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熱門
社會安全
方儉
11 月 25,2013
【時事想想】政府不可藉食安打壓言論自由
如果對照洪仲丘案,商周案有異曲同功之妙,都是濫用法令規定,把過去軍閥那一套「俺說的算」,換成「我的標準」,以個人喜好為依據,胡做非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葉明功完全展現了軍頭作風。 更先進科學的方法踩到食安痛腳 商業周刊「牛奶駭人」的報導,所使用藥物代謝產物的檢測法,我過去沒有看過,也沒有想過,看了報導後,我很佩服陳良宇教授的勇氣,...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24,2013
【中東想想】充滿家庭感的以色列啟智中心(下)
Kibbutz Harduf身心殘障者啟智中心的運作資金主要由政府資助。送進「Houses」(大家庭)的身心殘障者(成員)都經過政府和該中心負責人的審核。 然而,照顧身心殘障者最大的挑戰,絕非例行性的勞力工作,而是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突發狀況。若缺乏耐心、愛心、反應能力和EQ,第一個禮拜的「陣亡率」機率極高,不少無法適應的志工因此離開。反觀在此地負責照顧身心殘障者的工作人員,...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20,2013
【中東想想】充滿家庭感的以色列啟智中心(上)
前往Harduf這個Kibbutz前,當地一位工作人員就不斷強調:「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Kibbutz」。這個座落在以色列北邊、鄰近海法的Harduf社區除了以有機蔬果和酪農業聞名外,更是輔導和協助身、精障者的重鎮。 而我的任務,是先前從未體驗過的特殊教育和生活照護。 在Harduf,當地人稱呼身、精障者,不叫殘障人士,而叫「members」(成員);每位成員都有其歸屬的「...
政黨政治
余家炘
11 月 20,2013
在虛假中找回真實:魔鬼就藏在民調解讀的細節裡
2013年11月14日,自由時報頭版以「江內閣…5趴部長、6趴主委」的斗大標題,立刻喚醒了早上5點多在早餐店迷濛半睡的我。我想應該不少人會認為,這種事情會是新聞嗎?總統、內閣滿意度每況愈下,這不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嗎?是的,即便是眾所周知,自由時報,這個臺灣數一數二的大報,仍然使用頭版頭,重重提醒臺灣人民,這個內閣有多爛。 不過,吸引我的並不是「內閣支持度很爛」這件事,而是「...
政黨政治
硬風
11 月 20,2013
天龍國的遐想
柯文哲說藍軍在台北基本盤不應會過半,所以藍軍不一定會贏。我同意。藍緣是假議題,我也同意。但是單單這些還不夠。我建議他先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前幾次綠軍會選輸? ...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中國問題
陳博志
11 月 19,2013
更多的競爭不必然造成更大的進步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在台灣深入人心。因為過去我們有太多不會受到競爭的特權事業,它們在利用特權謀利的同時,卻沒有明顯的進步,而讓人民相當反感,所以「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常被拿來做為廢除特權的重要理由,也因而深入人心。 現在我國這種特權事業已經不多,大部分產業都須面對相當程度的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變成常被用來支持對外國的開放,甚至有暗中變成「競爭可促成進步」或「...
國防外交
艾瑪
11 月 18,2013
【時事想想】又少了一個小朋友
甘比亞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相關評論與斷交原因臆測頻出;馬英九堅不死心,一相情願認為與中國無關,還想挽回甘比亞的心。今日,馬英九終於拍板定案:斷交。 坦白說,「斷交」、「建交」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中,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自從中華民國軍隊在1945年代表二次大戰盟軍接收台灣以後,台灣和中華民國就產生了千絲萬縷的糾葛。下方的圖表是1945年以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量變化。1971年...
環境經濟
蔡英文
11 月 18,2013
尋找台灣新定位 實現「自由島」戰略價值
台灣在進入21世紀後,面對全球化趨勢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世界的巨大變局,台灣未來發展已走到十字路口,各種挑戰紛至沓來,我們必須設定所要追求的目標並作出正確的選擇。看台灣未來的發展,不能不重視兩大全球發展趨勢帶來的影響。第一個趨勢是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變化,第二個趨勢是全球經濟重心轉移到亞洲。 在面對近年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化,台灣出現若干調適上的困難,影響近來經濟表現及未來發展...
環境經濟
黃育徵
11 月 17,2013
台灣願景 2030:活化在地有機資源和既有的處理資產,資源化、產業化
我們擁有大量的有機廚餘和禽畜牧糞便,還有水肥!這些都是現成的「天然資源」! 根據歐盟的分析,每一千噸的廚餘除了可以產出 0.6 GWh 的電以外,還可以產出 400 噸的健康固態肥料(還不含液態肥)。這些產出不但節能減碳,減少環境負擔以外,她還可以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和減少進口的化學和有機肥料,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 前陣子和在環保單位服務的一位朋友請益、閒聊時,我好奇的問道...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1 月 16,2013
《首爾想想》:台灣鯛事件採訪後記
還記得台灣鯛事件嗎?韓國媒體拖拖拉拉,經過兩週之後,總算在11月15日晚間做了澄清,還台灣鯛一個基本的公道,但並未對台灣或業者道歉,台灣當局似乎也不了了之。 這事件起源於韓國電視台Channel A報導現地店家以吳郭魚(台灣鯛)謊充真鯛製成生魚片販賣。他們取景廢棄魚塭影射台灣鯛養殖環境惡劣而造成養殖業者損失,但影片中出現抗生素廢瓶,又被毫無專業的台媒指責「韓國抹黑業者使用抗生素」給模糊焦點...
‹
…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
›