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二二八
歷史書寫
李中志
3 月 19,2018
台灣的血浴Taiwan’s Blood Bath (下)
往前閱讀:台灣的血浴Taiwan’s Blood Bath (上) 20名學生被屠殺 在我從可靠的外籍目擊者那裡取得的故事中,最恐怖的目擊故事之一發生在台北基隆之間的一處村落,20位年輕人被屠殺。在他們被刺刀刺死前,先被閹割、去耳、削鼻,之後屍體被丟入溪流,棄置數日。幾乎每天都有更多屍體被發現,有些被潮水沖走,有些在河裡漂流,我個人晚至三月二十一日都還親看三具屍體浮出水面。...
歷史書寫
李中志
3 月 19,2018
台灣的血浴 Taiwan’s Blood Bath (上)
原文:”An Executive Account of Taiwan’s Blood Bath As Detailed by Eyewitnesses”,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Volume 105, Number 5, PP 115-117. March 29, 1947. 作者:約翰包威爾 John W. Powell 譯者:李中志...
歷史書寫
李中志
3 月 18,2018
美國記者約翰包威爾(下)
往前閱讀:美國記者約翰包威爾(上) ...
歷史書寫
Ko Tsì-jîn
3 月 11,2018
轉型正義:學校黨國天龍化簡史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的三月大屠殺,以及後續的清鄉白色恐怖獵殺,打造台灣人集體的政治恐懼歷史記憶。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在接續大屠殺與白色恐怖之後,即是教育與宣傳來建構黨國意識形態,洗去台灣人的歷史與文化,而學校就是建構黨國意識形態最基礎的單元。 身為建中、師大附中兩大「天龍高中」在學生家長,透過對兩校歷史的觀察,大致可認識國民黨建構黨國意識形態的方法與手段。...
歷史書寫
黃惠君
2 月 28,2018
二二八無畏的反抗者——楊元丁
「楊元丁已死亡月有餘日,死亡何故?諒係被人暗殺,棄屍港中。」這是保密局基隆情報人員楊風所披露的內容。為何要暗殺楊元丁?統治者也害怕被知道:他們確實殺了人民所感念的人。 楊元丁(一八九八~一九四七),基隆市參議會副議長,他還有另一個身分是政治建設協會的理事,這個組織從日本時代的台灣民眾黨脫胎而來,宛若戰後隱形的反對黨。所以楊元丁不只是一個地方型的議員,更參與在整體民主改革的脈動中,...
書評書介
杜正宇
2 月 27,2018
【書摘】《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書名: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編者:高雄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 譯者:王興安、王瑋麟、江仲驊、莊紀源、雷晉怡 出版日期:2018年2月14日 出版社:遠足文化 選譯檔案說明(摘錄) 二十世紀以降的臺灣,出現了許多重大史事與轉折,而這些重大事件又與國際情勢緊密關聯。透過多元的觀察與記錄,不但可以補充既有觀點,也能讓我們掌握世界各國看待臺灣的角度。有鑑於此,...
全球脈動
,
司法人權
Nam Quốc Văn
2 月 26,2018
【越南想想】越南二二八的啟示(上)
此刻正值台灣國殤日二二八之際,筆者在此先向所有受害的台灣英靈及其家屬表示萬分的悼念及感謝。其實,不止台灣有二二八事件/大屠殺,在越南也有二二八事件。雖然台灣和越南的二二八不完全一樣,卻都有共通的特質,就是與獨裁者蔣介石的藉機入侵有關。 公元1946年2月28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與法國臨時政府簽訂了「中法關於法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中法關於中越關係之協定」、「...
教育文化
呂欣潔
6 月 05,2017
【欣潔想想】「不能說」的年代2017:昔有二二八,今有性教育
過去台灣經歷過一段非常長的動員戡亂時期,從1949年到1987年,共38年又56天,堪稱是世界上最長的戒嚴時期,也是台灣歷史上永遠的痛。 我的父母都是1956年出生,戰後嬰兒潮的那一代,他們一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就未能享有言論自由,不能批評政府,他們學習的是大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在學校講自己的母語要被罰錢,不能說二二八也不能高喊我是台灣人。在那個「不能說」的年代,...
歷史書寫
吳傳立
五月 07,2017
黑心史學的寫作原則與讀者的破解之道
黑心史學的寫作原則 史學家寫歷史,不外乎三種內容:「客觀」的陳述、「相對客觀」的詮釋、以及「絕對主觀」的價值判斷。 所謂「客觀的陳述」,比如說,秦始皇的兒子、孫子是哪些人,曾經幹過哪些事情。這些是客觀的事實。雖然因為年代久遠,不同的書上可能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大致而言不會錯得太離譜,至少不會「老子變兒子」、「兒子變老子」。 所謂「相對客觀的詮釋」,比如說,秦始皇為什麼這樣做,...
歷史書寫
羅煊
4 月 26,2017
如果蔣中正在德國,還會不會有銅像?
每年的228前後,蔣公銅像的問題又會在新聞、網路上引起熱議,尤其在去年底新竹市光復高中校慶扮演納粹軍團的爭議,更讓今年的蔣公去留有更多題材可以議論。我在上個月去完德國柏林後,突然發覺德國的黑歷史和台灣其實有很多相映之處,我們都有個相對光明的現在,也有個不堪回首的過去,也都有個不願提起的「他」。 蔣中正和希特勒一樣嗎? 當年,以蔣中正為領袖的國民黨,...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