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地震
歷史書寫
翁佳音
9月 21,2022
【老番講古】「六十石山」地名的野生思考
花蓮連震,希望一切都於小災後再回歸平安日常。歷史研究者的眼光中,臺灣體質原本不健壯,外界風災震災、強權覬覦,古今不斷,能存活且傑出迄今,卻是我們的美好傳統,這是論述臺灣文化特色時,要大講特講的。 這次花蓮之震,也震出相關地點「六十石山」要如何念。一方舉觀光局的資料說這裡「一甲地可以收成稻米六十石」,主張國語要唸成「擔/担(tán)」,另一方則認為照字念作shí。老番的意見是:...
教育文化
陳怡秀
6 月 21,2018
【日本想想】618大阪地震之觀察筆記
地震發生的瞬間,像是被誰狠狠推了一把一樣,得要死命緊抓住手邊的握把才不至於跌倒,周遭響起不協調的警報聲,令人一聽就起雞皮疙瘩,加上周遭人的驚恐驚呼,被所有的恐懼所包裹住,車門旁的司機趕緊護住第一位要下車的女孩,一邊大喊著:「請抓緊!」直到搖晃漸歇,回歸平靜,和不認識的陌生人們面面相覷,用眼神交換著緊張情緒,求取著對方眼中「應該沒事了吧?」的無聲安撫,才繼續走下車,司機則一一向每位離開的乘客說:「...
社會安全
吳孟璇
9月 28,2016
老屋健檢:檢測費納入持有成本加配套照顧弱勢
台灣屬地震頻繁區,安全的房屋結構絕對是屹立不倒的最主要關鍵。然而房屋結構安不安全,非一般民眾能夠看得出來,大多時候我們都輕忽了裂痕的存在,或是根本難以藉由肉眼看出房屋結構的安全性問題。 還記得,17年前的921大地震,台北市唯一倒塌的東星大樓,釀成87條人命喪生、75個家庭流離失所。協助東星大樓進行結構勘驗的結構技師指出,造成東星大樓倒塌的最主要原因是偷工減料,水泥與鋼筋不足。...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威臣
4 月 18,2016
從熊本大地震看東京的地震防災經驗
4月14日晚間九點半,位於日本九州的熊本縣境內,發生了芮氏規模6.5的強烈地震,由於震央的益城町震度高達七級,因此立即造成了熊本縣境內多處災情,震央附近的自治體也有許多建築物倒坍或變成危樓。然而就在28小時之後,一場地震規模更大、高達芮氏規模7.3的地震,再度襲擊熊本,結果導致原本已成危樓的建築應聲倒坍,更嚴重的是由於地震規模更大,因此造成的災害也更讓人怵目心驚了。 事實上,...
社會安全
林耀盛
2 月 12,2016
往日崎嶇還記否? ──災後心理重建
就在小年夜凌晨,南台發生「26」強震。我們共同歷經災傷時刻與黃金救援時間的拉扯,媒體不斷報告罹難者、存活者和失蹤人數,將苦難化約為數字。事實上,每一個苦難都是獨特的苦難,但沒有獨特的苦難,如此看似悖反的命題,正適切描述苦難的處境,從未被完整紀錄書寫,只是階段性的詮釋。創傷所造成的震驚,仰賴一套包含歷史、政治、媒體等複雜機制所構成,無法透過心理病理邏輯予以單一性的理解。救災現場的急迫性、...
曾柏文
3 月 05,2014
【時事想想】「迷途舢舨」萬里來台
我是MG3-44187 來自日本宮城氣仙沼 三年前遭海嘯挾持 隨洋流飄行萬里 看過風雨豔陽,仰望蒼天繁星 歷經南北寒暑,遇過鯨豚飛魚 一千多個日子過去 來到台東達仁,終於登上陸地 可我都還來不及喘一口氣 說說身上的故事記憶 等著我的,就只是銷燬滅跡? (311大地震後,飄洋過海的舢舨來到了台灣。圖:聯合報) 昨天父親問我,有沒有看到...
環境經濟
Mattel
6 月 25,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地震、海嘯與核安
地震、海嘯與核電安全問題,在日本311大地震所造成的福島核災後,飽受全球關注;不過,馬英九不顧核四包商擅自變更設計、工程缺失以及核四廠位於斷層上等等問題,依然執意續建核四並商轉。6月2日的南投地震撼動了全台,不過馬英九在地震這一天,無視於絕大多數的反核四民意,還是持續強銷他的核四政策。 表一是日治時期以來,筆者整理出來的12則台灣重大地震災害列表。其實,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
媒體觀察
劉夏如
10 月 20,2012
日本媒體改革進行式:報紙與電視的數位大革命(上)
如果說,福島核災是一場現代版的「關原之戰」,讓日本反核與擁核勢力逆轉,這場史無前例的災變也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角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紐約時報東京支局長馬丁.法克勒(Martin Fackler)七月初出版《說不出真相的日本報紙》,至九月中已經再版四次,該書峻烈批評日本獨特的「記者俱樂部(Kisha Club)」傳統,只能配合官僚公關稿,無能探究核災真相,扮演權力監督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