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媒體觀察
囁
10 月 22,2015
《原來你都在》沒有說的事──從裹小腳到高跟鞋
自三商美邦人壽於2015年10月6日推出清新形象廣告《原來你都在》至今,引起社會各界不少迴響與熱烈討論,特別是當男主角(石頭飾演)描述自己第一次成交業務時的興奮,有如在棒球場上揮擊出響亮全壘打時的喜悅,此舉更引起保險業務基層的普遍共鳴。但必須強調的是,在一個充滿感動、形象清新與公司團結的廣告行銷背後,卻同時深刻默許、反映出社會主流對勞動者與性別的種種壓迫。 從裹小腳到高跟鞋...
媒體觀察
賀陳旦
9月 01,2015
省思新媒體的產業策略:「黨政軍退出媒體」對民進黨的時代意義
一個月前,遠傳宣稱以債權方式,而非投資入股方式,取得中嘉經營權。手法新、手筆大,輿論譁然。天下人都知道,這個創新的財務架構是為了迴避「黨政軍退出媒體」(簡稱「三退」)的法條,只有主事的通訊傳播委員會裝作不知道這筆台灣最大有線電視網易主的交易。 事實上從十二年前此法條載入廣電三法以來,每兩三年,就發生大公司往媒體發展碰到「三退」障礙的事件。通傳會(NCC)也都一貫以愛莫能助的態度,...
媒體觀察
曹家榮
8 月 02,2015
從太陽花到反課綱,數位原民們正在改變我們
在先前針對太陽花運動參與成員的調查樣本裡,佔一半以上(56%)的學生族群中,有超過7成是大學生。而自五月以來的反課綱微調運動,又是以年齡層更低的高中生為主體。這群大約出生於1990年代初之後的學生們,也就是Marc Prensky所謂的「數位原民」。 數位原民差不多在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生活在電腦與網際網路之中。而像我這種在青少年時期後半段,或甚至成年後才接觸到電腦與網際網路的人...
媒體觀察
史努比
7 月 27,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討厭記者很容易,但這世界不能沒有他們
不需要是個前媒體記者也可以感覺到,媒體記者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新聞類型(news genre),從電視台記者說了什麼蠢話、誰又抄了網友的稿子,到主播的胸圍和粉絲頁人數,到媒體各擁立場大亂鬥,到記者過勞和加班費怎麼算,然後,現在還要再加上記者被逮捕,以及教育部算不算是刑案現場和新聞自由是不是一種特權。 有些記者可能覺得很不爽,苗栗縣議會20年不刪預算,民代和民眾都不care,...
媒體觀察
汪融
7 月 12,2015
原來,馬目睹的家破國亡,與泛舟哥和木村有關⋯
上個周末,一位受訪時說「颱風天就是要泛舟,不然要幹嘛」的年輕人一夕之間爆紅,而初次來台的木村拓哉也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同時跟800人晚餐、8000人宵夜…。 爆紅的泛舟哥和木村現象,都說明了社群媒體時代,每個受眾都具有在原有媒體文本之外,自主再製生產成次文本的能力,換言之,這兩例都再次說明了,媒體傳播不再只是上到下、一對多,而要面臨多對多的再製挑戰。 泛舟哥的爆紅,...
媒體觀察
史努比
6 月 22,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總統大選外電報導你該知道的事和國民黨可悲的外文傳播戰
我們台灣人有個有趣的現象,儘管平常不是很喜歡看國際新聞,卻很喜歡看「國際新聞裡的台灣」。總統大選作為台灣規格最高的選舉,每四年一次、藍綠總是鬥得慘烈,台灣選民、媒體和政治工作者特別注重外電報導,似乎也是蠻正常的。 理由並不難理解,台灣不是國際大家庭裡受到重視的孩子,所以特別看重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位置,在乎別人怎麼想、看我們。夾在幾個國際強權中,我們尤其希望了解,某某國家、...
媒體觀察
史努比
五月 25,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媒體悲歌:無梗寸步難行 點閱決定價值
寫完這篇文章後,我毫不懷疑自己會和無數記者一樣,開始擔心究竟多少人會看這篇文章──是幾百還是幾千?抑或數萬?我也必須很努力的告訴自己,如果點閱數只有幾百,不代表人生就是黑白,不代表你「枉而為人」。這,是一場艱難的人性戰爭。 目前台灣記者的價值,有很大一部份建立在點閱數上。公司與老闆要求他們這麼想,市場機制似乎也要他們這麼想,久而久之,這個觀念不是被內化為記者的一部份,...
媒體觀察
萬宗綸
五月 02,2015
台灣人的英語自我殖民:從媒體嘲諷李全教談起
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好笑的部分。台南市議會的議長李全教召開所謂的「國際記者會」後,被部分媒體揶揄嘲諷,針對國際記者會沒有國外記者提出質疑是在合理範疇,但最令人難過的是那些被認為本土派的媒體,包括《自由時報》、《壹電視》和《三立新聞》在內,分別用「像韓國人在講英文」、「台式英文」和「口音很重的東南亞腔」來對李全教進行人身攻擊。這玩全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操作。 我先說明,...
媒體觀察
史努比
2 月 09,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面對魔鏡的蔡英文
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高達65%選民看好民進黨於2016年重返執政,只有10%認為國民黨還能維繫政權,此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黨內互比民調中以46%比18%勝過台南市長賴清德,政黨對比民調則以47%比33%大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就是說,如果蔡英文贏得黨內提名,而且大選過程中沒有任何突發因素,她應該能夠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女總統。 日前台灣指標民調針對12名政治人物進行的好感度民調,...
文化研究
,
媒體觀察
Meta South (南方之南)
1 月 20,2015
歡笑、恐懼與虛偽:論言論自由與嘲諷
「笑聲可以讓村民在短暫的片刻裡,不再在意害怕的感覺。但是神的法規乃是透過害怕的感覺執行,而這害怕的感覺真正的名字,就是對神的畏懼。」 ──恩貝多‧艾科,「玫瑰的名字」(作者自行翻譯) 十餘年前曾經出差至伊朗德黑蘭,遇見的客戶亟於與我們這些新興的東亞國家建立商業關係,因此與他們聊了不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進出口貿易的客戶對於美國的貿易制裁當然不滿,但是他們最厭惡的卻是伊朗的回教政權...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