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教育文化
陳子瑜
10 月 29,2013
大錯特錯的馬英九「母語說」
新聞連結 蘋果報導:【短片】出席新移民表揚大會 馬英九:台灣就是移民社會 民視報導:憂發音 總統勸新移民勿教小孩英文 中時報導:兩岸政治協商鋪梗? 總統:學中文很重要 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新移民表揚大會時,一席「媽媽在家教母語,中文交給學校老師」的言論,不但在媒體的詮釋下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在閱聽者間亦引起正反兩極的看法。此一事件除了涉及事實的再呈現之外,...
中國問題
陳清泉
10 月 28,2013
中國「機動5號」奪島演練
繼「使命行動2013B」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自10月18日起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機動5號」聯合軍演;國防部2013年國防報告書則預測以中國目前武力擴張的速度,2020年後恐武力犯台。馬英九總統多次宣稱「兩岸關係六十年來最好」,但對照中國擴軍與演訓的目標直指台灣,北京卻從未停歇對台武力鬥爭的腳步。 中國對台「以武促統」的戰略思維與軍事整備,並未隨著兩岸關係改善的步調做調整...
教育文化
王詩涵
10 月 26,2013
多元糖衣下的台灣漢文化
10月19日時,蔡英文出席了《鹿耕講堂》─「在台灣談中華文化」活動問題時說,台灣文化的特色就在於她的多元性。先民懷著希望來到一片新的土地拓墾,經歷了近代史上眾多的波折到國民黨在台的「中國化運動」,在這樣的脈絡下,台灣受到了多國文化的影響,而其中中國傳統文化更是深入這片土地。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在介紹台灣時都會強調我們的多元性,然而,雖然我們一直打著多元文化的旗幟,但是,事實上,...
社會安全
江昺崙
10 月 25,2013
回應〈誰在歧視「性難民」?〉
本屆(第十一屆)同志大遊行的主題為:「看見同性戀2.0: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大標題沒有爭議,就是呼應第一屆大遊行「看見同性戀」的2.0升級版。但副標題「性難民」卻造成不小話題。 再加上10/13日主辦單位的座談「娛樂性用藥、BDSM(透過繩索綑綁來達到身體歡愉)及性工作者」(苦勞新聞報導〈追討情慾正義 性難民拒被看「賤」 〉),引發了同志之間的爭議,...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10 月 25,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有台灣文藝復興嗎?
上世紀末以來台灣的民主化和本土化運動,形成一股浪潮,台灣意識抬頭,台灣人認同持續上揚,促成了文化氣氛與教育內容的一些變化,於是有人迫不急待宣示「台灣文藝復興」的來臨。 所謂的「台灣文藝復興」,日治時期台灣文壇領導者張文環(1909-1978)曾以此形容盛行於1950、60年代的台語片,此時期台語歌承續1930年代創作高峰、開展日治時期之後復甦的在地創作意識,也多有表現。...
中國問題
林濁水
10 月 22,2013
【華山論劍】香港的中國焦慮症─香港記行之一
10月中旬,連跑了兩趟香港,連續兩個週末都在香港渡過。這段時節,香港氣氛很焦慮不安,11日一下飛機,走過機場小書店,很自然的,看到財經投資的書擺在最顕眼的位置,其中有4本又擺在最中心的位置子,看了書名很嚇了一跳,(圖一)是謝國忠、郎咸平、張化橋、王燕京4位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投資分析名家寫的,書名都很聳動,不過都不是告訴人投資機會大好,相反的是告訴人中國經濟的危機就在眼前,書名分別是《...
政黨政治
李拓梓
10 月 20,2013
【週日想想】團結、鄉愿與和諧:給政治圈好友的一則絮叨
幾天前寫了一篇文章,批評民進黨最近一連串不是很聰明的決定,隨即接到幾位好友電話,語氣當然是善意的詢問。我相信這些慰問,都是出自他們本身對朋友的關心,而非來自大人們的關切。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C咖藝人寫了一篇文章,若膽敢說起影響力,那也未免太往自己臉上貼金。 但回想起來,這些慰問其實有點令人哭笑不得。大多數是說,你這樣寫不怕得罪某某嗎?不怕誰誰給你點名作記號嗎?我的回應大概都差不多,...
環境經濟
,
主權兩岸
張之豪
10 月 19,2013
【雞籠勃露斯】基隆港的水,是死的
一位剛從臺大畢業不久的學妹,熱血沸騰地告訴我,她想要留在基隆從事社區營造工作。 但社區營造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耐力,更重要的是,來自家人的不諒解與壓力。 在那個艱困時代成長,但又搭上臺灣高速經濟成長的時代的那一代人,也就是我們母父輩一代的人,總是希望你就趕緊找工作養活自己吧,要改變甚麼,要創造甚麼,他們不懂,也無能力懂。 幾度爭執後,她在臺北找了一份非常普通的辦公室工作,...
政黨政治
林濁水
10 月 18,2013
【華山論劍】倒閣的淚與笑
倒閣失敗後江宜樺笑逐顔開和㙲馬立委抱成一團,民進黨團則悲憤到不行,黨團會議中途立委奔淚奪門而出。民進黨利用關說案引爆的馬政府空前危機倒江不成反而內鬨得東倒西歪,真是不可思議,台灣奇蹟堪稱再添一件。 不過江笑得那麼開心,真的表示馬政府的危機真的已經解除了嗎?恐怕只能套句馬總統自己講過的一句話:「高興一天就好」。無論如何,...
政黨政治
洛書
10 月 16,2013
以市民為邊界的再政治化:1985聯盟的觀察分析 (三之一)
前言:脫離事件化與社運的理解責任 在1985聯盟的「十月十日天下為公」行動中,濟南路大會的人數大約是四千至五千人,最多絕對不會超過六千。 我一向有在運動現場用自己的方式計算「實際人數」的習慣,但是用這樣的描述方式作為開頭,當然有其原因。720與803的白衫軍行動雖然人數極多,但我們基本上還是可以把其看做是「事件化的運動」,這類運動的模式大致上便是起因於政府/當權者的顢頇,...
‹
…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