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香港
葉國豪
8 月 03,2019
香港公務員集會「反送中」的政治意義
誰是香港最大的雇主? 不少人都會回答李嘉誠,因為作為香港首富其所創辦的長江集團跨足海內外各種行業,影響深遠。然而,事實上香港最大的雇主其實是特區政府,其雇用了近18萬人,且組織仍在不斷擴大。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或「反送中」)自6月9日首次百萬人遊行以來已經接近二個月,短期內尚看不到抗爭終結的可能性。如果公務員也集會甚至遊行「反送中」,勢必造成不可以忽視的政治影響。...
中國問題
陳康寧
6 月 16,2019
法律、警察、暴力與正義的思索:從香港包圍立法會的警民衝突談起
香港「反送中」的遊行活動近來成為國際的焦點,在6月12日這天,為了阻止《逃犯條例》修正草案的二讀辯論,數萬名人民包圍立法會和政府總部,雖然暫時拖延了這起修正草案的二讀,卻引發了警民的衝突。據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在接見記者時所言,為了驅趕群眾,警察動用了警棍、橡膠子彈、催淚彈、手擲催淚彈、胡椒噴劑及布袋彈。 看到這些武器,相信很多民眾第一時間的反應是,警察的職責不是保護人民的性命嗎?...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張皓
6 月 11,2019
多元城市的消亡──香港「一國兩制」經驗對於台灣的啟示
為了反對即將在6月12日於香港立法會進行修例二讀,企圖擴大香港引渡逃犯到中國之權力、嚴重侵犯香港公民人權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所號召的「反送中」大遊行於6月9日正式舉行。而公民團體在晚間宣布,本次遊行上街參與人潮估計最高峰達103萬人。此次反送中抗爭,規模堪稱歷年之最,甚至10日清晨仍有部分民眾持續於立法會外靜坐直至警方動用武力清場,這正正顯示了港人對於「一國兩制」...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江昺崙
6 月 10,2019
六月九日那一天,為何百萬港人走上街頭?
2019年6月6日傍晚,一條巨大黃色布條,在香港地標獅子山上悄悄掛起,上面寫著「NO EXTRADITION TO PR CHINA 反送中」。對著港灣與海島,迎風招搖。 這已經是最近出現在山上的第四條布幡。香港政府趕緊派消防員拆除,到中午時分,黃幡才消失無蹤。 2019年6月9日,下午兩點左右,萬名港人身穿白衣,手拿黃色雨傘及「撤回惡法,反對送中」等標語,在維園集結,...
文化研究
陳威臣
8 月 01,2018
殖民遺風——香港鐵路博物館
香港是個有趣的地方,過往的歷史,成就了今日東西交融的特殊景象,鐵道也不例外。事實上,香港可說是鐵道的寶庫,不管是傳統鐵道、地下鐵、路面電車、高空索道、纜索鐵道甚至於輕鐵,應有盡有。 經一百多年的發展,目前的香港鐵道系統,總里程數大約300公里,涵蓋了七成左右的香港人口,在面積僅有2700平方公里大小的香港,能有如此高密度的鐵道,其軌道運距的多樣性,算是令人驚奇。...
教育文化
黃建榮
五月 14,2018
【春風化雨】為什麼要帶著孩子「航向藍海」?
2018年5月1日上午,位在宜蘭縣蘇澳鎮的岳明國民小學,有6位分別就讀4-6年級的小帆手,在4位教練1位船長及校長和一位紀錄片導演的帶領下,從蘇澳港出發,展開台灣少年首度橫渡黑潮航向石垣島的壯舉。在外界看來,這是個相當冒險甚至危險的舉動,學校為什麼敢這樣做?10-12歲的學生怎能有這樣的勇氣與能力?家長如何可以放心和信任學校及教練們可以平安地帶領著孩子完成此航?大家其實都在期待、...
書評書介
珍‧莫里斯
五月 23,2017
【書摘】香港:大英帝國的終章
書名:香港:大英帝國的終章 作者:珍‧莫里斯(Jan Morris) 譯者:黃芳田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04 至於中方那邊,反而不曾直接要求歸還香港。當然不用說,我們知道讓英國人占領香港是很慘痛的——從一八四二年以來就已經慘痛了。我們也知道皇帝簽字割讓它的,蓋了硃砂印,倒還不知是真是假表示過傷心。朝廷大臣左宗棠寫了四首詩悲悼中國失去了香港,...
電影戲劇
陸穎魚
五月 03,2017
【想想影評】一念無明:全球化的憂傷與煩惱
在台北看完香港電影《一念無明》,從開場到完場,香港人在異鄉,看我城天天都在發生著的抑鬱故事,因為熟悉所以明白,流眼淚便是正常的事。 黑暗電影室裡,故事是唯一的光,它打在男主角黃世東(余文樂飾)的臉上,深沉地訴說著——潛藏在每個人心裡的病,而我一邊看,彷彿能夠掘出許多香港人千瘡百孔的破損影子,或是自己也曾拖著的那具。獅子山下,寸金尺土,昂貴房租不是人人負擔得起,...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曾建元
4 月 04,2017
【書評書介】鐵的歷史:《張發奎口述自傳──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導讀
書名:張發奎口述自傳──中華民國第四任陸軍總司令回憶錄 口述:張發奎 訪談紀錄:夏連蔭 中文譯註:胡志偉 出版:臺北: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張發奎,字向華,一名逸斌,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清化鄉矮嶺村(今隘子鎮彩嶺村)客家人,家族流傳自稱唐始興伯張九齡之後。張發奎生於前清光緒22年(1896年),家貧而16歲從軍,民國元年考入粵軍廣東陸軍小學,同學有薛岳...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阿圖賽
4 月 04,2017
【縮影人間】台灣人的香港想像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泰國推銷台灣旅遊時,批評「香港很無聊,香港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玩。」意外引起台港網友的熱議。 東方明珠,是許多人小時候心中的香港,這是教育給台灣人的一種想像。不過,周星馳與古惑仔,是許多人長大後心中的香港,這是電影給予台灣人的另一種想像。 很多台灣年輕人,對周星馳電影的對白多能朗朗上口。即便離周星馳風潮的1990年代已經超過20年,但電影台仍夜以繼日地重播,...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