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歷史書寫
,
媒體觀察
,
主權兩岸
蔡穎杰
4 月 10,2019
「經濟一百分」? 假新聞滿天飛?這些招式德國納粹當年都用過
2000年總統大選時,本人仍是學生,某位同學非常認真地跟我說,一定要支持宋楚瑜,趕快接受中國的一國兩制方案,不然萬一惹惱刺激中國打過來,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姑且不論一國兩制這個「待遇」如何,關於台灣當前的處境,納粹德國的故事也許可以拿來參考。 歷史上,對於二次大戰的近因,一般的說法是,由於西方國家對於希特勒上台以後的蠶食併吞周圍小國領土,採取容忍的態度,因此讓希特勒得寸進尺,...
媒體觀察
劉彥甫
11 月 19,2018
迎戰假新聞:揪出帶風向的機器人
隨著國安局坦承中國及境外敵對勢力,主動介入及引導網路輿論發展方向,干擾國家機制有效運作,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亦指證,臺灣是受假新聞衝擊最嚴重的地方,都是導致本月底公投與地方大選的結果,動靜觀瞻備受國際矚目。儘管臺灣公民社會努力查核假新聞,並檢舉PTT帳號在網路上不停轉賣,但如果影響臺灣選情的是「機器人」,臺灣在不能遏止的情形下,如何從他國的經驗中學習,揪出查找這些帶有惡意的機器人,就是本文的核心...
媒體觀察
林青弘
9月 19,2018
抵禦假新聞 人民需要加強「數位免疫力」
「假新聞」(fake news)只是「資訊錯亂」(information disorder)之一,錯亂的型態與本質有程度上的差異;有時候只是查證不確實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有時候是扭曲事實、真假混合的「作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上開兩種訊息的破壞力與禍害效果,遠遠不如「惡意訊息」(mal-information)對於社會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損害...
媒體觀察
楊虔豪
3 月 21,2018
【首爾想想】「我來外遇是浪漫、他人外遇就是不倫」⋯看自由韓國黨的「雙重標準」
最近,「我羅他不」這個四字流行語,時常出現在南韓媒體的標題上,特別在政治新聞上,更是頻繁被使用。 其實這詞是一句長話縮短而成:「由我來做就是羅曼史,他人來搞就是不倫。」取當中的主語和行為表現,簡化成類似四字成語的表現。 這句話得以戀愛作為假設情境來說明。以自己為中心的觀點,若我來愛上某個人,此段戀情就稱得上是「浪漫」;但若不是我自己,而是其他人愛上同一個對方的話,我就指責這關係是在「...
媒體觀察
邱秉瑜
1 月 11,2018
期盼台語公共頻道給我們更多台語大河劇
日本NHK電視台的2018年大河劇《西鄉殿》於1月7日晚間開播,未來每逢週日播一集、每集45分鐘、共47集,呈現明治維新功臣薩摩武士西鄉隆盛的一生。NHK選在今年播出西鄉的故事,應是由於今年正逢大政奉還150周年,大政奉還是締造現代日本的明治維新之重大事件,而西鄉名列「維新三傑」之一,是明治維新重要的領導者。 大河劇是NHK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的連續劇的系列名稱,...
媒體觀察
陳怡秀
12 月 20,2017
【日本想想】關於「迷妹」,我想說的是......
每一個生命的逝去、每一次不得不的分離,都是令人遺憾的。 南韓男子團體SHINee的成員鐘鉉,在日前選擇用輕生告別人世,在親朋好友、愛著他的粉絲們努力平復傷痛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開始討論起南韓的演藝圈制度,有人則是呼籲要正視憂鬱症。我並非鐘鉉的粉絲,也不熟韓國的娛樂界規則,但看見網路上出現了「有什麼好難過的?」「不都一樣嗎?」「換個人不就好了?」之類令人難過的評論,身為一介「迷妹」,...
媒體觀察
地瓜周
12 月 13,2017
21世紀的AI革命如何撼動新聞業
「如果數據是石油,人工智慧就是讓大數據分析進入新紀元的煉油廠。」工研院巨量資訊科技中心技術長王雲形容。 提煉數據價值的煉油廠(AI),已有諸多應用於新聞業的例子:日本JX 通訊社對於眾議院選舉結果的精準預測、以秒為單位產出的新聞速報等;此外,AI能迅速蒐集社群網站上可能成為新聞的事件,也能應用在財報新聞、運動賽事的報導上。 在既定的報導模式下,...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1 月 10,2017
【首爾想想】寫在《共犯們─掌控媒體的陰謀》終映後⋯⋯
上週,由南韓獨立媒體《打破新聞》製作人崔承浩執導的電影《共犯們─掌控媒體的陰謀》,直接公開在YouTube上公開讓各位觀覽;終映前最後4天,我立刻聯繫崔製作人,將電影翻譯成中文字幕,讓華人世界閱聽眾也能同時收看。 中文字幕製作完成、並在《韓半島新聞平台》公開宣傳後,觸及率高達52萬,超過3000多人公開轉載,並吸引許多台灣媒體工作者接力分享。老實說,連我自己都沒有預料到會獲得這麼大的迴響...
媒體觀察
Helen
10 月 16,2017
罵他就等於讓他賺?當「網紅」變成點閱率戰場
近幾年,youtuber和各式直播儼然成為時下年輕人的另一創業或兼職途徑,只要夠敢、夠堅持、夠有創意,想要打響知名度,甚至賺錢都有可能,也因此,有部分人為了快速爆紅,選擇標新立異, 吸引眼球,游走道德與法律的界線;不少網友明知自己觀看的視頻不怎麼營養健康,但跟著其他人點讚或留言也是一種釋放生活及工作壓力的管道,反正「太認真就輸了」。只是,為何這樣的言論會變成某些不肖「網紅」...
媒體觀察
楊虔豪
9月 28,2017
【首爾想想】「敢批判我?抽你廣告!」─三星與報社的恩怨糾葛
崔順實「親信干政」案爆發至今已快屆滿一年,「密友」背後操控政權、又牽涉出收受三星等財閥的大量捐款,還有文化體育觀光部封殺異議人士的「藝文界黑名單」,接連被供出,權力的連串黑幕終於被攤在陽光底下,最終在民意驅使下,朴槿惠總統被迫下台,南韓實現了睽違9年的政權輪替。 一陣子緊縮的南韓新聞界,再度呈現大鳴大放,對前朝政權強烈批判。只是,權力之手仍試圖左右媒體,引發新聞工作者的反抗:...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