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媒體觀察熱門
媒體觀察
陳怡秀
9月 21,2017
【日本想想】歡迎免費使用的雙胞胎姊妹?放棄肖像權與著作權的「素材」偶像
「我們,是免費的。」兩位長相相仿、皮膚白皙的女孩在官方網站中如此宣言著,官方網站中,有著上千張兩人的照片....聽起來是否讓人有無限遐想?很容易想歪,卻一點也不歪,這兩位女孩是雙胞胎姊妹的HIPHOP歌手組合「MIKA☆RIKA」,2014年年底,架設了一個免費圖庫網站,提供上千張姐妹倆的照片,讓人們自由下載、重製運用,以「免費素材偶像」為新路線,她們放棄了自己的肖像權與著作權,所以她們坦然地說...
媒體觀察
吳傳立
10 月 20,2016
你侵害綜藝天王或大記者的言論自由了嗎?
言論自由的核心意義 綜藝天王在頒獎典禮上引起重大爭議的言論,以及報社大記者的爭議言論是否屬於「言論自由」?該不該予以尊重?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先釐清言論自由的意義。 言論自由的第一層意義,在於「我們不應該摀著誰的嘴巴」。人人都必須能夠說想講的話,才能避免有誰有理無處說、有冤無處伸。 言論自由的第二層意義,在於「人人都可以反駁」。你有說話的自由,我當然也有反駁的自由。少了這層意義...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8 月 17,2016
【首爾想想】看看南韓「媒體人從政」 想想新聞的初衷與價值
筆名「司馬文武」的資深媒體人江春男,在赴任新加坡代表前,因酒駕而辭職,成為眾人熱議對象。酒駕及適任與否,已被談論多時,但有人藉司馬之例子拋出疑問,值得細加探討:「媒體人該不該從政?」近來,甚至台灣的前輩前來詢問南韓的例子。 放眼司馬之經歷,從報社記者、主管,到2000年陳水扁總統上任時,成為就職演說撰稿人之一,隨後獲任國安會副秘書長;二次政權輪替後,返回報業,擔任全職顧問與專欄作家,...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2 月 31,2015
【首爾想想】 台灣主播「女人天下」20年,南韓現在才出第一人
「我們不倒向任何一方,只想將真相傳遞給各位。具公正性、信賴感與品格的新聞,我們在MBN《8點新聞》相見。」 最近,南韓出現電視史上第一位單獨播報晚間新聞的女主播。被譽為近代知名度最高的南韓女記者金柱夏,自本月起擔任有線電視台MBN《8點新聞》的主持工作。 在南韓女大學生心目中,金柱夏具「女神」般的地位。她的低沉嗓音與穩重形象出眾,往年雜誌所實施的調查中,向來是南韓年輕人的標竿,被選作...
媒體觀察
黃又嘉 Uga Huang
7 月 29,2015
【荷事生非】 時事懶人包?荷蘭新聞做給你
在荷蘭這個高度「英語化」的社會待久了,做為外來者可能會開始習慣「講英語就欸通啦」這件事,漸漸忘了荷蘭人是講荷蘭文的。不過還是有以下情況提醒著人,這兒不是個英語系國家:政府公文、電話帳單、和荷蘭新聞。一次意外收看了荷蘭新聞台後(即便隔著一大片荷語屏障),我對荷蘭新聞的好奇心大開:究竟荷蘭新聞都報些什麼?又和台灣有什麼不同?幾個月隔著翻譯收看荷蘭新聞後,認為有些值得分享的觀察,故為此文。...
媒體觀察
史努比
7 月 27,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討厭記者很容易,但這世界不能沒有他們
不需要是個前媒體記者也可以感覺到,媒體記者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新聞類型(news genre),從電視台記者說了什麼蠢話、誰又抄了網友的稿子,到主播的胸圍和粉絲頁人數,到媒體各擁立場大亂鬥,到記者過勞和加班費怎麼算,然後,現在還要再加上記者被逮捕,以及教育部算不算是刑案現場和新聞自由是不是一種特權。 有些記者可能覺得很不爽,苗栗縣議會20年不刪預算,民代和民眾都不care,...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林莉菁
1 月 21,2015
你們很大,查理不怕──從漫畫談法國《查理週報》
法國資深諷刺畫報《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1月7日遭恐怖攻擊,社長夏布(Charb)、漫畫家渥林斯基(Wolinski)、卡必(Cabu)、提努斯(Tignous)與歐諾黑(P. Honoré)等十來人遇難。殺手高喊已為伊斯蘭先知報仇。1月11日下午,各國政要與上百萬民眾走上巴黎街頭,許多人舉著「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與支持言論自由的標語,...
媒體觀察
林琮盛
12 月 06,2014
得網路社群者,得天下?
2011年,「茉莉花革命」狂風暴雨地從北非席捲到阿拉伯地區,導致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敘利亞的威權政府崩解,也在幾個阿拉伯國家引起社會動盪。 這波革命的起因,源自於一個失業多年的青年,為了謀生,擺設水果攤,竟被警察以無照攤販為由,沒收水果攤。隨後,這名年輕人憤而自焚。 自焚的畫面透過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群網站和手機快速傳播,...
媒體觀察
Milk
10 月 30,2013
【時事想想】《昂貴的新聞倫理課》 : 新聞自由,誰的自由?
這是一堂昂貴的新聞專業與倫理課,因為差一點就賠上了臺灣的國際影視產業名聲當學費。 相信不少國人都和筆者一樣,對前幾天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新聞感到痛心與氣憤。這是一則有關國際大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來台灣取景的相關新聞,內容指出導演決定放棄在台灣的所有拍攝作業,更宣布將把原本預定的台北場景全數刪除。(註1)所幸,今天一早看到相關單位向媒體澄清,這些報導只是空穴來風。(註2...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9,2013
素描黎智英 三之三:賺錢是手段,賺了錢才有理想?
會到《壹傳媒》工作的新聞同業,理由可能有百百款,我選擇去的理由,也無須掩飾,除了有個人工作上的瓶頸,想去學習不同傳媒文化之外,更有誘人薪水的因素,不過,以下的故事,對於新聞工作者,應該很具有吸引力,雖然事實不見得完全如此,但在當前台灣媒體人陷入價值混淆的年代,或許更值得媒體老闆與新聞人省思。 黎智英曾經說:「太講道義,就沒有正義。」所以他辦的媒體讓香港人又愛又恨,...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