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獨立
主權兩岸
田中淳
7 月 22,2019
100歳獨立運動家最後的一場演講──「台灣是世界唯一僅存的殖民地」
原文刊載於《文春online》(株式會社文藝春秋)2019年7月17 日 譯者:張瑜庭 6月30日,今年100歳的台灣革命家史明,在國立台灣大學進行人生最後的一場演講。被稱為「歐吉桑」的史明,在日治時期的台北誕生,一生致力於台獨運動,被視為「台獨教父」,就連蔡英文總統,也對這位老革命家十分敬仰。 「我就快要過世了」史明拚盡最後的力氣喊出這句話時,現場氣氛瞬間沉靜了下來,...
歷史書寫
江昺崙
4 月 24,2019
哲人日已遠:紀念葉博文大哥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第一任館長葉博文先生,因肝炎於2019年4月1日離世,享壽72歲。 葉先生大半生,都在追求台灣人的尊嚴獨立與民主自由。他因為美麗島事件及林宅血案,開始關心各項社會議題,之後各種社會運動,幾乎無役不與,直到前年生病罹癌,仍然在街頭爭取公投法修正。 葉博文生前曾經跟我說了很多他的故事,他希望我記錄下來,但不需要公開發表,他認為自己是平凡的人,不需要做什麼回憶錄。...
Nam Quốc Văn
2 月 27,2019
【越南想想】二二八台語詩於國際獲獎
越南政府於今年2月16到20日舉辦第四屆越南文學國際推廣盛會暨第三屆國際詩人大會開幕典禮,共計有來自46個國家,二百多位各國作家代表出席。台灣由台文筆會代表團共14名代表出席並擺放中華民國國旗。中國為抗議主辦單位及台灣,臨時取消出席開幕,連五星旗也撤掉,形成會場僅有台灣及其他與會國家之國旗。 此次活動由台文筆會秘書長、...
電影戲劇
囁
9月 18,2017
從不義的白色煉獄中重獲自由 ──「記得‧因為愛」舞台劇評
亞書認為:這半生,她在跟兩種力量對峙,一種是「看得見的鬼」,另一種是「看不見的鬼」,那「看不見的鬼」摧毀了她的家庭,對人的信任和愛,那凡人害怕見到的「鬼」,反倒是陪她走過悠悠歲月⋯⋯ 摘自〈記得‧因為愛〉簡介 戒嚴時期與其形容是言論不自由的年代,不如說是一個被詛咒的年代更來的恰當。「記得‧因為愛」劇中即是以民國70年代白色恐怖為背景,並且透過女主角亞書(蔡維容飾)...
呂欣潔
7 月 09,2017
【欣潔想想】透過共享價值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的獨特性
這些日子我剛好有機會受到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的邀請,前往華盛頓DC與南韓、香港運動者及學者共同討論東亞青年參政以及公民社會現狀,同時也和華盛頓DC的許多政治工作者進行交流。接著,我也前往賓州參加「美東夏令會」與「海外台灣青年陣線」共同舉辦的年會,在年會的平行論壇上,我提出將台灣的NGO國際工作作為台灣外交政策突破現狀的概念,期許台灣的國際事務能跳脫過去侷限於主權、...
書評書介
吳宏仁
8 月 10,2016
【書摘】《一個家族.三個時代》──一個橫跨殖民、威權與民主時代的家族
作者:吳宏仁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6.08.05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麥迪遜已經進入冰封的寒冬,吳秀惠和周烒明卻溫暖無比,他們在這個大學城裡完成了婚事。和訂婚時完全相反,這次沒有雙方親人在,兩個當事人在一些友人的祝福中,簡單而隆重的完成終身大事。之後,兩個人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公寓,就像大部分的年輕夫婦一樣,簡單的開始他們的婚姻生活。 這裡的台灣人很少,...
主權兩岸
伊洛人
6 月 12,2016
端午節,外省難民與獨立建國
端午佳節當天有兩個人在網路上迅速竄紅,一個是質疑台灣人為何要過「中國端午節」的泛藍主持人李艷秋,另一位是質問外省籍老人「啃台灣骨」的「台灣民政府」成員洪素珠。 李艷秋無疑代表了消費「中華文化」,實際上卻沒什麼文化的國民黨既得利益集團。即使中國也要承認端午節所紀念的屈原是反抗秦國吞併楚國人,反對秦楚「黃棘共識」的楚國獨派,在抵抗秦國失敗之後才自沉汨羅江身亡。而在屈原出生前幾百年,...
政黨政治
余家炘、翁定暐
五月 18,2016
「14%落跑鐵桿獨?」──一個故事,各自表述
日前(16日)拜讀陳陸輝老師與牛銘實老師連名投書《聯合報》的分析大作〈鐵桿台獨年輕化 7成信美軍助台〉,筆者曾受教於陸輝老師,有感陳老師與牛老師純粹針對資料所做的描述性分析遭部分有心人士引用,進而做出與資料不甚相符的推論,筆者深感焦慮,故為此文。希望在陳、牛兩位老師的基礎描述性分析之上,進一步深入檢視這份資料所呈現的結果。...
蔡威逸(Wii)
4 月 08,2016
當鄭南榕什麼都不是
4月7日是鄭南榕先生的忌日。我想,直至今日,應該有很多台灣人或許都耳聞了他堪稱傳奇的一生經歷,包括他主張台獨、搧朱高正一巴掌、推動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刊登許世楷先生的文章而終至殉道。鄭南榕先生在我們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個堅持理念、堅持價值的理想主義者,他不會像當今政壇上有一些投機主義者,去尋找捷徑、趨炎附勢,理念與價值都左搖右擺。 然而也就因為鄭南榕先生的這股傲氣凜然,近年來不斷出現了一些人,...
文化研究
萬宗綸
10 月 16,2015
〈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的語言意識形態
最近中國網路上一篇由鄭子寧所寫的〈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廣為流傳,由於文章帶有明顯的口音歧視,使得台灣網友簡直無法忍受文章論調,但這些歷時性的資料爬梳,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不過作者直接忽略日本留下的殖民遺緒,而選擇將台灣腔的「陰柔」歸諸於儒家傳承,洩漏出作者玩弄語言意識形態的矛盾之處,在希望扣合中國法統的同時,卻是讓儒家扣連上了「娘」的帽子。簡單來說,〈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是在書寫語言的語域化...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