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二戰
電影戲劇
邱懋景
1 月 22,2017
《拆彈少年》:直視歷史的勇氣
前陣子,新竹某高校同學在校慶場合不當地展演了納粹橋段,遭到輿論撻伐。還真是巧合,這部由丹麥與德國合拍的歷史電影《拆彈少年》(Under sandet),透過一種全新的批判視角,提醒我們該如何看待納粹的惡,更重要的是:如何化解戰爭的惡。 雖然全片沒有任何的戰爭大場面,但老實說,坐在電影院觀賞該片的我,居然比看鬼片或驚悚片還坐立難安。更誇張地形容,其扣人心弦的程度,實際不亞於《搶救雷恩大兵》...
歷史書寫
李巴
1 月 03,2017
在諾曼地思考台灣納粹風波與二戰定位
身為一個台灣人,對二戰的記憶僅止於課本內容。台灣人並非未曾參與二戰,並非未曾付出過鮮血,只是,站在戰勝與戰敗國之間的界線,成為一場場戰爭後任人宰割的籌碼,我們難以定義自己在二戰中的位置──在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在大日本帝國統治之下,為日本榮耀而死,因此應該屬於戰敗國; 抑或,在二戰之後落入逃亡台灣的中華民國手上,而中華民國在二戰期間具有著正統中國的地位,為戰勝國之一(雖說是被動參與),...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林琮盛
1 月 02,2017
【時事想想】不承認過去的人,不會擁有未來
所有時間彷彿都凝結了。車輛凝結、人員凝結、空氣凝結。任何一切事物都凍結了。 每年5月5日上午10點,警笛聲響徹了以色列。原本行駛在公路上的所有車輛,全停在中間,所有人下車,佇足在路上;整個國家全停止運轉,為二戰期間在大屠殺中慘遭納粹殺害的600萬名猶太人默哀2分鐘。 根據猶太曆法,大屠殺紀念日從5月4日的日落開始,至5日的日落結束。 特拉維夫是一座不夜城。整個近東地區,...
歷史書寫
張焜傑
12 月 22,2016
【荷事生非】「皇家之翼」皇家荷蘭航空公司的百年奮鬥──戰雲之上
1940年5月10日,所有在荷蘭境外執行飛行任務的KLM飛機,都收到了荷蘭總部發來的一則簡短無線電命令:「所有航班任務取消,聯絡最近的機場緊急降落。待命。」 大約有十多架KLM執勤班機在數小時之內立刻完成降落,有的飛機降落在巴達維亞,有的降落在倫敦,甚至是美洲的荷屬安地列斯──當時KLM的班機已經遍及了歐、美、亞洲;接著,他們透過當地的電台,知道了迫降的原因:...
全球脈動
張國城
1 月 07,2016
日本為何不和台灣在慰安婦議題上和解?
近日日本在慰安婦議題上和韓國達成和解,日本向韓國道歉,並且同意撥出10億日圓設立基金會補償受害者。但對台灣未有同等表現,甚至連談都不想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有人認為,這是日本規避二戰責任,「死性不改」的表示,問題是日本已經承認招募女性擔任慰安婦的錯誤行為,不然也不用和韓國道歉。同時,日本從來未否認在台灣有招募慰安婦的行為。而只承認在南韓強徵女性,...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許仁碩
12 月 30,2015
日韓慰安婦議題的「最終解決」:未解的政治與歷史之結
日前在日韓外長的會談當中,確立了所謂日韓間對慰安婦議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其內容大致有三點:日本政府對韓國慰安婦表示歉意與反省之意、日本政府出資十億日圓,由韓國政府成立財團進行善後事宜、日韓兩國日後不再就此事批評彼此。 消息一出,台灣政府除了趕緊重申自己也一向積極對日本要求解決台灣慰安婦問題之外,並且呼籲日本政府也應同等地對待台灣慰安婦。台灣的輿論也多半抱持著肯定態度。然而,...
歷史書寫
曾明財
10 月 10,2015
【眷村想想】 曾夢想擊滅英美、報考神風特攻隊的航空修理廠工員老爸
日本為貫徹南進政策,1931年選定高雄岡山為海軍機場,1935年於屏東成立陸軍航空支廠,隨後擴編為第五野戰航空修理廠屏東分廠,包括機械、飛修、發動機和儀電四個廠。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進攻菲律賓和馬來亞,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美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參戰,台灣人也被迫捲入戰爭。 1943年,老爸15歲,在新竹玻璃工廠當雜役。這一年,日本人力資源緊縮,從台灣招募八千多名少年工...
書評書介
陳怡宏
10 月 03,2015
生命史的漂亮示範 ──《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
歷史是什麼?千百年來人類(特別是撰寫歷史的人)都不斷地詢問這個問題,近兩百年來歷史成為一門學科後,所謂的「史學理論」,也不斷地詢問這個問題。但是在號稱大眾社會的現代,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這個問題又有著什麼意義呢?筆者認為,透過自己父親的生命史,日本學者小熊英二做出了最有意義的回答,小熊在這本新書《活著回來的男人》的後記中,寫道:「記憶,是透過聽者與敘述者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全球脈動
陳怡秀
8 月 19,2015
【日本想想】 日本民間的終戰70週年──隨處可見又遙不可及
「登噔!」睡眼惺忪的我半瞇著眼,拿起吵醒人的手機,喔,原來是安倍晉三傳來的Line,他說他正在日本武道館。 當然我跟安倍晉三沒有深交,這是首相官邸的官方Line8月15日傳來的訊息,同時也提醒人們,中午時分保持一分鐘緘默,因為這天是日本終戰紀念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日上午於日本武道館進行追悼儀式,並且發表了談話,字裡行間中有值得玩味之處,許多前輩的文章已經做出各種分析與解釋,...
De Imago
6 月 18,2015
不只是個遺跡 ──談「大屠殺受難記」
今年的「紀念大屠殺受難者的國際日」(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聯合國成立70周年。 七十年前的1945年1月27日,蘇聯軍隊進入納粹德國最大的集中營,設在當時波蘭境內的奧斯維茲(Auschwitz–Birkenau,已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之地)揭開了難以理解的恐怖,...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