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進步的「十年長照2.0」

友善列印版本

長期照顧,只能進,不能退!台灣社會因應人口老化的長期照顧制度,已經遠遠落後於快速增加的老人、失能及失智者的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負擔極為沉重,尤其是年輕世代。請大家想像一下,現在35歲的年輕人,到了65歲,在少子女化的趨勢下,誰來照顧?面對人口趨勢的土石流,絕非個別家庭所能承擔,只有以公共化的精神,用國家的力量建立良好的制度,才能為家庭分憂解勞。

日前沈政男醫師在自由廣場〈十年長照2.0〉退步了!的投稿,指稱「十年長照」及「十年長照2.0」是階段性政策,這恐怕是基於馬政府執行不力下的認知。因為2007年由行政院提出的「十年長照」,就是由國家承擔更多的照顧責任,預算規劃共計投入817億元,用來擴建長照服務設施、補助服務時數、創新服務項目、開發失智者服務模式等等,逐步建構公共化的制度架構。

馬政府雖然號稱延續「十年長照」,但過去七年政府僅編列245億元,今年依需求推估需要110億元,但馬政府只編列48億元,多年來經費編列不足,該提供的服務難以到位,導致家庭負擔越發沉重。更何況馬政府不斷放寬外籍看護工來台,不僅是將照顧責任讓家庭獨自承擔,更是助長了低薪化的趨勢。

沈醫師文章認為長照需要每年一千億元,但普及的長期照顧究竟需要多少財源?是一千億元?還是三、四百億元?除了看數字之外,還要進一步檢視公共財源的分配,才能得知錢有沒有用在刀口上,因為不論是稅收是社會保險,都是民眾要被課稅或是繳保費。長照財源隨著需求量提高,一年一年增加財源,應是最不浪費國家資源的辦法。

若初期以每年三、四百多億元,作為「十年長照2.0」穩定的財源,投入加速建置長照服務的質與量,均衡城鄉的資源差距,之後隨著人口老化需求增加,持續增加財源的額度,這是務實進步、擴大長照服務的作法。沈醫師提出每年一千億元才夠用,或許用意良善,但是政府一時收到這麼多錢,長照服務數量不一定能夠說有就有,甚至容易形成為支出而支出的無效率。籌措財源的同時以租稅公平為原則,漸進式增加,民眾也比較負擔得起。

「十年長照2.0」是強調社區化,非沈醫師所言只剩社區照顧。2011年《崩世代》一書即提出開辦長期照護制度,並指出社區照顧的量能嚴重不足,長期照顧模式雖有許多種,但目前最為欠缺的是社區式照顧,「十年長照2.0」是強調社區化,要讓民眾就近可以獲得服務。不論「十年長照」或「十年長照2.0」的目標,都是實現在地老化,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長期照顧是一個亟待灌溉的制度,讓我們一起搶救35歲世代,避免照顧負擔壓垮了家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