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二二八
歷史書寫
馬非白
3 月 15,2020
【被遺忘的歷史】二二八事變的高雄屠夫:彭孟緝(續)
往前閱讀 : 【被遺忘的歷史】二二八事變的高雄屠夫:彭孟緝(上) 【被遺忘的歷史】二二八事變的高雄屠夫:彭孟緝(下) 在二二八事變發生之後的高雄「三六慘案」中,高雄要塞司令兼台灣南部防衛司令部司令的彭孟緝,設計高雄和平談判代表二度上去壽山要塞的機會,藉口代表之一的凃光明企圖行刺,除了將包括凃光明在內的三位代表當場逮捕之外,還隨即命令他的部隊依計畫下山進行大屠殺。...
歷史書寫
李筱峰
3 月 09,2020
《二二八前後 中國知識人的見證》:中國作家蕭乾眼中的台灣
著名的中國作家蕭乾,曾經在二二八事件前來到台灣遊歷,立刻感覺出台灣較諸中國的進步。他在來台之後所寫的一篇文章〈冷眼看台灣〉(天津《大公報》,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五日),一開頭就這樣說: 作為今日中國一個國民的厄運,莫慘於這個赤裸裸的事實:除了足跡未涉過的非洲莽叢,出了中國門檻,舉目莫非烏托邦。不說恍如隔世的歐美,一片被殖民者奴役著的南洋正用安定與繁榮吸引著中國的闊佬,...
歷史書寫
王俐茹
3 月 03,2020
如何解讀伏流:電波在二二八說的故事
在二二八及後續三月屠殺事件中,由於臺灣人遭受的悲劇太過強烈,受害者的故事說不盡,也不願說盡。除了遺族的訪談和故事本身撼動未曾經歷當年的我們之外,留下的照片、圖像也保留住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的蛛絲馬跡。因此黃榮燦的二二八版畫和家屬為受害的陳澄波留下的紀錄,相信都曾震撼不少臺灣人。但聲音證據是當時二二八事件中難以被留下的部份,尤其在後來二二八事件訪談當中,大部分的受訪者提及如何得知「臺北發生大代誌...
書評書介
邱映寰
3 月 03,2020
《1947之後》:臺灣人的(非)日常線索
人們時常以為,與自身時空距離遙遠、或者非自身想像可及的人事物,很難、甚至不可能成為身邊的日常;人們也時常在飛來橫禍降臨、意外的驚喜如煙花般乍放時,忽然相信所謂的機率或不可能,卻又在時光的沖刷下將這樣的經歷一律貼上「世事無常」的標籤後擺入櫥櫃封藏。 二二八是臺灣這塊土地無可抹滅的一部份,卻在政治噤聲、殘暴整肅過後,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視為過去突發的無常,不可談論(說了會出事)、也無須談論...
司法人權
姚孟昌
3 月 01,2020
沒有承認罪責,何來回復名譽?
在二二八事件屆滿73週年的這天,蔡英文總統在「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上頒發潘木枝、蘇泰山、陳進興3名受難者回復名譽證書給其家屬代表。政府係依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第六條規定,經受難者家屬以書面向「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提出申請後,經基金會審理通過並陳報總統府及行政院,政府才頒發「回復名譽證書」。 這份證書並不是平反被害人冤屈的法律文件。從證書用語可知,...
歷史書寫
江昺崙
2 月 27,2020
「祖國」、瘟疫與二二八事件
最近武漢肺炎大流行,政府防疫的工作做得很專業,讓台灣人感覺心安不少。 不過你知道嗎?在70年前,二戰剛結束的台灣,也發生過許多恐怖的傳染病,例如霍亂、鼠疫及天花等等。當時的政府,也就是陳儀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卻無法有效控制疫情的傳播,讓許多台灣人染病身亡。 布袋嘴的悲劇 1946年,台灣中南部的濱海漁港「布袋嘴」,自從戰爭結束後,因為有大量貨物從中國進出口,所以日漸繁忙起來。...
歷史書寫
林安狗
2 月 27,2020
《1947之後》:記得,那些我們(未)曾經歷的事
記得第一次在共生音樂節的攤位,看到主辦單位的活動T恤設計:三排順序數字唯獨少了「228」,我忍不住向同行的友人稱讚,這太有梗了吧!剛好藍士博學長在一旁,開心地表明這是他想出來的點子。那是2013年,共生音樂節的第一屆,318運動的前一年,舞台上壓軸的是還不必太費力氣就可以站到第一排聽的滅火器。 《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寄到時,我忽地想起那天,...
歷史書寫
陳泓名
2 月 27,2020
進入眼肌的角度:讀《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
1/ 進入的方式:柔軟的眼內 二二八研究至今,有許多不同的書籍、研究論文。 但非所有的人都能接觸到他們的故事。 而故事有趣、令人肅然起敬的時刻,也必然夾雜在散落的資料內。從他們的生平、遺族的口述,才能略而得知,原來此時此刻的台灣,也經歷過那樣的時期,也擁有過那些成就。 住在牆裡面的男人。 三個少年與他們不同的命運。 醫生的三代故事── 《...
歷史書寫
玖芎
2 月 27,2020
《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他們離去之後
《1947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是過去與現在的橋樑,使讀者在情感貼近、同理受難者,並在史料上提供歷史的紀錄,開頭從自囚的〈牆裡的青年〉開始,結尾是〈再婚的生存牌坊〉,此書記錄二二八後倖存者的重生之路。 至今許多人仍對二二八不瞭解,有些人以為二二八是外省人被殺得染紅淡水河,更多的人當二二八只是一個假日,許多人尚未理解二二八,便急著遺忘過去要求「和解」,二二八只有受害者紀錄,...
歷史書寫
藍士博
2 月 25,2020
錯過與探尋——228事件與〈八芝林三少年〉
1947年3月8日,林鐸從《解放日報》上讀到故鄉台灣發生228事件的消息,當時的他才剛剛抵達華北解放區內的阜平招待所,才剛剛與國民黨軍隊打過游擊,以及目睹名為土地改革、實際上是殘殺、虐待地主階層等慘案,才剛剛鬆動了自己原本對於紅色中國的期待與憧憬,開始出現想要返鄉的念頭。 因為深陷解放區,而且《解放日報》後續也沒有追蹤報導,林鐸就這麼錯過了整起事件,只帶著「...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