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歷史書寫
書評書介
施雅軒
2 月 20,2017
【書摘】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
書名: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第2版) 作者:施雅軒 出版社:麗文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初版1刷 第一章 渡海 窮島軍需飛檄催,蔗霜兼買鹿皮來。 生番禳社三冬集,互市洋船六月開。 浪嶠山形隨地盡,廈門風信逐潮回。 荷蘭故土非甌脫,窺伺將毋隱禍胎。 彭夏琴,〈詠臺灣七律〉第四首,《廣陽雜記...
書評書介
黃惠君
2 月 20,2017
【書摘】《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上)──變調的歡迎曲
書名: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 作者:黃惠君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15 第二章 變調的歡迎曲 餓得不得了 在人民的日常生活裡,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戰後的台灣竟然飢餓不已。 一九四六年從元旦開始,法官吳鴻麒的日記便浮著擔憂:「因食糧缺乏,社會有不安空氣,為政者不可不講究對策也。」不少地區陷入飢饉,...
書評書介
湯晏
2 月 12,2017
【書摘】蔣廷黻與蔣介石
書名:蔣廷黻與蔣介石 作者:湯晏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24 〈導讀〉從歷史後台走向外交前台的蔣廷黻 撰文/林博文 前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莊萊德的夫人莊富蘭芝(Florence Drumright),喜歡蒐集中國藝術品,在臺期間(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曾向不少名流政要討墨寶,其中包括蔣介石和胡適。...
歷史書寫
晏山農
10 月 25,2016
【山農說書】傳奇醫師與家族的傳奇──劉傳來略記
1975年夏全家北遷後,我必須在方位猶未識的情況下學會轉搭公車,因為上學是段迢遙辛苦路。當時搭公路局班車由桂林路穿越鐵道轉進中華路一段,有家診所的招牌立即晃入我眼簾──「振山眼科」。咦!這不是嘉義有名的眼科醫院嗎,怎會出現在台北?莫非它也北遷?直覺告訴我,這絕非偶然巧遇,但⋯⋯ 回家問了父母,他們也不知所以,疑問盤繞腦海數十年,我才知中華路的「振山眼科」就是嘉義「振山眼科」...
歷史書寫
晏山農
9月 13,2016
【山農說書】我那薄有聲名的醫師房東
沒搭過Uber,平日也少搭計程車,所以對Uber營運模式爭議毫無概念,是否危及傳統計程車業也談不出道理;但運輸工具的變易,卻不禁憶及計程車全面風行之前,三輪車作為人民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 據悉,台北市作為首善之都,在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後,原有的三輪車就全面汰換,計程車穿梭市區成了新的景觀。然而遠在嘉南平原的草地城市,依舊是腳踏三輪車天下,直到我1975年夏搬到北台,...
音樂藝術
張肇烜
7 月 26,2016
【人心人術】我畫的花不會謝!台灣畫荷大師:張杰
「荷代表了我,我就是荷。」 ──張杰 台灣畫荷大師張杰先生日前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95歲。張杰的人生態度充滿正面,一生創作題材眾多,但是最出名的就是荷花,他曾說:「荷代表了我,我就是荷。」 張杰(1921-2016)出生於上海,畢業於江蘇正則藝專,擅長書法和繪畫,特別是水彩和水墨畫。畢業後,他跨海來到台灣,到中學擔任美術老師。 張杰曾任教於彰化高中、...
書評書介
陳怡宏
7 月 25,2016
【書介】不只是推理小說的《憤怒的菩薩》
游擊文化推出的陳舜臣「大時代三部曲」,第一部是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講述主角在戰爭結束前的青春與認同問題。第二部則是這裡要介紹的《憤怒的菩薩》,講述的則是以殺人事件為主題的推理小說,講述戰爭結束後的臺灣政治社會變化,可視為影響戰後臺灣歷史甚鉅的228事件「前史」。 看了第一部跟第二部後,有許多未能解答的疑慮,在第三部作家本人在大病之後所寫的自傳《半路上》中,都能獲得解答,...
歷史書寫
晏山農
7 月 05,2016
【山農說書】嘉義名醫姦殺風暴憶往──半世紀前的「一根毛」案件
幼年時候晨起上學,總攜著妹妹沿忠義街、康樂街、國華街,再順著垂楊路大河溝前往學校,每每在那時刻會遇我同班C同學和他妹妹(湊巧的是,他妹妹和我妹妹同班),於是結伴上學好不熱鬧。C同學父親是醫生,然他幼時似乎受醫院放射線誤照,致使智能受到影響(成績不佳自屬當然,說方言罰五毛必有他),但鎮日活潑外放卻也令人羨。 有回他邀班上幾個同學到他位於國華街、中山路口的家中遊玩。他父親是典型仕紳型醫生,...
歷史書寫
朱宥勳
7 月 04,2016
【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整個文壇都是林海音的平衡木
一個小決定 1962年,《聯合報》副刊(簡稱「聯副」)主編林海音,收到一份不知名新人的小說投稿。她讀畢稿件之後,覺得內容不錯,決定刊登,卻感覺哪裡怪怪的。細讀之後,她才發現,這篇小說的文字非常怪,句型和節奏是前所未見的,比如:「已經退休半年的透西晚上八句鐘來我的屋宇時我和音樂家正靠在燈展下的小方桌玩撲克。」這樣連續三十八字無標點符號的寫法,讓已經擔任主編快十年的林海音非常不習慣,...
書評書介
郭婷玉
7 月 04,2016
滿洲,近代東亞動盪歷史中的異鄉人(上)
書籍資料 上坂冬子著,黃耀進譯,《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臺北:八旗文化,2015)。 宮脇淳子著、岡田英弘監修,郭婷玉譯,《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臺北:八旗文化,2015)。 山室信一著,林琪禎、沈玉慧、黃耀進、徐浤馨譯,《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臺北:八旗文化,2016)。 「什麼是滿洲?什麼是滿洲國...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