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媒體觀察
Milk
10 月 30,2013
【時事想想】《昂貴的新聞倫理課》 : 新聞自由,誰的自由?
這是一堂昂貴的新聞專業與倫理課,因為差一點就賠上了臺灣的國際影視產業名聲當學費。 相信不少國人都和筆者一樣,對前幾天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新聞感到痛心與氣憤。這是一則有關國際大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來台灣取景的相關新聞,內容指出導演決定放棄在台灣的所有拍攝作業,更宣布將把原本預定的台北場景全數刪除。(註1)所幸,今天一早看到相關單位向媒體澄清,這些報導只是空穴來風。(註2...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0 月 12,2013
【首爾想想】:入口網站新聞頁面轉型失敗對韓媒的巨大衝擊
相較實體報紙或電視,現在大家應該更常透過網路瀏覽新聞,而入口網站正是一般網友獲得訊息的最初媒介。近來,南韓最大入口網站NAVER在新聞頁面上做了一番革新,沒想到卻為媒體業造成衝擊。 南韓媒體數量比起台灣實在大得多。光通訊社就有三家;電視頻道有大家熟悉的老三台(KBS、MBC、SBS)及新聞頻道YTN、MBN,報紙除朝中東三報系外還有韓民族與京鄉等七家全國型早晚報、七家財經報紙及七家網路媒體...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Chenglap
4 月 11,2013
【時事想想】香港的蔣經國:柴契爾夫人
因為中天新聞在柴契爾夫人(Margareta Thatcher;香港譯為「戴卓爾夫人」)的逝世報導中,誤植了英國女皇的照片,結果使柴契爾夫人這個對於當代臺灣人來說,其實沒甚麼重要新聞價值的人,陰差陽錯地,令大家多少都記得她的名字了。 我在這裡並不是說柴契爾夫人是無關重要的人物,她當然很重要,但是她發光發熱的時代早已遠去。別忘了,我們這一輩人,已經活在蘇聯解體之後,...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8,2013
素描黎智英 三之二:不會回頭望的市場闖王
「香港人是不講感情的,跟一個老闆一輩子,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是黎智英曾經四顧茅廬,邀請台灣某個已退休的媒體人重出江湖,希望他前來台灣《蘋果日報》服務,但遭到婉拒時說過的話。 創辦台灣《蘋果日報》前,為了延攬人才,黎智英曾經透過一些台灣資深媒體人幫忙推薦人選,其中J君介紹一位業務出身、已經退休的C君給他認識,J君跟黎智英說:「他這個人非常好,很講義氣,只要動之以情,...
媒體觀察
沈政男
3 月 22,2013
談話性節目需要升級
李濤暫別「2100」,李艷秋離開「新聞夜總會」了,在兩夫婦每晚三個小時霸佔政論call-in節目時段十幾二十年以後。 節目收視下滑,或者也有人際衝突,導致改朝換代,固然沒錯,但一個更大的氛圍的變革是:談話性政論節目,大家看膩了,覺得無趣了。 回不去了,這不是個別節目、主持人的問題,而是大環境不一樣了,隨著政治議題在台灣社會退燒、大選投票率逐漸下降,...
媒體觀察
蓮蓬頭
2 月 06,2013
給我敬愛的同學
同學,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名記者。 我知道你在班上的態度自若,我相信對於一天天接連不斷的訪談你有足夠的應對能力,我知道你有參加過新聞營、我知道你是社團的公關、我知道你是自治會的一員並且對校內活動很在行,這些我都知道。但我想,有些事你似乎從未了解⋯⋯ 當你採訪好並且撰寫出驚為天人的作品,你仍可能因為「一時疏忽」(這是文言文的說法,翻成白話就是「中國因素」)...
媒體觀察
許建榮
1 月 11,2013
【週五想想】反媒體壟斷?你必須知道的那隻中國黑手!
台灣學生反媒體壟斷運動蔓延全球,如今不少外國學者也加入行列守護台灣。雖然我們就法理來強調反壟斷的重要性,但我們必須更注意另一個關鍵,即是中國因素。中國自1990年代經濟崛起後即標榜「和平崛起」,但因為有充分的銀彈來影響他國,加上積極整軍備武,因此中國威脅論一直在西方發燒。 強勢干預他國內政協助屠殺異己 我知道台灣人健忘,所以必須先喚醒大家的記憶。 塔米爾之虎(...
文化研究
,
媒體觀察
周盈成
1 月 07,2013
【週一想想】哪來那麼多結構
如何看待新聞工作者當打手的問題,在去年夏天旺中集團修理黃國昌教授而大犯眾怒時,曾有相當的爭論。我想再談一談,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們還會隨時遇到,在這個不幸的媒體環境裡。 記者不配合上面指令,難道要丟掉飯碗?有人主張,為捍衛原則,不得不然;有人則認為,不該苛求作為勞方的記者,追究的重點在於整個結構、體制。這是之前爭論的主要命題,不僅在「走路工」事件,在置入行銷問題熱議時亦然。...
媒體觀察
廖偉翔
12 月 05,2012
面對媒體巨獸,我們應奮起抵抗
這幾天媒體製造出來的「禮貌」喧囂,千萬不要模糊了媒體壟斷的真正問題焦點。 壹傳媒股權交易案的買家浮上檯面之後,由青年學子發起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在行政院外冒雨靜坐,要求陳沖院長出面說明。這些行動在不被主流媒體所報導的艱困情況下、外媒如BBC卻詳實記錄,在在顯示媒體巨獸即將到來,已產生了寒蟬效應。 難能可貴的是,...
媒體觀察
羅毓嘉
12 月 03,2012
抗爭要有禮貌,與一句髒話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壹傳媒易手案,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施俊吉先生一語道破:「併購壹傳媒的動機,不在經濟,而在政治利益。」因此,反對壹傳媒易手,重點在捍衛全民的政治利益,不讓單一媒體集團主導國內言論市場流通自由度的戰鬥。是捍衛兩岸繼續維持現狀的戰鬥。是捍衛多元化主張傳播權的戰鬥,更是捍衛言論自由,使之不隨著一家媒體巨獸的獨大而化為烏有的問題。施俊吉先生說,這是台灣的民主社會能否續存的問題。一句話--...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