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政黨政治熱門
歷史書寫
,
政黨政治
江昺崙
1 月 09,2020
台灣百年民主夢——青年啊!出來投票吧!
1月11日,台灣即將展開一場激烈的民主自由殊死戰。總統及國會大選。 各位青年朋友,你們是否會覺得返鄉投票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政治吵吵鬧鬧與我們無關呢?我們來講一個一百年前,一群台灣人很想投票,卻很可憐,沒有票可以投的故事。 故事要從一起流血抗爭說起:1915年,台南發生了一起驚天動地的「西來庵事件」。 台南玉井一帶的鄉民,以余清芳與江定等人為首,說是受到五福王爺的指示,扛著「...
政黨政治
赫希黎羅孚
1 月 08,2020
為什麼要返鄉投票?三大理由在這裡
2020年的總統大選,就要在本週六投票。過去一年多,台灣在冷戰後世界局勢最大的動盪中,有驚無險地穩穩走了過來,但未來台灣的走向會是如何,關鍵就掌握在我們手中的選票。對於很多人來說,返鄉投票乍看之下,可能不是那麼「經濟實惠」的一件事情。畢竟要花時間通勤、排隊投票,而且又不過一千多萬分之一。然而,正是從「經濟實惠」的角度來看,有兩個理由證明無論你身在何方,都應該要返鄉投票。 第一個理由...
政黨政治
衫彭
12 月 17,2019
兵家必爭的「青年力量」:看國民兩黨在2020大選截然不同的進程與命運
當「年輕族群」逐漸成為影響多場選舉與公民運動的主軸,對藍綠白黃各黨來說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甚至被視為在現行的選民結構與政黨認同環境下,從總統級以降的候選人都要極力爭取的「關鍵搖擺票」時──各主要政黨如何爭取青年選票,甚至如何透過組織、人事、策略與宣傳上的擬定調整,來讓自己更符合著多種意義上的「年輕化」,其所表現出的樣貌與結果,或也正恰好諭示著其各自不同的「政黨DNA」與性格。 對於「...
歷史書寫
,
政黨政治
江昺崙
8 月 02,2019
「蕃薯簽比魚翅、破尿壺比玉器」:為何致敬「台灣民眾黨」及蔣渭水不適切?
最近台北市長柯文哲計畫組織「台灣民眾黨」,令人聯想到台灣先賢蔣渭水在1927年組成的同名政黨。但蔣渭水是台灣歷史上非常偉大的社會運動家,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催生台灣工友總聯盟等社運組織。 只有醫生這個職業與蔣渭水相似的柯文哲,想要與先賢齊名,令人聯想到當時台灣人一句嗆辜顯榮的話: 「辜顯榮比顏智、蕃薯簽比魚翅、破尿壺比玉器。」 顏智就是甘地(台語譯法),...
政黨政治
楊佳恬
6 月 02,2019
「奧地利就要燒起來了!」一支六分鐘影片如何徹底瓦解一個民選政府
5月17日星期五中午,奧地利國家公共廣播電視台ORF旗下的整點新聞節目Zeit im Bild(簡稱ZIB)在其社群網站和官網上以快報方式高調報導台灣通過同婚專法。ZIB向來以嚴謹報導國內外新聞著名,是奧地利境內最具權威性、收視率也最高的電視新聞節目。這則下標「亞洲第一國:台灣通過同婚」的快報引起高度關注,被奧地利鄉民熱烈討論著。我的奧地利婆婆也來電,告訴我她開車時也在廣播中聽到這節新聞。...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東京新生
12 月 20,2018
台灣轉型正義工程前景渺茫?
世界各國在執行轉型正義的過程中,阻力總是大於助力,台灣當然也不例外。日前選舉後,民進黨大敗,可能開始在各種進步議題上退縮,近日促轉會公布要去除威權象徵的工作進度報告,府院與民進黨立委避免外界認為民進黨不拚經濟、只拚政治,因此有所顧慮。而國民黨則是先在立法院提案要廢除《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更嗆聲要讓全民公投,可見台灣的轉型正義工作越顯渺茫。 其實就世界各國的處理狀況來看,...
政黨政治
王柏皓
12 月 17,2018
為何台灣人追求拚經濟多於自由?一個鄂蘭式的回答
政黨輪替在正常的民主國家似乎是彰顯民主發展的穩定性,但在台灣脈絡下恰恰是一個警訊,因為台灣的民主體制不僅意味著社會內部的翻轉,還夾帶政治外部傾向的選擇。如果我們沒有及早意識到政治傾向以及社會內部選擇的差異,那麼我們就只能受困於「兩黨一樣爛」的窘境當中。長久以往,難保下次我們連最基本的、自我決定的權利都將一併獻祭給了梅菲斯特(Mephisto,歌德小說《浮士德》裡的惡魔)。 政治人與社會人...
政黨政治
江昺崙
11 月 26,2018
【2018九合一選舉】「接地氣」是很空洞的語彙
1124地方選舉結束,保守派大反撲。 不僅有紮實政見的政治人物慘敗,如高雄陳其邁、花蓮劉曉玫等等,甚至連進步派的婚姻平權也徹底慘敗。有些媒體以結果論來分析,說反同方或者韓國瑜是「接地氣」,他們用大量庶民語言,打動選民的心。 所以很多同溫層玻璃心碎之下,開始檢討失敗原因,很多人說:「我們沒有接地氣,離民眾不夠近、與社會對話不夠深」。但其實「接地氣」根本是媒體挪用的空洞詞彙,...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畢慕瑜
11 月 18,2018
選舉中的媽媽:政治攻防、個人存有與公共想像
在選舉攻防時,「媽媽」常常扮演在側面進攻與反擊的角色。當候選人遭到尖銳的攻擊卻不願親自回應時,「媽媽」常會跳出來用「不捨」、「難過」的情緒化解攻擊。近日台北市長的選戰中,柯文哲市長的媽媽頻頻出招。不但在新竹和市議員候選人合照,也到台北掃街拜票。有趣的是,「爸爸」比較不常成為助選員。如果候選人的爸爸有特殊的政治身分,反而會被對手指為政二代。此時,女性作為嫁進來的外人,反而更能夠避免候選人遭到「靠爸...
政黨政治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10 月 28,2018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10周年精選:共善政治
如果公正的社會涉及共同推理美好人生,我們也必須再問何種政治論述會將我們帶往這個方向。我沒有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我可以提供幾項具有例示效果的建議。首先是一項觀察:當今大多數的政治爭論都是圍繞著福利與自由,也就是增加經濟輸出和尊重人權。對於許多人而言,在政治中談論德行不禁讓人聯想教人如何過生活的宗教保守分子。不過,這並非是德行與共善的概念形塑政治的唯一方式。...
‹
…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