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李登輝
司法人權
李登輝
2 月 03,2015
憲改是台灣唯一的路
今天,登輝非常高興,接受立法院記者聯誼會的邀請,首次來到立法院進行正式的演講。去年太陽花學生運動後,我曾來立法院餐廳對學生團體演講,過去也曾來參加活動,但是並沒有講話,像這樣正式演講是第一次。我今天要報告的主題「憲改是台灣唯一的路」與立法院也有很密切的關係。 一、21世紀新時代台灣人的課題 回顧20世紀末,台灣的第一次民主改革與經濟奇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成為台灣人的光榮與驕傲,...
資料思潮
1 月 02,2015
20年街頭陳抗統計趨勢圖告訴我們的事
2014年大大小小街頭運動,從年初太陽花社運,至年底國道收費員的抗議,過去這年在台灣社運史上畫下一場不可抹滅的歷史新頁,蘋果日報於10月18日報導年度集會遊行統計資料200萬人次參加街頭運動,筆者透過幾張統計趨勢圖,試圖去說一個台灣社運史的簡易統計故事。 何明修(2001)探討台灣環境運動在民主化階段(1993-1999)的發展,...
林濁水
6 月 06,2014
【華山論劍】請公民組合和民進黨共襄憲改工程
3月31日向內政部申請社團成立時,公民組合就把「號召公民支持優秀候選人參與2016年國會選舉」明列在成立宗旨中。5月31日,在全國巡迴舉辦十一場座談後,舉辦了「終極台北場」座談,在會中林峯正說,下階段將進行政策討論,在年底前陸續提出政策主張,並在全台建立組織據點,提出「公民組合」的牛肉,參加2016立委選舉。范雲說「如果政黨不能改革,我們就逐步取代他」。 「他」是誰呢?...
楊索
3 月 08,2014
台北人的悲哀──一個記者的採訪手記
我在考試院跑新聞時,林金生先生(林懷民之父)是副院長,在他那裡跑不出新聞,日常純粹閒聊。一回不知為何聊到連家;林金生先生父祖輩殷實富裕,他說,當年連震東是「散赤」(貧窮)的記者,經常來他家走動,到了中午、晚上不走,林先生的父親就吩咐「多擺一雙碗筷」。林懷民的祖父認為:「只是多雙筷子,毌差。」連震東也就當了林家食客頗長一段時間。 (照片來源:今周刊)...
張智程
1 月 17,2014
【京都想想】從南榕廣場談起:京都大學的台灣人留學史──傳承「自由學風」與「反抗精神」
明治時代創立於日本千年古都的京都大學,除了囊括六座諾貝爾獎傲視日本以及世界之外,更以自由的學風與反抗的傳統馳名,從戰前作為左翼反法西斯學生運動的大本營、到戰後成為六零年代學生運動的主要根據地,自由反抗的傳統至今代代於校園中傳承:校園中到處設立著學生抗議看板、工會的抗議與選舉文宣;六零年代被學生占領後至今仍然由學生完全自治的社團空間「西部講堂」,是日本搖滾樂的發源地之一;每年遭到學生惡搞的校長銅像...
林濁水
1 月 14,2014
【華山論劍】台灣的國旗國號國歌:華山紀要(一)
本文就教於對民進黨「愛深責切」而比北京學者更嚴厲的謝前主席。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開會前後一個多星期,謝長廷前主席每天高分貝批判民進黨華山會議的成果。經過半年多、9次正式會議,600多人次討論,以及由支持民進黨專家甚至包括國民黨的學者和公民社會人士組成的諮詢會議更頻繁地開會後,歸納出來的《華山會議總結》──《2014對中政策檢討報告》,謝前主席認為根本一無是處,...
全力中年
12 月 15,2013
【時事想想】神與人之間的「曼德拉們」
新聞連結: 曼德拉靈柩運往老家凖備下葬(BBC中文網) 超瞎!曼德拉追思會 冒牌手語譯員亂比(雅虎新聞) 原本該是莊嚴肅穆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追思儀式場子裡,兩件鳥事使焦點完全「走鐘」。一是手語翻譯員亂比一通,二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忙著和丹麥女總理、英國首相卡麥隆自拍。 法新社那名按下快門的攝影記者事後說明,歐巴馬並非輕佻,...
政黨政治
全力中年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如果有九點二趴的李登輝
周五(11月16日),國安密帳案一審獲判無罪的前總統李登輝,在傍晚的記者會上對媒體侃侃而談。絲毫不令人驚訝的,國內外媒體以幾乎已成制式化的標準處理程序,以最高規格等級處理這一則新聞。 我常想,究竟是為什麼,讓李登輝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受到這麼高規格的矚目。純粹因為他是前總統?因為他是台灣第一個民選總統,也是民主先生?還是因為他天生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 答案是什麼,並不確定,...
主權兩岸
林濁水
10 月 01,2013
【華山論劍】民進黨邊緣化恐懼症_____評民共平台(中)
兩蔣和中共一樣,都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峙問題當成中國持續而未結束的「國共內戰」問題。在這樣的原則下中共過去一再以黨對黨立場喚話和談結束內戰實踐統一。兩岸是黨對黨關係,兩蔣是不否定的,但兩蔣拒絕談判。面對中共的攻勢,1980年代末上台的民主先生李登輝有一個和傳統國共完全不同的立場,他不再認為兩岸關係是兩黨關係,他先把兩岸關係往「對等的府對府」的方向推,...
Mattel
9月 02,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台灣人的國族/國家認同變化
台灣的國族/國家認同議題從1980年代末期以來,一直是學界熱門的議題,同時也經常是選舉時的話題。台灣在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政策與台灣本土化潮流後,台灣人認同逐年成長;直至今日,以TVBS在2013年的調查為例,高達75%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若以長期被視為主張統一的聯合報為例,2009年的調查也顯示,高達69%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一般而言...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