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安全熱門
社會安全
黃玫玲
7 月 29,2015
務實進步的「十年長照2.0」
長期照顧,只能進,不能退!台灣社會因應人口老化的長期照顧制度,已經遠遠落後於快速增加的老人、失能及失智者的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負擔極為沉重,尤其是年輕世代。請大家想像一下,現在35歲的年輕人,到了65歲,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誰來照顧?面對人口趨勢的土石流,絕非個別家庭所能承擔,只有以公共化的精神,用國家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制度,才能為家庭分憂解勞。 日前沈政男醫師在自由廣場〈十年長照2....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林耕新
7 月 26,2015
政府請搞清楚:除了錢,粉塵爆患者還需要什麼?
美國老伯操著生硬的中文說:「醫師,台灣甚麼都好,就是廟宇太多,It bothered me a lot!」 他大概發現我的表情有點怪怪的,立刻解釋:「對不起!我沒有對台灣的宗教不敬,因為我很怕鞭炮聲!」 原來,這名個案在越戰時期擔任美軍直升機駕駛員,幾乎天天在槍林彈雨中度過,當年可怕的回憶,竟然在越戰結束後的三十年,出現在他與台籍妻子一起到廟宇還願的鞭炮聲中,從此,關於越戰的噩夢不斷,...
運動休閒
,
電影戲劇
,
社會安全
飛天衝
7 月 23,2015
日本有山崎豐子挑戰航空業,台灣呢?
日本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直木賞,在7月16日晚間宣布第153屆得主,令台灣人驚喜的是,台裔作家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以國共內戰及台灣戰後社會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流》獲得,非日本國民,仍持有台灣護照的他,成為繼邱永漢及陳舜臣後,第3位摘下直木賞的台灣作家。 據說王震緒在研究所時期曾經在航空公司上過班。這讓人聯想到另一位直木賞得主、日本知名女小說家山崎豐子,一女單挑日本航空業的壯舉。...
社會安全
廖偉翔
7 月 23,2015
八仙塵暴絕非燒過就算了
根據衛福部七月二十日統計,八仙塵暴的傷患仍有326人住院治療,其中228人收治加護病房,病危171人,病危者中有73人呼吸道灼傷插管、7人透析治療,並已有8人不幸死亡(按:截至二十三日,已有9人往生)。每一位傷亡者背後都是一個傷心的家庭,而每一位照顧者承擔的都是疲憊的身心;當兩者於醫療前線相遇時,消磨的耐心變成相互的指責,而真正該負起責任、也真正有權力負起責任的政府官員卻退居後線,成天只喊著「...
社會安全
希.牧亞特
7 月 17,2015
偏鄉缺醫,不能只從量的填補去思考
最近衛生福利部表示,為了補足內、外、婦、兒、急診等科「五大皆空」問題,明年起回復招收一般公費生,每年外加100個醫學生名額,畢業後需到衛福部指定偏鄉服務6到9年。 公費醫師有分為一般公費生與山地離島養成計畫的公費生兩種。一般生公費醫師於98年起停招,根據當時報導,時任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分析,「政府歷年來培養六千多名公費生,絕大多數在服務期滿後就離開,續留者只有1%,近年來,...
社會安全
廖偉翔
6 月 28,2015
八仙塵暴對急診的衝擊
八仙樂園的嚴重事故,塵爆造成500餘名傷患,其中近200人需要收治加護病房。這一爆,不只爆出台灣公共安全的重大缺失,也為讓我們目睹人力吃緊的急診與醫療現狀。 相信許多身處第一線的醫療從業人員,都面臨過類似的困境:手頭上正在處理重大外傷(major trauma)或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的病患,急救區外頭卻有檢傷分級三至四級的患者或家屬催促著怎麼等那麼久、怎麼還沒有人來看我⋯⋯等等...
社會安全
張恒豪
6 月 20,2015
身心障礙者人權外包?那我們還要政府幹什麼?
人權公約的簽署應該是國家對落實人權的宣示。從兩公約由法務部負責,CEDAW由性平會負責。不論對公約回應與質實質內容的執行狀況為何。基本上,行政院的作法都還是有專責的單位與人員負責。然而,去年剛通過的《身心障礙權益公約》(CRPD)的作法卻是用公彩回饋金的錢,由衛福部外包,成立專案辦公室。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恰當。 一、社家署層級太低,難以跨部會整合:CRPD涵蓋的人權範疇,...
社會安全
童振東
6 月 02,2015
【政策想想】 行政院版的長照險行不行
《長照服務法》已經通過,再通過《長照保險法》,台灣長照體系就能建立(註)。然而,政府編列長照補助款,需要相對的稅收支應,否則將淪為空殼長照,或是如同中研院朱敬一院士說的:「政客千萬不要騙人,一下健保、一下年金、一下長照、一下募兵,還外加輕稅簡政。騙人的後果就是遺禍子孫:我們這一代亂花錢,子孫輩還債。」國內對於長照具高度共識,若淪為破產或花瓶法案,真是諷刺。 根據行政院版本,...
社會安全
陳鄭為
6 月 01,2015
殺人償命的社會基礎何在
近年來,只要一有重大社會新聞躍升版面,台灣內部對於廢除死刑與否的討論便沸騰一回;個案的亡者越無辜、越弱勢,輿論的激憤程度就越高,兇嫌的個人特質與差異相對而言則不是左右輿情的關鍵,因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結論是:都該死。 對於你我,殺人償命是一組毫不陌生的字句,十分簡潔也毫無贅字。但殺人償命的觀念從何而來?又為何能為台灣為數眾多的人所接受?答案可能與社會如何看待生命本身的價值有關,...
社會安全
陳俊光
五月 25,2015
真是病家和立委造成醫療崩壞嗎?
胎死腹中通常不是醫師的責任、醫療崩壞也不是病家或單一立委的責任。把胎死腹中歸咎醫師、或把醫療崩壞歸咎病家或單一立委,都只是找代罪羔羊洩憤而已。就像告倒醫師救不了死者,譴責病家和立委也救不了醫療。 先講一個故事:有位高齡孕婦在接受超音波產檢時,被告知略有異常。緊張的準媽媽向醫師詢問超音波的狀況,於是醫師花了二十分鐘、仔細閱讀檢查結果、並向準媽媽解釋「這是臍帶、這是⋯⋯,這種狀況有⋯⋯%...
‹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