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政黨政治熱門
政黨政治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10 月 23,2018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10周年精選:宗教該在政治中扮演何種角色?
一九六○年九月十二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甘迺迪在德州休士頓發表了一場演說,論述宗教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他在選戰中一直擺脫不了「宗教議題」的糾纏,甘迺迪是天主教徒,以前從來不曾有天主教徒當選過總統。有些選民雖然嘴上不說,心中卻懷著偏見;另外有些人則是明白表達了擔憂,指稱他們擔心甘迺迪在執行總統職務之時,會以梵蒂岡馬首是瞻,或可能把天主教信條強加在公共政策上。甘迺迪希望消弭這些恐懼,...
書評書介
,
政黨政治
鄺健銘
12 月 08,2016
【書摘】《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
書名:《雙城對倒:新加坡模式與香港未來》 作者:鄺健銘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1日 出版者 :天窗出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3601?loc=P_007_006 〈中國就是中心? ─「邊緣」海外華人的角色〉 從19世紀末清政府開始、至後來的國民政府與中共,...
政黨政治
陳鄭為
2 月 04,2016
勝者不為王:國民黨主席權力的有限選擇
無論三月底登場的國民黨主席選舉最後出線的是誰,勝者都不會為王,這是國民黨將再選出一次非克里斯瑪權威型領導人物(charismatic authority)的必然結果。又或者說,審視國民黨的盛衰,可以同向觀察國民黨內的威權結構是否延續、對克里斯瑪權威崇拜對象的有無可以探得一二。而這該是國民黨的一場民主困境:缺乏領袖魅力型人物時受限於黨內科層、難以大破大立,出現領袖魅力型人物時又容易陷入威權陷阱...
政黨政治
史努比
2 月 01,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新政治、新國會:西元前六世紀的雅典告訴台灣什麼
偶然之間,讀到了雅典城邦民主政體的故事。雅典在希臘各城邦中特別以民主思潮著稱,其實它的演進過程相當複雜,但十分引人入勝,尤其是擁有「雅典民主之父」美名的領導人克萊斯希尼斯(Cleisthenes)在西元前508-507年間銳意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根基。 對沒有讀過政治學的人而言,能夠藉此一窺最早期的民主發展,而且感受到它和現代制度的類似,是種微妙的感受。今天2月1日,...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蔡榮裕
1 月 23,2016
「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牽掛多少認同的困境?
「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這是蔡英文在總統選舉後的勝選感言裡,一句有力量的語詞。但是我想要問,如果有某些認同是潛在地認同暴力者呢? 尤其是台灣這塊飽受外來侵擾的土地,我很難假設有一方選舉贏了,大家投票決定了一些事後,各種解讀的儀式行為裡,就已經排除了國民黨在台灣歷史裡,自始以來各式統治讓人心理驚恐的舉動。雖然要去經驗對於威脅者的「認同」,這種認同隱含不自覺地出現仿同行為的現象,...
政黨政治
賴天恆
1 月 22,2016
中國國民黨,學當個稱職的在野黨吧
從未在立法院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在116大選全面崩盤,立法院席次腰斬。中國國民黨除了必須徹底反省之外,更必須學習當個稱職的在野黨。在一片檢討聲浪當中,以奉行黨意以及人獸交論聞名的立委呂學樟先生所提出的主張,要「像民進黨這八年來霸占主席台、杯葛議事的動作,就是必要手段」,或許值得進一步關注。 過去民進黨多次霸佔主席台、癱瘓意識,中國國民黨千篇一律的回應是「民進黨不尊重民主」。...
政黨政治
洪榮一
1 月 21,2016
「政權交接」:人性與品格的反射!
政權遞嬗是項嚴肅又殘酷的過程;既將交出權位的一方不捨不甘、擔心害怕,既將接收權位的一方勃勃壯志、捨我其誰。「政權交接」真的是一場考驗人性與試煉品格的政治儀軌。 上行下效、風行草偃 2008年3月22日馬英九以58.45%的得票率、大勝對手2,214,065票,贏得台灣第四次的總統直選,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總統。 當時的扁政府,為使政務順利交接、維持政局穩定與社會安定,...
政黨政治
朱宥勳
1 月 17,2016
台灣人選擇了自己的勵志故事
2016年台灣大選結束,整個局面大致上是泛綠支持者希望看到的局面:在台灣主體意識日漸凝聚的背景下,蔡英文以三百萬票的巨大差距擊敗朱立倫,並且帶領民進黨首度完成了「國會的政黨輪替」。考慮到本次不及七成的低投票率(如果沒有「子瑜」事件,也許更低……),這場勝利不可不謂巨大。雖然這個結果,對某些政治取向的社群來說猶有不能滿意之處,比如進步知識份子圈支持的綠社盟、比如獨派支持的台聯,都沒能跨過5%...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許有爲、郝培芝
1 月 17,2016
當交接成為事實:建立政權輪替的民主憲政典範
台灣總統與國會大選結果已經揭曉,民主進步黨蔡英文主席一如預期,不負眾望以極高的票數與勝差,贏得總統大選。而民主進步黨與泛綠政黨時代力量,在全國各界殷殷期盼與高度支持之下,達成台灣史無前例的國會政黨輪替成就。其中,民主進步黨更是取代數十年來國會老牌多數黨-中國國民黨,獨力一黨擁有立法院過半席次。面對這個國民黨史無前例的挫敗,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主席立即宣布請辭黨主席,閣揆毛治國也宣布辭去行政院長一職...
政黨政治
藍士博
1 月 10,2016
非關真偽的辯證 ——致民族主義、《想像的共同體》與台灣民族主義者們
關於這本不厚的著作,其實已經有太多討論,但也可能永遠討論不完。 九○年代以降的台灣,表面是政權更迭所導致的不安,實際上卻是島嶼身世、身份認同與歷史詮釋權的爭奪。「中國」與「台灣」的情結,兩種對於未來的不同想像。民族主義理論的引進,沈澱了喧嘩沸揚的硝煙,也使模糊混沌的論戰得以梳理——《想像的共同體》無疑扮演這樣的功能——民族的誕生不再神秘,民族主義者也不再只是理盲的政治狂熱者...
‹
…
3
4
5
6
7
8
9
10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