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媒體觀察
陳怡秀
9月 21,2017
【日本想想】歡迎免費使用的雙胞胎姊妹?放棄肖像權與著作權的「素材」偶像
「我們,是免費的。」兩位長相相仿、皮膚白皙的女孩在官方網站中如此宣言著,官方網站中,有著上千張兩人的照片....聽起來是否讓人有無限遐想?很容易想歪,卻一點也不歪,這兩位女孩是雙胞胎姊妹的HIPHOP歌手組合「MIKA☆RIKA」,2014年年底,架設了一個免費圖庫網站,提供上千張姐妹倆的照片,讓人們自由下載、重製運用,以「免費素材偶像」為新路線,她們放棄了自己的肖像權與著作權,所以她們坦然地說...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1 月 02,2013
【首爾想想】假公共真國營的KBS「叮朴新聞」時代
上面這張圖是今年年中起的KBS晚間新聞開場進棚畫面,主播的姓名字卡都會標示「KBS 9點新聞是以閱聽眾所繳納之珍貴收視費製作而成。」 而聊到韓國的電視新聞,有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叫「叮全新聞」,乍聽起來甚為有趣,實際上卻不怎麼歡樂。 這緣自80年代全斗煥前總統執政時,受軍政府操控的KBS與MBC電視台都會在9點報時後開始播送晚間新聞。8點59分的最後4秒「登─登─登─叮」進入整點...
媒體觀察
劉夏如
10 月 20,2012
日本媒體改革進行式:報紙與電視的數位大革命(下)
2007年1月問世的「niconico動畫」(日語:ニコニコ動画,乃正式登錄的商標名號,一般暱稱「NICO動」)是一個類似YouTube, USTREAM的影片分享網站,由NIWANGO公司經營,該公司董事即為日本最大BBS「2ch」的創辦人西村博之。 「NICO動」網站內容實際分「動畫(自製影片分享)」、「生放送(NICO動團隊製作的網路直播)」、「靜畫(漫畫插圖電子書)」、「...
司法人權
,
媒體觀察
陳俊光
7 月 09,2017
當失聲的天使再次折翼
年輕美好的生命殞落,總是讓人哀嘆不捨,也往往伴隨著自責與憤怒──氣憤社會居然讓天使折翼、責怪自己竟無能阻止悲劇發生。 報導者、寶瓶、游擊 蒄特妮平時親切、討人喜歡,但當她被克雷帶到漢娜的墳前、要她面對自己的過錯,她就崩潰了。──電視影集〈漢娜的遺言〉Vol.5 十幾天前,網路媒體「報導者」刊登了林奕含友人的訪問稿,著重探討精神疾病患者的處境:在社會上被如何看待、...
媒體觀察
江雅綺
1 月 28,2016
遠傳併中嘉案的三大疑點
中嘉案的交易,上周五(1/22)NCC舉辦公聽會,筆者全程在現場,在場發言的人士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沒想到過了一個極寒的周末,前天(1/27)NCC已宣布通過本案,對於這樣的結果,筆者心中有三大疑點: 公聽會當天,支持者最常見的理由是:「有線電視已高度競爭、低利化,需要整併。」但在申請人的營運計畫書中,我們發現本投資案的資金來源,可分為股本投資:(含外資資金注入約33億元台幣、...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林莉菁
1 月 21,2015
你們很大,查理不怕──從漫畫談法國《查理週報》
法國資深諷刺畫報《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1月7日遭恐怖攻擊,社長夏布(Charb)、漫畫家渥林斯基(Wolinski)、卡必(Cabu)、提努斯(Tignous)與歐諾黑(P. Honoré)等十來人遇難。殺手高喊已為伊斯蘭先知報仇。1月11日下午,各國政要與上百萬民眾走上巴黎街頭,許多人舉著「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與支持言論自由的標語,...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新一
4 月 12,2013
【時事想想】鐵娘子踢到中國鐵板
外號「鐵娘子」 (Iron Lady) 的柴契爾夫人日前逝世。她在擔任英國首相期間 (1979-1990) 以鐵腕手段叱吒英國政壇,上台後便在財政上緊縮開支、經濟上民營化、社會政策則大幅削減社福支出…等,並招徠英國強大的工會與工人的嚴重反彈。然而,強悍的柴契爾,依舊拋出那句經典的名言:「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 — TINA)。...
媒體觀察
沈政男
3 月 22,2013
談話性節目需要升級
李濤暫別「2100」,李艷秋離開「新聞夜總會」了,在兩夫婦每晚三個小時霸佔政論call-in節目時段十幾二十年以後。 節目收視下滑,或者也有人際衝突,導致改朝換代,固然沒錯,但一個更大的氛圍的變革是:談話性政論節目,大家看膩了,覺得無趣了。 回不去了,這不是個別節目、主持人的問題,而是大環境不一樣了,隨著政治議題在台灣社會退燒、大選投票率逐漸下降,...
媒體觀察
許建榮
10 月 26,2012
台灣媒體「香港化」:現在進行式
中國國民黨政府自1949年遷移到台灣以後,就嚴厲控制傳播媒體,一直到1988年解除報禁,台灣新聞自由才算是跨出一大步。新聞自由是對極權政府的最大威脅,也正是如此,國民黨能在1986年允許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接著在1987年解除戒嚴,但遲至1988年才解除報禁。1992年,被稱為「思想叛亂罪」的刑法100條修正案通過後,台灣才得以享有完全的言論自由。至此,台灣的新聞自由才真正的落實...
媒體觀察
,
中國問題
盧峯
8 月 15,2012
香港傳媒將面對十年大變
話語權是現代政治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政黨政客必爭之地。不管專制政權或民主政府都不可能單倚靠赤裸裸的暴力管治,都必須得到人民一定的認可與接納,不然將寸步難行。 另一方面,話語權也是爭逐政權不可或缺的工具。有了話語權可以設定政治議程,可以為自己塗脂抹粉,可以抹黑政敵,可以轉移視線,還可以合縱連橫搞分化。 在政治變動的關鍵時刻,話語權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政變領袖固然第一時間搶佔電視台,...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