列的老人照護改革。除了透過「黃金十年」建構長期照護服務網絡,在2000年正式推出全面性的「長期照護保險」,醫療體系本身也開始展開反思:高齡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醫療照護? 日本推動在宅醫療的先驅者中野一司醫師認為,高齡社會的來臨,不該是「醫療崩壞」的時刻,...
社會安全
劉介修
10 月 13,2014
【政策想想】日本在宅醫療參訪(一):老人不方便,醫生到你家
老人不方便就醫,台灣想的是:誰帶老人上醫院?日本想的是:老人不方便,醫生到你家。 愈來愈多的老人,因為行動能力的限制,或者居住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區,獨居或子女上班不在家,增加了他們就醫返診的困難度。家有高齡長者的子女,平常工作、家庭兩頭燒,當年邁父母遇到突發的健康狀況時,也往往無法即時尋求適當的諮詢,不知所措之際只能把老人往大醫院的急診送。結果是,在急診經過一番折騰,...
社會安全
花敬群
10 月 07,2014
【巢運想想】掌握三大契機,改變將會發生
1989~2014,沒有誰壽終正寢,是無殼蝸牛再起。壞東西們很長命,25年來更修鍊成精;蝸牛族也沒閒著,糾集80個社團搞巢運。 巢運真正的本質,就像哈利波特第二集主題「消失的密室」。巢運就是要打破建商與政府建構的密室政治,持續揭露密室協商蒙混政策的黑案陰影;並且提出合理政策該有的規劃內容,一點一滴讓社會吸收,讓社會想想,讓社會改變。 25年來的台灣,政治上歷經兩次政黨輪替,...
社會安全
石佳蓉
10 月 04,2014
【政策想想】從九月號《康健》雜誌看台灣老人照顧機構評選
九月號《康健》公布百大優質老人照顧機構,名單列出各地區優質機構名稱及性質、收容對象、所需價格與推薦理由,評估對象涵蓋安養、養護、長照及日照組織,除了分析前十名機構特點,文中也描繪出理想機構輪廓,相較於內政部一百零二年度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康健》對於軟體和照護方式給予更詳細的描述,可提供民眾選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然而縱觀國內的老人照護機構評比,似乎還有以下兩點不足之處:1....
社會安全
孫一信
10 月 03,2014
【政策想想】10月4日傾巢而出:豈可縱容政府繼續漠視人民居住權!
近七十個關注住宅問題的社運及社福組織共同發起「巢運」,日前在25年前無殼蝸牛運動同一地點召開記者會,針對高房價和居住議題,提出5大訴求。內政部立即回應,為落實居住正義,將持續推動多元住宅政策,讓住者適其屋,未來10年內社會住宅將達到3萬4千戶、租金補貼將達到6萬5千戶…。針對這種沒有未來、沒有想像、無關痛癢、一騙再騙的回應,你還願意忍耐下去嗎? 先談租金補貼,...
社會安全
梁志鳴
9月 30,2014
【政策想想】建置醫療除錯機制 有法源還要有資源
目前甫經國會二讀,即將邁向三讀程序之「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簡稱醫糾法),為我國醫糾法制之重大變革。該法案以「強化調解機制」和「提供及時補償」為核心。尤其補償基金之經費來源,更是立法程序中各界爭論不休之焦點。但較少為人關注的是,除調解與補償外,醫糾法亦試圖建置醫糾發生時之「說明、溝通及關懷」機制,並首次將「除錯機制」、包括通報、調查、分析及資料公布等相關程序加以明文法制化...
社會安全
林家暘
9月 18,2014
食安仍應透過自主管理來完成
近日的餿水油風波,使得食安問題再度蒙上一層陰影,尤其這次牽涉的範圍更廣,更多悲觀的言論大流於市,不少人謂GMP(良好食品作業規範)的神話已經破滅,食品業者的自主管理是不可期待的。因而,輿論希望相關公部門能夠更強化公權力的發揮,包含加強食品抽驗與工廠抽查、提高刑罰威嚇、繳回不法利益使得犯罪的獲利動機更加縮減、加強食品業者的民事賠償舉證責任等等,甚至是支持動用死刑,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的不安與焦慮,...
社會安全
陳思穎
9月 11,2014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應如何修正才能遏止不肖廠商
甫修正通過的《食安法》遇餿水油事件即破功 猶記今年1月28日,立法院在第四會期臨時會才通過了《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到去年的黑心油、今年的地溝油事件,食品安全風暴近來年年發生,也讓《食管法》一修再修;從讓刑責入法、罰則一再提高、食品添加物逐一標示、適用消費訴訟之入法、消費者不易或不能證明其實際損害額時,...
社會安全
孫友聯
8 月 23,2014
新勞動部長就職的第一門功課:擺脫22K,基本工資要調整到23745元
8月12日,台灣勞工陣線等團體赴勞動部抗議,並發起了一個要求勞動部依法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倒數行動。主要是因為去年該委員會作成了「CPI累積達3%」才要另外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決議,嚴重違反了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第5條:「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原則於每年第三季進行審議」的規定,並宣告倘若第三季結束仍未召開,將向監察院檢舉勞動部失職或告瀆職,立即引發社會對於基本工資的關注。 8月15日...
‹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